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介琴[中央美院教授]

吳介琴[中央美院教授]
吳介琴[中央美院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介琴,人名。1、中航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副總設計師吳介琴;2、中央美術學院雕塑創作研究室雕塑家吳介琴。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吳介琴 吳介琴

吳介琴 (1927.7—)別名吳家驥, 四川成都人。 擅長雕塑。17歲那年他參軍,參加了抗日戰爭;22歲的時候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學雕塑,1953年畢業。1955年在該院研究生畢業。1978年,他回到學校當起了本科和研究生的英語老師。1983年回到雕塑藝術研究所從事專業藝術創作。此後他又出國訪問教學了10多年,直到1998年回國。回國後的他又當起了英文老師,並開始搞起音樂創作,愛上了薩克斯。

作品

有《我也要乾》、《唐俑胸像》、《人與大地》等。編譯有《 粉筆畫》、《英漢美術專用詞典》等。 ??

戀愛經過

吳介琴 吳介琴

閃婚。“看了她的照片,就覺得她是我要找的那個人。”吳介琴說,自從63歲那年和前妻離婚後,他一直是一個人生活。為了方便和遠在美國的女兒聯絡,他添置了一台電腦,並開始學著使用,沒想到就是這台電腦帶給了他一段最美的緣分。

吳介琴出生在一個電影世家,後來在中央美院雕塑藝術研究所從事專業藝術創作。此後他又出國訪問教學十多年,直到1998年回國。回國後,吳介琴當起了英文老師,並開始搞起音樂創作。性格開朗樂觀的他看起來只有六七十歲。

喜歡在網上聊天的吳介琴認識蔣曉輝10天后,吳介琴就忍不住到了成都,見到了蔣曉輝。“見到蔣曉輝的第一面就知道自己找到真愛了。”吳介琴說。見面三天后,兩人就決定閃婚,“我不在乎別人怎么看,獨立看世界是我的原則。”吳介琴說,他不在乎別人說他這么大年紀了還“網戀”,因為網路不僅僅是屬於年輕人的。

吳介琴 吳介琴

內心孤獨吳介琴講述戀愛經過。1998年與妻子離婚後,他一直單身,住在蓮花池附近,也在養老院生活過,覺得很孤單。開始就是想找個志趣相投的聊天。”吳介琴說,由於和自己年紀相當的網友都不合適,所以他把目標鎖定在四五十歲的女性。就這樣,他遇到了蔣曉輝。

吳介琴給對方發信:“孤獨一人已十來年,倍感孤寂,渴望遇到知音相伴餘生。”蔣曉輝很快回信,他們開始了網戀。吳介琴懂音樂、美術,這也是蔣曉輝的愛好,兩人越聊越投機。

“他聲音很年輕,不像80歲。”蔣曉輝說,一周后,吳介琴給她打第一個電話,告訴她已買機票,準備來成都見面,10天后,吳介琴在成都見到蔣曉輝。

“他很浪漫。”蔣曉輝說,見到吳介琴的第一面就被他的年輕、樂觀吸引。三天后,蔣曉輝帶他見了親友。

蔣曉輝的父親85歲,母親86歲。一開始父親反對,覺得吳介琴年齡大。蔣曉輝記得當時母親問她。“他對你好嗎?”“他健康嗎?”得到女兒肯定的回答後,母親默許。

在成都住了10多天,吳介琴回到北京將“家”搬到成都。

網戀經歷

吳介琴 吳介琴

1998年,吳教授與前妻離婚,此後一直單身。從1998年開始,吳介琴為了方便和遠在美國的女兒聯絡,開始愛上了上網。他的一位學生幫忙在一個徵婚網站上建立了個人主頁,陸續有很多女士與他見面,不僅有國內的,還有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外的。在見蔣曉輝之前,吳介琴曾與四五個網友見面,不過都“見光死”,其中見過一位50多歲的北京女士,吳介琴感覺對方太沒內涵,最終沒再續聊。

他在網上刊登了“徵婚啟事”,與好幾個年紀相當的網友聊了之後都感覺不適合,後來便將網友鎖定在四五十歲的“年輕”女性。就這樣,他遇到了蔣曉輝。他給蔣曉輝發信說:“孤獨一人已十來年,渴望遇到知音相伴餘生”。蔣曉輝很快回信。吳介琴懂音樂、美術,這恰也是蔣曉輝的愛好,兩人越聊越投機,很快就網戀起來。

網戀一周后,吳介琴給蔣曉輝打去第一個電話,告訴她自己買了機票,準備來成都見面。10天后,兩人真的在成都相見,彼此感覺相當好。三天后,蔣曉輝就將這位與父母年紀差不多的男友介紹給了親友。在成都住了10多天后,吳介琴回到北京,將家搬到了成都,一住就是一年多,直到前日才舉辦婚禮。

吳教授與蔣曉輝如今在成都市的一環路租房住,母親86歲,也居成都。當初二人的結合,也曾遭到蔣曉輝父母的反對,但後來父母問:“他對你好嗎?他健康嗎?”得到女兒肯定的回答後,父母默許。

事件評論

中央美院81歲的教授吳介琴在網上與58歲“川妹子”認識10天,便奔赴成都,兩人見面3天,決定閃婚。昨日,兩人在北京一家度假村舉行西式婚禮。教授稱“我不在乎別人怎么看,獨立看世界是我的原則”。

81歲的教授、58歲的“川妹子”、“網戀”、閃婚,這許多“元素”加在一

吳介琴[中央美院教授] 吳介琴[中央美院教授]

起,夠前衛的。但這件事情,屬於隱秘情感的事情,強調年齡和身份,加上時髦的事物,把教授閃婚誇張了許多。事實上,即便是“老少戀”,人們也很少抱有偏頗和世俗觀念進行評價了,這也說明,看待老年人婚姻,已經從“古典主義”,到了“現實主義”。

其實吳介琴晚年的婚姻,年齡不是問題,和身份無關。通過“網戀”進而閃婚,是吳介琴和“川妹子”感情生活和個人選擇的自由。他們有緣分一見鍾情,沒什麼不好接受的。對人類老年愛情生活,保加利亞倫理學家基里爾·瓦西列夫在《情愛論》中說:“是一種精神的和美感的珍貴物品,是精神和情感文明的表征,是生命的溢流。”而吳介琴晚年的婚姻,應該尊重並得到美好的祝福。

但閃婚就是閃婚,不能是“我不在乎別人怎么看”的事情,而是應該在乎的實際情況。真不在乎,甚至滿不在乎,接受其論調觀點,產生錯覺,只能讓人變得“瘋狂”。畢竟閃婚是“速食麵”,缺乏營養,並且與閃離如影隨形。實際上很多閃婚都物事人非,“欲語淚先流”。而讓閃婚閃著,閃婚欲速則不達,婚姻失敗的案例也越來越多。而如今的年代,恐怕脆弱的也是婚姻。好不好?可是,“趕場”登記結婚,兩個月後離婚“爆棚”,其“閃電式”無疑讓愛情成了夢幻的泡影。

教授閃婚,“我不在乎別人怎么看”,不等於觀點正確。而無論如何,老年閃婚和年輕人閃婚性質上是相同的。從多義的角度看,愛情是複雜的,既有社會本質,也有自然本質,或者就是出一種需求。而婚姻需要感情牢靠,需要理性參與,在愛情沒有瓜熟蒂落的情況下,“應理智對待”閃婚,最好不要嘗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