吳兌[氣象學家]

吳兌[氣象學家]
吳兌[氣象學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兌,男,滿族,1951年11月出生,北京市西城區人。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環境氣象中心主任,廣東省氣象部門首席專家。2001年獲得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稱號。201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

簡介

吳兌,男,滿族,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51年11月出生,北京市西城區人。曾任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環境氣象中心主任,廣東省氣象部門首席專家。2001年獲得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稱號。201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7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大氣物理專業。
1993年破格晉升副研究員。
1997年破格晉升研究員。
2009年晉升二級研究員。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大氣物理和大氣環境方面的研究工作。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973課題1項,擔任863課題副組長,主持863專題2項;973專題1項;主持了有關大氣氣溶膠、霧與能見度、紫外線輻射、雲與降水物理結構、大氣凝結核、降水化學與酸雨、城市氣象、人工降雨試驗、大氣環境評價等方面的省部級科研課題20餘項,局級課題10餘項。
1.國家基金聯合基金重點項目U0733004:珠三角城市群灰霾天氣的細粒子污染本質和陸氣輸送過程及邊界層特徵研究。
2.國家基金面上項目49975001:南嶺山地濃霧的物理結構和能見度研究。
3.國家基金面上項目40375002: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大氣氣溶膠輻射特性的觀測研究。
4.國家基金面上項目40775011:華南大陸與南海北部黑碳氣溶膠譜20年變化研究。
5.國家基金中港合作項目40418008: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地區氣溶膠污染與能見度下降問題研究。
6.973課題2011CB403403:珠三角季風區氣溶膠對亞洲季風影響的實驗研究
7.863課題2006AA06A306:區域大氣複合污染的模擬、預測技術及套用。
8.“七五”攻關課題中的子專題內專項研究:華南酸雨研究。
9.“八五”攻關課題中的子專題:雷達定量測量降水研究。

科研成果

1.“珠三角大氣氣溶膠輻射特性與灰霾天氣的細粒子污染本質及輸送特徵研究”,2010年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獲獎人。
2.“環境氣象特種預報技術”,2004年獲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三等獎、廣東省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第一獲獎人。
3.“南嶺山地霧的物理結構與能見度研究及高速公路能見度預報系統建設”,2005年獲中國氣象局氣象科學技術成果套用二等獎。第一獲獎人。
4.“京珠國道主幹線粵境小塘-甘塘段霧區路段交通監控系統研究”,2006年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一獲獎人。
5.“華南大陸與南海海域氣溶膠水溶性成分譜分布的研究”,1997年獲中國氣象局氣象科學三等獎。第一獲獎人。
6.“熱帶海洋大氣中巨鹽核等的觀測研究”,1990、1993年獲國家氣象局氣象科學三等獎和國家級成果獎。第一獲獎人。
7.“大江河回流區二維水力學模型套用研究”,1988年獲國家環境保護局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三獲獎人。
8.“深圳市暴雨颱風預警系統技術開發研究”,2002年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六獲獎人。
9.“寧夏降水性層狀雲宏微觀物理結構”,1984年獲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進步四等獎。第一獲獎人。
10.“廣州春季鋒面降水的物理化學特徵”,1998年獲廣東省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第一獲獎人。
11.“關於雨滴在雲下蒸發的數值試驗”,1992年獲廣東省優秀科技論文三等獎。第一獲獎人。
12.“廣州黃埔工業區近地層氣溶膠分級水溶性成分的物理化學特徵”,2003年獲廣東省優秀科技論文三等獎。第一獲獎人。
13.“寧夏層狀雲中的液水含量與降水增長條件”,1985年獲寧夏回族自治區優秀科技論文三等獎。第一獲獎人。
14.珠江三角洲光化學煙霧污染預報預警系統研究吳兌;鄭君瑜;鄧雪嬌;劉乙敏;鄧濤;張禮俊;譚浩波;畢雪岩;車汶蔚;王水勝;蔣德海;劉紅衛;李菲;曾武濤;陳歡歡;王林;鄭卓雲;廖碧婷;尹沙沙;陳靜;王兆禮;李海燕;余宇帆;陳慧忠;李志成

發表論文

200餘篇,其中在《AtmosphericEnvironment》、《Chemosphere》、《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ScienceinChinaSeriesD》、《氣象學報》、《環境科學學報》、《大氣科學》、《中國環境科學》、《中山大學學報》、《高原氣象》、《套用氣象學報》、《環境化學》、《熱帶氣象學報》、《環境科學與技術》等國際SCI、國家核心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一級刊物50餘篇,被SCI、EI收錄30餘篇;出版專著8本。

出版專著

1、吳兌、鄧雪嬌,環境氣象學與特種氣象預報,2001,北京:氣象出版社。
ISBN7-5029-3099-X
2、吳兌,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2003,北京:氣象出版社。ISBN7-5029-3580-0
3、吳兌,人工降雨基礎知識與實施技術,1993,北京:氣象出版社。ISBN7-5029-1221-5/P.0556
4、吳兌、鄧雪嬌,環境氣象學與特種氣象預報,2007,北京:氣象出版社。ISBN978-7-5029-3099-8

5、吳兌、吳曉京、朱小祥,霧和霾,2009,北京:氣象出版社。ISBN978-7-5029-4669-2
6、李衛民、李愛民、吳兌,高速公路霧區預測預報與監控系統,2005,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ISBN7-114-05813-6
7、陳光學、段英、吳兌,火箭人工影響天氣技術,2008,北京:氣象出版社。ISBN978-7-5029-4424-7
8、游來光、吳兌,中國北方五省(區)飛機探測雲物理資料,2010,北京:氣象出版社。ISBN978-7-5029-5009-5

發表論文

1WuDui,XuexiTie,ChengcaiLi,ZhumingYing,AlexisKai-HonLau,JianHuang,XuejiaoDeng,XueyanBi,Anextremely
lowvisibilityeventovertheGuangzhouregion:Acasestudy,AtmosphericEnvironment,2005,39(35):6568-6577.
2WuDui,XuexiTie,XuejiaoDeng,ChemicalCharacterizationsofSolubleAerosolsinSouthernChina,Chemosphere,2006,64(5):749-757.
3WuDui,MaoJietai,DengXuejiao,ZhangYuanhang,ZengLimin,LiFei,TanHaobo,BiXueyan,HuangXiaoying,ChenJing,Deng
Tao,BlackcarbonaerosolsandtheirradiativepropertiesinthePearlRiverDeltaregion,SciChina(SeriesD),2009,52(8):1152-1163,doi:10.1007/s11430-009-0115-y.
4WuDui,BIXueyan,DENGXuejiao,LiFei,TanHaobo,LiaoGuolian,Huangjian,EffectofAtmosphericHazeonthe
DeteriorationofVisibilityoverthePearlRiverDelta,ACTAMETEOROLOGICASINICA,2007,21(2):215-223.
5WuDui,DENGXuejiao,MAOJietai,MaoWeikang,Yeyanxiang,BiXueyan,Macro-andMicro-StructuresofHeavyFogsand
VisibilityintheDayaoshanExpressway,ACTAMETEOROLOGICASINICA,200721(3):342-352.
6XuexiTie,DuiWu*,GuyBrasseur,LungCancerMortalityandExposuretoAtmosphericAerosolParticlesinGuangzhou,
China,AtmosphericEnvironment,2009,43(14):2375-2377.
7WuDui,LIFei,DENGXue-jiao,BIXue-yan,WANGXin-hua,HUANGXiao-ying,STUDYONTHE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
POLLUTINGFOGINGUANGZHOUAREAINSPRING,JOURNALOFTROPICALMETEOROLOGY,2009,15(1):68-72.
8YerongFeng,AnyuWang,DuiWu,XiangdeXu,TheinfluenceoftropicalcycloneMeloronPM10concentrationsduringanaerosolepisodeoverthePearlriverdeltaregionofChina:Numericalmodelingversusobservationalanalysis,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7,41(21):4349–4365.
9XuejiaoDeng,XuexiTie,DuiWu,XiujiZhou,XueyanBi,HaoboTan,FeiLiandChenglinJiang,Long-termtrendof
visibilityanditscharacterizationsinthePearlRiverDeltaregion(PRD)China,AtmosphericEnvironment2008,42(7):
1424-1435.
10H.Yu,C.Wu,D.Wu,andJ.Z.Yu,SizedistributionsofelementalcarbonanditscontributiontolightextinctioninurbanandrurallocationsinthePearlRiverDeltaregion,China,Atmos.Chem.Phys.,2010,10(12):5107–5119.
11H.Yu,C.Wu,D.Wu,andJ.Z.Yu,SizedistributionsofelementalcarbonanditscontributiontolightextinctioninurbanandrurallocationsinthePearlRiverDeltaregion,China,Atmos.Chem.Phys.Discuss.,2009,9(5):23021–23050.
12XuejiaoDeng,XiujiZhou,DuiWu,XuexiTie,HaoboTan,FeiLiXueyanBi,TaodengandDehaiJiang,Effectof
atmosphericaerosolonsurfaceozonevariationoverthePearlRiverDeltaregion[J].SciChina(SeriesD),2011,54(5):
744-752,doi:10.1007/s11430-011-4172-7.
13ChengWu,WaiManNg,JingxiangHuang,DuiWu,JianZhenYu,DeterminationofElementalandOrganicCarboninPM2.5inthePearlRiverDeltaRegion:Inter-Instrument(Sunsetvs.DRIModel2001Thermal/OpticalCarbonAnalyzer)and
Inter-ProtocolComparisons(IMPROVEvs.ACE-AsiaProtocol),AerosolScienceandTechnology,2012,46(6):610-621.
14Bi,X.,Z.Gao,X.Deng,D.Wu,J.Liang,H.Zhang,M.Sparrow,J.Du,F.Li,andH.Tan,Seasonalanddiurnal
variationsinmoisture,heat,andCO2fluxesovergrasslandinthetropicalmonsoonregionofsouthernChina,J.Geophys.
Res.,2007,112,D10106,doi:10.1029/2006JD007889.
15XuejiaoDeng,XuexiTie,XiujiZhou,DuiWu,Liujuzhong,HanboTan,FeiLi,XueyanBi,TaoDeng,Effectsof
SoutheastAsiaBiomassBurningonAerosolsandOzoneConcentrationsoverthePearlRiverDelta(PRD)Region,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842(36):8493-8501.
16HaijuanXu,XinmingWang,UlrichPoschl,ShaolongFeng,DuiWu,LingYang,ShuxianLi,WeiSong,GuoyingSheng,
JiamoFu.Genotoxicityoftotalandfractionatedextractableorganicmattersinfineairparticulatematter(PM2.5)inurbanGuangzhou:comparisonbetweenhazeandnon-hazeepisodedays.Environ.Toxicol.Chem.2008,27(1):206-212,DOI:10.1897/07-095.
17TanHaobo,JietaiMao,HuanhuanChen,P.W.Chan,DuiWu,FeiLi,TaoDeng,2011:AStudyofaRetrievalMethodforTemperatureandHumidityProfilesfromMicrowaveRadiometerObservationsBasedon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andStepwiseRegression.J.Atmos.OceanicTechnol.,2011,28,378–389.doi:10.1175/2010JTECHA1479.1.
18J.H.Tang,L.Y.Chan,C.Y.Chan,Y.S.Li,C.C.Chang,S.C.Liu,D.WuandY.D.LiCharacteristicsanddiurnal
variationsofNMHCsaturban,suburban,andruralsitesinthePearlRiverDeltaandaremotesiteinSouthChina
AtmosphericEnvironment,2007,41,(38):8620-8632.
19XinmingWang,XiangDing,XiaoxinFu,QuanfuHe,ShaoyiWang,Franc¨oisBernard,XiuyingZhao,DuiWu,Aerosol
scatteringcoefficientsandmajorchemicalcompositionsoffineparticlesobservedataruralsiteinthecentralPearl
RiverDelta,SouthChina,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2012,24(1):72–77.
20J.H.Tang,L.Y.Chan,C.Y.Chan,Y.S.Li,C.C.Chang,X.M.Wang,S.C.Zou,B.Barletta,D.R.BlakeandDuiWu,
Implicationsofchangingurbanandruralemissionsonnon-methanehydrocarbonsinthePearlRiverDeltaregionofChina.
AtmosphericEnvironment,2008,42(16):3780-3794.
21YanliZhang,XinmingWang,DonaldR.Blake,LongfengLi,ZhouZhang,ShaoyiWang,HaiGuo,FrankS.C.Lee,BoGao,
LoyinChan,DuiWu,F.SherwoodRowland.Aromatichydrocarbonsasozoneprecursorsbeforeandafteroutbreakofthe2008
financialcrisisinthePearlRiverDeltaregion,southChina.J.Geophys.Res.-Atmos.2012,doi:10.1029/2011JD017356.
22吳兌,毛節泰,鄧雪嬌,張遠航,曾立民,李菲,譚浩波,畢雪岩,黃曉瑩,陳靜,鄧濤,珠江三角洲黑碳氣溶膠及其輻射特性的觀測研究,中國科學D,2009,39(11):1542-1553,doi:10.1007/s11430-009-0115-y。
23吳兌,畢雪岩,鄧雪嬌,李菲,譚浩波,廖國蓮,黃健,珠江三角洲大氣灰霾導致能見度下降問題研究,氣象學報2006,64(4):510-517。
24吳兌,吳曉京,李菲,譚浩波,陳靜,曹治強,孫弦,陳歡歡,李海燕,中國大陸1951-2005年霾的時空變化,氣象學報,2010,68(5):680-688。
25吳兌,中國灰霾天氣研究10周年記[J].環境科學學報,2012,32(2):257-269(EI)。
26吳兌,吳晟,李海燕,陳歡歡,鄧濤.穗港晴沙兩重天———2010年3月17—23日珠三角典型灰霾過程分析.環境科學學報,2011,31(4):695-703(EI)。
27吳兌,廖碧婷,吳晟,陳慧忠,李菲,李海燕,艾卉,2010年廣州亞運會期間灰霾天氣分析[J].環境科學學報,2012,32(3):521-527(EI)。
28吳兌,吳晟,李菲,陳歡歡,2011,粗粒子氣溶膠遠距離輸送造成華南嚴重空氣污染的分析[J].中國環境科學,2011,31(4):
540-545((EI)。
29吳兌,廖國蓮,鄧雪嬌,畢雪岩,譚浩波,李菲,蔣承霖,夏冬,范紹佳,珠江三角洲霾天氣的近地層輸送條件研究,套用氣象學報,2008,19(1):1-9。
30吳兌,鄧雪嬌,葉燕翔,黃浩輝,嶺南山地氣溶膠物理化學特徵研究,高原氣象,2006,25(5):877-885。
31吳兌,鄧雪嬌,葉燕翔,毛偉康,南嶺大瑤山濃霧霧水的化學成分研究,氣象學報,2004,62(4):476-485。
32吳兌,鄧雪嬌,范紹佳,葉燕翔,毛偉康,黃浩輝,唐浩華,南嶺大瑤山霧區鋒面降水的雨水化學成分研究,中山大學學報,
2005,44(6):105-109(EI)。
33吳兌,吳晟,陳歡歡,廖碧婷,鄧濤,譚浩波,李海燕,陳慧忠,范紹佳,珠三角2009年11月嚴重灰霾天氣過程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2011,50(5):40-47(EI)。
34吳兌,鄧雪嬌,毛節泰,毛偉康,葉燕翔,畢雪岩,唐浩華,萬齊林,南嶺大瑤山高速公路濃霧的宏微觀結構與能見度研究,氣象學報,2007,65(3):-406-415。
35吳兌,趙博,鄧雪嬌,畢雪岩,范紹佳,南嶺山地高速公路霧區惡劣能見度研究,高原氣象,2007,26(3):649-654。
36吳兌,陳位超,廣州氣溶膠質量譜與水溶性成分譜的年變化特徵,氣象學報,1994,52(4):499-505。
37吳兌,南海北部大氣氣溶膠水溶性成分譜分布特徵,大氣科學,1995,19(5):615-622。
38吳兌,黃浩輝,鄧雪嬌,廣州黃埔工業區近地層氣溶膠分級水溶性成分的物理化學特徵,氣象學報,2001,59(2):213-219。
39吳兌,關越堅,甘春玲,何應昌,游積平,甘春玲,陳位超,劉傳營,廣州盛夏期海鹽核巨粒子的分布特徵,大氣科學,1991,15(5):124-128。
40吳兌,鄧雪嬌,黃浩輝,廣州地區1994年6月洪澇期間降水的物理化學特徵,大氣科學,2000,22(2):228-234。
41吳兌,項培英,常業諦,甘春玲,毛偉康,張森才,西沙永興島降水的酸度及其化學組成,氣象學報,1989,47(3):381-384。
42吳兌,關於雨滴在雲下蒸發的數值試驗,氣象學報,1991,49(1):116-121。
43吳兌,游積平,陳位超,甘春玲,蘇力萍,劉林勤,廣州春季鋒面降水的物理化學特徵,氣象學報,1996,54(2):175-184。
44吳兌.霾與霧的識別和資料分析處理.環境化學,2008,27(3):327-330((EI)。
45吳兌,畢雪岩,鄧雪嬌,潘蔚娟,黃健,珠江三角洲氣溶膠雲造成嚴重灰霾天氣,自然災害學報,2006,15(6):77-83。
46吳兌,寧夏5-8月降水性層狀雲的巨觀特徵,高原氣象,1987,6(2):169-175。
47吳兌,寧夏一次暴雨的地面雨滴譜和雷達反射因子的對比,高原氣象,1987,6(4):366-370。
48吳兌,何應昌,陳桂樵,陳汝珍,何紹欽,魏新堯,何觀芳,廣東省新豐江流域4-5月暖雲的微物理特徵,熱帶氣象,1988,4(4):341-349。
49吳兌,陳位超,游積平,甘春玲,葉燕翔,毛偉康,海口西郊海岸地帶低層大氣結構研究,熱帶氣象學報,1995,11(2):123-13。
50吳兌,陳位超,游積平,海口地區近地層流場與海陸風結構的研究,熱帶氣象學報,1995,11(4):306-314。
51吳兌,常業諦,毛節泰,陳位超,項培英,秦瑜,華南地區大氣氣溶膠質量譜與水溶性成分譜分布的初步研究,熱帶氣象學報,
1994,10(1):85-96。
52吳兌,華南氣溶膠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熱帶氣象學報,2003,19(S):145-151。
53吳兌,鄧雪嬌,游積平,黃健,趙博,畢雪岩,萬齊林,梁建茵,閆敬華,彭濤涌,南嶺山地高速公路霧區能見度預報系統,熱帶氣象學報,2006,22(5):417-422。
54吳兌,鄧雪嬌,畢雪岩,李菲,譚浩波,廖國蓮,細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氣導致廣州地區能見度下降,熱帶氣象學報,2007,23(1):1-6。
55吳兌,李菲,鄧雪嬌,畢雪岩,王新華,黃曉瑩,廣州地區春季污染霧的化學特徵分析,熱帶氣象學報,2008,24(6):569-575。
56吳兌,吳曉京,李菲,譚浩波,陳靜,陳歡歡,曹治強,孫弦,中國大陸1951-2005年霧與輕霧的長期變化,熱帶氣象學報,2011,
27(2):145-151。
57吳兌,廣州地區1984年6月小陣雨的微物理結構,氣象,1989,15,(5):16-22。
58吳兌,西沙群島旱季小陣雨的酸度及化學成分,氣象,1990,16,(9):18-23。
59吳兌,甘春玲,陳位超,游積平,華南準靜止鋒暖區內降水的物理化學特徵,氣象,1994,20(2):18-24。
60吳兌,黃浩輝,廣東雲與降水的宏微觀物理特徵,氣象科技,1994,22(1):14-24。
61吳兌,關於霾與霧的區別和灰霾天氣預警的討論,氣象,2005,31(4):1-7。
62吳兌,再論都市霾與霧的區別,氣象,2006,32(4),9-15。
63吳兌,陳位超,甘春玲,毛偉康,陳焱源,韓春明,馬福春,台山銅鼓灣低層大氣鹽類氣溶膠分布特徵,氣象,1993,19(8):8-12。
64吳兌,甘春玲,何應昌,廣州夏季硫酸鹽巨粒子的分布特徵,氣象,1995,21(3):44-46。
65吳兌,毛偉康,甘春玲,張森才,西沙永興島西南季風期大氣中氯核和硫酸根核的分布特徵,熱帶氣象1990,6(4):357-364。
66吳兌,游積平,關越堅,西沙群島大氣中海鹽粒子的分布特徵,熱帶氣象學報,1996,12(2):122-129。
67吳兌,吳晟,譚浩波,現行脫硫技術存在排放溫室氣體的隱患,環境科學與技術,2008,31(7):74-79。
68吳兌,大城市區域霾與霧的區別和灰霾天氣預警信號發布,環境科學與技術,2008,31(9):1-7。
69吳兌,灰霾天氣的形成和演化,環境科學與技術,2011,34(3):157-161。
70吳兌,吳晟,李海燕,陳歡歡,廖碧婷,以珠三角典型灰霾天氣為例談資料分析方法,[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1,34(6):
80-84。
71吳兌,吳晟,毛夏,李海燕,沿海城市灰霾天氣與海鹽氯損耗機制的關係[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1,34(6G):38-43。
72吳兌,南海北岸沿海地區大氣含鹽量及其防腐蝕對策研究,南海資源開發研究,廣東經濟出版社,1998。
73吳兌,灰霾天氣的形成和演化,10000個科學難題,2010,北京:科學出版社,ISBN978-7-03-028983-4,P2048.0101。
74吳兌,鄧雪嬌,環境氣象學與特種氣象預報,氣象,2000,26(8):3-5。
75吳兌,到達地面的紫外輻射強度預報,氣象,2000,26(12):38-42。
76吳兌,到達地面的紫外輻射強度觀測,氣象,2001,27(3):26-29。
77吳兌,太陽紫外線輻射及其生物效應,氣象,2001,27(4):54-57。
78吳兌,飛機人工降水的效果評價,氣象,1980,6(2):36-37。
79吳兌,寧夏地區6-7月降水性層狀雲的雲滴譜特徵,氣象,1987,13(9):48-50。
80吳兌,劉永政,寧夏平原不同雨型的Z-R關係研究,氣象,1989,15(2):22-26。
81吳兌,鄧雪嬌,林愛蘭等,廣東省空氣品質預報系統,氣象科技,2004,31(6):351-355。
82吳兌,多種人體舒適度預報公式討論,氣象科技,2004,31(6):370-372。
83吳兌,溫室氣體排放的中美交鋒,同舟共進,2007,(9):29-30。
84吳兌,一種新的災害性天氣——灰霾,環境,2008(7):38-39。
85吳兌,灰霾可促肺癌高發,抗癌之窗,2009(4):12-13。
86WuDui,DengXuejiao,BiXueyan,LiFei,TanHaopo,LiaoGuoliang,StudyonVisibilityReductionCausedby
AtmosphericHazeinGuangzhouArea,JOURNALOFTROPICALMETEOROLOGY,2007,13(1):77-80.
87WuDui,AStudyonLow-LevelAtmosphericStructureontheSeasideBorderstotheWestofHaikou,JOURNALOFTROPICALMETEOROLOGY,1995,1(1):75-86.
88WuDui,YouJiping,GuanYuejian,DistributionfeaturesofGiantsea-saltnucleiinatmosphereoverYongxingIsland,XishaIslands,duringnortheastwintermonsoon,JOURNALOFTROPICALMETEOROLOGY,1996,2(2):216-221.
89譚浩波,吳兌,鄧雪嬌,畢雪岩,李菲,鄧濤,珠江三角洲氣溶膠光學厚度的觀測研究,環境科學學報,2009,29(6):1146-1155(EI)。
90鄧濤,吳兌,鄧雪嬌,譚浩波,李菲,鄭君瑜,廖碧婷,珠江三角洲一次典型複合型污染過程的模擬研究,中國環境科學,2012,32(2):193-199。
91鄧雪嬌,吳兌,唐浩華,范紹佳,黃浩輝,毛偉康,葉燕翔,南嶺山地一次鋒面濃霧過程的邊界層結構分析,高原氣象,2007,26(4):881-889。
92萬齊林,吳兌,葉燕翔,南嶺局地小地形背風坡增霧作用的分析,高原氣象,2004,23(5):709-713。
93樊琦,吳兌,范紹佳,蒙偉光,李江南,鄧雪嬌,王安宇,廣州地區冬季一次大霧的三維數值模擬研究,中山大學學報,2003,42(1):83-86((EI)。
94黃健,吳兌,黃敏輝,李菲,畢雪岩,譚浩波,鄧雪嬌,1954—2004年珠江三角洲大氣能見度變化趨勢,套用氣象學報,
2008,19(1):61-70。
95謝興生,吳兌,鄧雪嬌,黃浩輝,用CCD攝像機動態估算測量雲霧含水量的初步試驗,光學技術,2001,27(4):321-323。(EI)
96游來光,吳兌,層狀雲中的液水含量與降水條件,氣象,1981,7(2):20-22.
97鄧雪嬌,吳兌,史月琴,唐浩華,范紹佳,黃浩輝,毛偉康,葉燕翔,南嶺山地濃霧的宏微觀物理特徵綜合分析,熱帶氣象學報,
2007,23(5):424-434。
98鄧雪嬌,吳兌,熱帶沿海近地層大氣的湍流結構和譜特徵,熱帶氣象學報,1997,13(1):32-39。
99鄧雪嬌,吳兌,游積平,廣州市地面太陽紫外線輻射觀測和初步分析,熱帶氣象學報,2003,19(S):119-125。
100鄧雪嬌,吳兌,葉燕翔,南嶺山地濃霧的物理特徵,熱帶氣象學報,2002,18(3):227-236。
101譚浩波,吳兌,畢雪岩,南海北部氣溶膠光學厚度觀測研究,熱帶海洋學報,2006,25(5):21-25。
102畢雪岩,吳兌,譚浩波,李菲,鄧雪嬌,MicrotopsII型太陽光度計的使用,計算和定標,氣象科技,2007,35(4):583-588。
103吳晟,吳兌,鄧雪嬌,譚浩波,南嶺山地高速公路路面溫度的觀測研究,氣象科技,2006,34(6):783-787。
104曹治強,吳兌,吳曉京,1961~2005年中國大霧天氣氣候特徵,氣象科技,2008,36(5):556-560。
105毛節泰,吳兌,李建國,張貽燾,蕪湖冶煉廠大氣塵的物理化學特性,大氣環境,1988,3(2):3-6。
106DengXuejiao,WuDui,AtmosphericTurbulenceStructureandSpectralCharacteristicsatNearSurfaceLayeron
TropicalCoasts,JOURNALOFTROPICALMETEOROLOGY,1997,3(1):27-34.
107DENGXue-jiao,WuDui,SHIYue-qin,TANGHao-hua,FANShao-jia,HUANGHao-hui,MAOWei-kang,YEYan-xiang,
COMPREHENSIVEANALYSISOFTHEMACRO-ANDMICRO-PHYSICALCHARACTERISTICSOFDENSEFOGINTHEAREASOUTHOFTHENANLING
MOUNTAINS,JOURNALOFTROPICALMETEOROLOGY,2008,14(1):11-14。
108陳歡歡,吳兌,譚浩波,李菲,范紹佳,珠江三角洲2001-2008年灰霾天氣過程特徵分析,熱帶氣象學報,2010,26(2):147-155。
109陳靜,吳兌,劉啟漢,廣州地區低能見度事件變化特徵分析,熱帶氣象學報,2010,26(2):156-164。
110李菲,吳兌,譚浩波,畢雪岩,蔣德海,鄧濤,陳歡歡,鄧雪嬌,廣州地區旱季一次典型灰霾過程的特徵及成因分析,熱帶氣象學報,2012,28(1):113-122。
111廖碧婷,吳兌,陳靜,李菲,陳歡歡,劉運策,黃曉瑩,灰霾天氣變化特徵及垂直交換係數的預報套用,熱帶氣象學報,2012,28(3):417-424。
112鄧雪嬌,周秀驥,吳兌,鐵學熙,譚浩波,李菲,畢雪岩,鄧濤,蔣德海,珠江三角洲大氣氣溶膠對地面臭氧變化的影響,中國科學D輯,2011,41(1):93-102。
113鄧雪嬌,黃浩輝,吳兌,變分法在校準雷達定量估測降水中的套用,套用氣象學報,2000,11(2):255-256。
114鄧雪嬌,黃健,吳兌,畢雪岩,丁偉鈺,深圳地區典型大氣污染過程分析,中國環境科學,2006,26(S):7-11(EI)。
115鄧雪嬌,畢雪岩,吳兌,梁建茵,黃健,李菲,張宏升,杜金林,廣州番禺地區草地陸氣相互作用觀測研究,套用氣象學報,
2006,17(1):59-66。
116畢雪岩,劉烽,吳兌,鄧雪嬌,無量綱廓線函式對穩定度分類的影響,中國環境科學,2003,23(6):606-609(EI)。
117譚浩波,鄧雪嬌,吳兌,蔣承霖,李菲,TUVR型紫外輻射表性能研究,套用氣象學報,2008,19(3):367-371。
118馮業榮,王安宇,吳兌,樊琦,華南地區格線化在路機動車污染排放量估算與分析,熱帶氣象學報,2007,23(3):229-236。
119畢雪岩,劉烽,吳兌,鄧雪嬌,幾種大氣穩定度分類標準計算方法的比較分析,熱帶氣象學報,2005,21(4):402-409。
120鄧雪嬌,黃浩輝,吳兌,廣州地區汛期強降水的微物理特徵,熱帶氣象學報,1996,12(2):167-173。
121唐浩華,范紹佳,吳兌,鄧雪嬌,南嶺山地濃霧的微物理結構及演變過程,中山大學學報,2002,41(4):92-96(EI)。
122DengXuejiao,HuangHaohui,WuDui,TheMicro-featuresofHeavyRainoverGuangzhouinFloodsSeason,JOURNALOF
TROPICALMETEOROLOGY,1996,2(1):104-112.
123BIXue-yan,LIUFeng,WuDui,COMPARISONOFSOMELIMITSFORSTABILITYCLASSIFICATION,JOURNALOFTROPICAL
METEOROLOGY,2005,11(2):161-168.
124夏冬,楊少傑,吳兌,胡斯團,李菲,何溪澄,譚浩波,鄧雪嬌,畢雪岩,范紹佳,廣州市氣溶膠質量譜和水溶性成分譜分析,熱帶氣象學報,2010,25(6):675-680。
125鄧濤,張鐳,吳兌,夏俊榮,宋薇,鄧雪嬌,譚浩波,畢雪岩,李菲,蘭州地區高雲和氣溶膠光學特性及其輻射效應,高原氣象,
2010,29(1):230-235。
126鄧雪嬌,周秀驥,吳兌,鐵學熙,李菲,譚浩波,畢雪岩,鄧濤,蔣德海,廣州地區光化輻射通量與輻照度的特徵,中國環境科學,2010,30(7):893-899(EI)。
127譚浩波,陳歡歡,吳兌,鄧雪嬌,鄧濤,李菲,趙曉利,畢雪岩,Model6000型前向散射能見度儀性能評估及數據訂正,熱帶氣象學報,2010,26(6):687-693。
128鄧雪嬌,李菲,吳兌,譚浩波,鄧濤,廣州地區典型清潔與污染過程的大氣湍流與物質交換特徵[J],中國環境科學,2011,31(9):1424-1430。
129鄧濤,張鐳,陳敏,吳兌,鄧雪嬌,譚浩波,高雲和氣溶膠輻射效應對邊界層的影響,大氣科學,2010,34(5):979-987。
130史月琴,鄧雪嬌,胡志晉,吳兌,一次山地濃霧的三維數值研究,熱帶氣象學報,2006,22(4):351-359。
131李明華,范紹佳,王寶民,吳兌,祝薇,劉吉,2004年10月珠江口西岸海陸風特徵觀測研究,中山大學學報,2007,46(2):123-125(EI)。
132李明華,范紹佳,王寶民,吳兌,祝薇,劉吉,余冠明,鮑若峪,樊琦,珠江三角洲秋季大氣邊界層溫度和風廓線觀測研究,套用氣象學報,2008,19(1):53-60。
133李明華,范紹佳,王寶民,吳兌,祝薇,劉吉,秋季珠江口地區海風對城市群空氣污染的影響,中山大學學報,2008,47(4):
114-117(EI)。
134樊琦,王安宇,范紹佳,吳兌,梁嘉靜,珠江三角洲地區一次輻射霧的數值模擬研究,氣象科學,2004,24(1):1-8。
135畢雪岩,劉烽,陳輝,吳兌,鄧雪嬌,北京地區大氣穩定度垂直分布特徵,熱帶氣象學報,2003,19(S):173-179。
136FanQi,WangAnyu,FanShaojia,WuDui,DengXuejiao,LiuYinwei,NumericalPredictionExperimentofAnAdvectionFoginnanlingMountainArea,ACTAMETEOROLOGICASINICA,2003,17(3):337-349.
137SHIYue-qin,DENGXue-Jiao,HUZhi-Jin,WuDui,ATHREE-DIMENSIONALNUMERICALSTUDYONDENSEFOGOVERMOUNTAINOUS
AREAS,JOURNALOFTROPICALMETEOROLOGY,2007,13(1):17-20.
138蘇力萍,劉林勤,任陣海,吳玉霞,吳兌,廣州地區降水物理化學變化及其相互間的關係,中國環境科學,1993,13(6):414-419(EI)。
139FanQi,WangAnyu,FanShaojia,LiJiangnan,WuDui,LiangJiajing,NumericalExperimentResearchofaMarineFog
EventinthePearlRiverEstuaryRegion,ACTAMETEOROLOGICASINICA,2005,19(2):231-240.
140鄧雪嬌,李春暉,畢雪岩,梁建茵,吳兌,張宏升,杜金林,黃健,李菲,廖國蓮,南海季風建立前後珠江三角洲的陸氣熱量交換與熱力邊界層結構特徵,氣象學報,2007,65(2):280-292。
141鄭君瑜,鄭卓雲,王兆禮,鍾流舉,吳兌,珠江三角洲天然源VOCs排放量估算及時空分布特徵,中國環境科學,2009,29(4):
345-350(EI)。
142鄧雪嬌,王新明,趙春生,冉靚,李菲,譚浩波,鄧濤,吳兌,周秀驥,珠江三角洲典型過程VOCs的平均度與化學反應活性,中國環境科學,2010,30(9):1153-1161(EI)。

社會任職

1、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2、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兼職教授。
4、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兼職研究員。
5、澳門理工學院課程教授。
6、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碩士生導師。
7、廣東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總工程師。
8、《氣象學報》編委。
9、《熱帶氣象學報》編委會常務委員
10、《環境科學與技術》特邀編委。
1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議專家。
12、環境保護部戰略環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13、國家環境影響評價審查專家庫專家。
14、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常聘專家。
15、廣東省、浙江省、北京市、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
16、廣東省、江西省科技評審專家庫專家。
17、廣東省、廣州市環境科學評審專家庫專家。
18、中國顆粒學會理事。
19、中國氣象學會大氣化學委員會委員。
20、中國氣象學會大氣物理學委員會委員。
21、中國氣象學會城市氣象學委員會委員。
22、中國氣象學會氣象經濟學委員會委員。
23、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大氣環境委員會委員。
24、廣東省氣象學會理事暨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專業委員會主任。
25、《氣象科技》編委。
26、《廣東氣象》副主編。
27、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級職稱評審會委員。
28、中國氣象局大氣物理化學專業副研級高級技術職稱評審會委員。
29、中國氣象局中南大區副研級高級技術職稱評審會委員。
30、廣東省氣象局高、中級技術職稱評審會委員。
擔任《AtmosphericChemistryandPhysics》、《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AtmosphericEnvironment》、《AerosolandAirQualityResearch》《AtmosphericResearch》、《JournalofAtmosphericChemistry》、《Particuology》、《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科學通報》、《中國科學D》、《地理學報》、《氣象學報》、《環境科學學報》、《大氣科學》、《中國環境科學》、《海洋學報》、《高原氣象》、《環境科學》、《自然科學進展》、《中山大學學報》、《蘭州大學學報》、《套用氣象學報》、《環境化學》、《環境工程學報》、《熱帶氣象學報》、《地理科學》、《環境科學與技術》、《氣候與環境研究》、《氣象》、《南京氣象學院學報》、《大氣科學學報》、《華南師範大學學報》、《河北科技大學學報》、《氣象科技》、《氣候變化研究進展》、《氣象與環境學報》、《熱帶海洋學報》等學術刊物審稿人。

榮譽獎勵

1.首屆全國野外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科技部,2009.6.5。
2.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總工會,2005.4。
3.所領導的科研團隊被廣東省總工會於2004年授予“科技創新示範崗”光榮稱號。
4.2003年獲全國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獎。
5.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稱號,國務院,2001.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