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唐碑

吉隆唐碑長約1米、高約70厘米。 據四川大學霍巍、李永憲等4名專業考古工作者考證,題為“大唐天竺使出銘”的崖刻系唐顯慶初年即武則天時代,朝廷使臣出使印度經由此地時所刻下的。 這塊“大唐天竺使出銘”崖刻是目前西藏境內已經發現的藏、漢文石刻中年代最久遠的一塊,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價值。

吉隆唐碑長約1米、高約70厘米。吉隆唐碑為豎寫漢字崖刻。吉隆唐碑坐落於西藏邊境地區的山崖石壁上。1992年四川大學霍巍等人發現。據四川大學霍巍、李永憲等4名專業考古工作者考證,題為“大唐天竺使出銘”的崖刻系唐顯慶初年即武則天時代,朝廷使臣出使印度經由此地時所刻下的。全文約120字,部分字跡已殘缺,但大部分仍清晰可辨。
考古工作者經大量考證、分析後認為:崖刻留下的年代,已經嫁給吐蕃王的文成公主仍健在,唐使節取道吐蕃出使印度足以證明當時唐、蕃關係非常親密。其次,在當時從長安到印度通道很多的情況下,唐使節取道吉隆,證明當時的吉隆已經是大唐帝國的一條官方要道。
這塊“大唐天竺使出銘”崖刻是目前西藏境內已經發現的藏、漢文石刻中年代最久遠的一塊,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價值。目前,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址已經得到妥善保護,當地有關方面兩次出動人力、物力對崖刻進行了必要的維修、加固。
其大意為:大唐顯慶三年六月,大唐國勢強盛,高宗皇帝繼承太宗皇帝所開創的宏偉功業,一統天下之威,教化所致,達於四海。故派遣使節左驍衛長使王玄策等選關內良家之子數人,經過一年多的艱難跋涉,越雪山,過棧道,經小羊同之西出使天竺,因感征程多艱辛,邊境風光之壯美,聯想到東漢破匈奴於稽落山之後,尚有刻石勒功,記漢威德之舉,而此行動倍於往,更當於此建碑刻銘,以記功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