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內容論述祭祀有其內在的意義,故須實行。現世、來世的果報都是一時性的,故須厭離。吠檀多的目的就是要知道個我和梵具有同一性,唯有梵是實在的。無明隱於梵,不能說是有,也不能說是無,系由純質、激質、翳質三種構成要素所形成的。個別性和普遍性被說明為各個別相和總相的關係。受無明限制的精神成為動力因、質料因,如同誤將繩當作蛇一般地創造世界。即首先產生虛空,從虛空產生風,從風產生火,從火產生水,從水產生地。這些都是微細的要素。一方面產生經由五分結合的元素,另一方面會產生微細身。微細身是由五種感覺器官、統覺機能、意、五種作業器官,以及五種生氣所形成的。從五元素生上界、下界,以及生類等。修行者須實踐觀想與三昧等方法。而在此世證得解脫的人,則被稱為生前解脫者。此身滅時,即與梵合而為一。本書與《圓滿之月》有密切的關係,受數論派哲學的影響甚大。
[參考資料] 金倉圓照《吠檀多哲學の研究》;中村元《ウェ一タ一ンタ·サ一ラ》。
FROM:【中華佛教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