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論

──麥海珊不管你是否同意周華山的觀點,不管你是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或認同其他性愛方式,《同志論》均直得一讀。 他相當用功地向香港的讀者引介西方理論,讓你了解同性戀不是趕時髦的玩意,亦不是疾病或「變態」,而是絕對正常、自然、另一種(或多種)的身份。 自2004年起﹐周華山積極鑽研提昇心靈健康的培訓課程﹐開始為不同團體設計及主持體驗式工作坊。

內容介紹

我不是女同性戀者(若「站出來」有不只一個意義的話)最近我最關注的其中一個課題是New Bi≠ ill Of Rifhts。若人還自作聰明兒兜兜轉轉的在either/or的思維框架內飛舞;若人非直便是基,非女便是男???我看不到「同解」解放了甚麼。這書洋洋三十萬字,正正是尋求那非黑即白以外同志課題千絲萬縷的多義可能性,把既有框框或打碎或重疊或移形換影的砌出不一樣的圖案,卻源於同一種的顏色。 ──麥海珊
不管你是否同意周華山的觀點,不管你是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或認同其他性愛方式,《同志論》均直得一讀。他相當用功地向香港的讀者引介西方理論,讓你了解同性戀不是趕時髦的玩意,亦不是疾病或「變態」,而是絕對正常、自然、另一種(或多種)的身份。 ──游靜
Queer─台灣的同志界譯作「酷異」。「酷」前身是Cool,「異」是不容於正常社會的非我族類,「涼快的胸有成竹的邊緣」,兩個單字憑拼音尋著對方,福至心靈地解釋了原文的仗勢凌人──曾幾何時,它是隻朝人面門直擲的臭雞蛋:同性戀者首當其衝,雙性戀、易服癖、雙性人、S/M發燒友,也不問各自淵由,總之是不甘與道德傳統同流,就一概而論、一網成擒。
周華山的《同志論》,帶引我們探索「酷異」的無限地帶,既是解答許多人滿腹未成形狀的問號,同時又處處因無知而滋生偏見、愚昧、仇視、霸權的「正常氣氛」中佈下一萬個為甚麼。──林奕華

作者介紹

周華山是英國約克大學社會學博士。先後在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大學,教授社會學與心理分析。1999年到俗稱「女兒國」的母系摩梭與獨龍紋面部落作文化研究,在無水無電的雲南山區生活了整整四年,深深被摩梭人的心靈健康與內在平和所觸動。
返港後在「家連家精神健康倡導協會」任職總幹事﹐並主持情緒病的工作坊。自2004年起﹐周華山積極鑽研提昇心靈健康的培訓課程﹐開始為不同團體設計及主持體驗式工作坊。2006年9月創辦「Dreams Possible!」課程。並曾多次應邀為中央電視台與亞洲電視本港台擔任節目主持人,並著有29本文化研究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