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君士坦丁(Constantine)阿爾及利亞東北部城市,君士坦丁省省會。在安納巴西南海拔650—700米的平頂孤丘上,通過兩座大橋與其他地區相連。人口44.9萬(1983)。
歷史
北非歷史名城,四周砌有石牆。迦太基人稱為卡爾塔(Carta),羅馬人改稱錫爾塔(Cirta),公元311年左右被毀損後,在君士坦丁大帝時修復,故名。此後曾多次被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占領。1826年宣告獨立。1837年被法國人占領。是附近農業區的中心,沿海與內陸乾旱區農畜產品的重要集散地和進口商品的傳銷地。工業有大型拖拉機聯合企業及紡織、製革、食品、機車維修、柴油機、農機具製造等。地毯織造等手工業亦盛。附近有非洲最大的瓷器廠,產品向國內外銷售。是交通運輸中心。鐵路北通斯基克達和安納巴港,西通首都阿爾及爾和奧蘭,南通比斯克拉、圖古爾特等城市。有國際機場。城區分東西兩部分。西北部有羅馬時代的古城堡、宮殿、清真寺,西南部有政府機關、商業大廈等歐式現代建築,街道通直,廣場寬闊。東部舊城區街巷狹窄,多古阿拉伯城鎮民宅,商業活動按街區劃分。設有君士但丁大學、錫爾塔博物館、市立圖書館等文教設施。
君士坦丁與阿利烏斯教派以及羅馬教派的關係君士坦丁在對待宗教問題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實用主義者。首先,他命令召開尼西亞信經大會,因為大會第一階段,主教們停留於關於神學上的爭執,而沒有進展,大帝本人非常憤怒,曾經發信件斥責雙方,拖延怠慢,這是有明確的文獻記載的。因為大帝深知,基督教在帝國內部開枝散葉,依然根深蒂固,隨著羅馬帝國的風雨飄搖,原先的多神信仰,跟把皇帝尊奉為神的教義亦然墮落,因此,一個統一的,強固的教會是鞏固帝國穩定的基礎,但是一個分裂的教會必然帶來動盪,因此,關於聖三位一體的解釋在尼西亞信經大會上是不完全的,不徹底的。同時必須指出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君士坦丁自己本人並無所謂異端與正統之分野。他臨終時候接受的是阿里烏斯教派的洗禮,也是確真無疑的事實,他僅僅是希望利用教會的精神力量以及希望平衡教權與世俗權力的力量。有傳言說大帝本人在尼西亞信經大會之後對羅馬天主教進行打壓,雖然只是風聞,但是,在他本人接受的是阿里烏斯教派的洗禮這一例證看來,其本人對所謂的正統或者非正統是有所保留的。後代的歷史,基本為中世紀的教士所編寫跟統治,我們應當明白,這本非一個客觀的立場,因此說,在大帝台伯河橋大戰時候見到的基督信號,也有附會的嫌疑,不排除是世俗與教權相互影響,相互扶持。
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雨量少,夏季酷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