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

合肥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

合肥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西部蜀山區內,面積1003.01公頃,距合肥市中心城區約10公里,其地理坐標為:東經117°08′20″~117°11′04″,北緯31°50′01″~31°51′18″,處於合肥市中心區西側的門戶位置。大蜀山山峰孤突,海拔284米,是合肥市城區內最高點。 合肥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由原蜀山森林公園主體和2007年西部擴展部分(亦稱西擴景區)兩部分組成。公園大蜀山主體屬於溢出型死火山,是江淮地區不可多見的典型火山地貌,主要成分為基性岩漿。山頭流狀物溢出後,逐漸的堆積,於是便形成了整個孤立的錐狀體,大蜀山中上部陡立,東南面坡陡,北面坡緩,最小坡度為5°,最大坡度為30°。海拔高284米,相對高度約240米。 2013年1月25日,國家林業局批准設立合肥大蜀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蜀山森林公園 蜀山森林公園

合肥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由原蜀山森林公園主體和2007年西部擴展部分(亦稱西擴景區)兩部分組成。公園大蜀山主體屬於溢出型死火山,是江淮地區不可多見的典型火山地貌,主要成分為基性岩漿。山頭流狀物溢出後,逐漸的堆積,於是便形成了整個孤立的錐狀體,大蜀山中上部陡立,東南面坡陡,北面坡緩,最小坡度為5°,最大坡度為30°。海拔高284米,相對高度約240米。

森林公園西擴景區位於大蜀山以西,繞城高速公路以東,長江西路以南,望江西路以北地域。地形起伏小,較為平坦,多為農耕地、村舍拆遷地,池塘濕地占有較大面積。

氣候特點

大蜀山林道 大蜀山林道

合肥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江淮之間,為崗衝起伏的丘陵地帶,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1971-2000年年平均氣溫在15.7℃,極端最低氣溫-20.6℃(1955年1月6日),極端最高氣溫41.0℃(1959年8月23日),無霜期在220~240d,1971-2000年年平均降水量在995.4毫米。境內以粘盤黃棕壤土、水稻土為主,酸鹼度適中,較適宜各種作物生長。  

位置境域

合肥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西部蜀山區內,面積1003.01公頃,距合肥市中心城區約10公里,其地理坐標為:東經117°08′20″~117°11′04″,北緯31°50′01″~31°51′18″,處於合肥市中心區西側的門戶位置。大蜀山山峰孤突,海拔284米,是合肥市城區內最高點。隨著合肥城市建設與發展,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已被城市路網限定,成為城中森林。  

資源情況

資源特點

合肥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與周邊的紫蓬山、董鋪水庫、大房郢水庫等共同構築起合肥市西部的綠色生態屏障,充分發揮城市“綠肺”功能,對鞏固合肥城市綠化建設成果,改善城市生態、人居環境,加快合肥市森林城市建設步伐,發揮著重要作用。  

資源分類

地質資源

蜀山道 蜀山道

公園內土層深厚,土質多屬於侵蝕性黃棕壤土,局部有紅砂壤土。大蜀山土壤隨海拔而變,從山腳到山頂依次為:黃棕粘壤土、棕粘壤土、紅色栗鈣土和栗鈣土,土層厚度50-1000厘米。大蜀山東側有一條石塊自然鋪成的“山路”蜿蜒通向山頂,系火山岩漿冷卻後形成的固體岩石——橄欖玄武岩。它像一條瀑布從山頂瀉下,所以被稱為“火山瀑”。這也是大蜀山上保存比較完整的火山活動遺蹟之一。

地表水資源

合肥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主體景區是錐狀山體,沒有河流山溪,雨水除林地土壤涵養部分外都順勢流入周邊低洼處。西擴景區內有一條自西北流向東南的蜀山乾渠,此渠是人工開挖的農業灌溉渠,下游接十五里河,河水注入政務文化新區人工開挖的天鵝湖。西擴景區楓林路以東有一些較大的水塘,並通過水渠與望江西路道南側的柏堰壩水庫相連。楓林路以西有連片池塘,面積較大,建有濕地景觀區,池塘依地勢遞減水位,於東南處流向界外望江西路以南。蜀山東側建有人工湖,水面約20公頃;蜀山二環路內側修建了排洪溝;山北側,沿長江西路,原來地勢低洼,並有多個水塘,是山洪進入董鋪水庫的緩衝帶,但前水塘被填,沿路一些建築擠占了這個緩衝帶。

植被資源

合肥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體景區為人工培植的針闊混交林和闊葉純林,森林覆蓋率達95%   。園內共有維管束植物133科393屬756種,其中蕨類植物有11科13屬15種;種子植物有122科380屬741種,包括裸子植物6科21屬60種;被子植物116科359屬681種(其中單子葉植物有16科52屬64種,雙子葉植物有100科307屬617種)。主要樹種有雪松、水杉、柏、麻櫟、青岡櫟、銀杏、香樟、鹽膚木、楓香、廣玉蘭、毛竹、石楠、冬青、烏桕、欒樹等。有國家級保護植物1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3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2種。

西擴景區綠化面積為325.3公頃,共有240多種累計36萬株喬灌木,其中栽植喬木26萬株,喬木規格乾徑 6cm 以上,綠化以喬木為主,花灌木和地被植物為輔,園裡在不同的植物主題園中有不同的主題特色。五彩林主要種植秋季變葉樹種,如北美紅楓、黃連木、三角楓、元寶楓   、烏桕、楓香、三角楓、雞爪槭、黃連木等。百果園內種植了枇杷、桃、棗、梨、石榴等。樹木園則種植了 240 多種喬灌木,其中有 200 種都是本地樹種,西擴景區西側的生態濕地種植了各種水生植物,以蘆葦、荷花、香蒲和睡蓮為主基調。  

動物資源

大蜀山森林中除了斑鳩、畫眉、喜鵲等留鳥外,還有鷺鳥等候鳥,也有草兔、刺蝟等小動物出沒。整個森林公園的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大提升,動物數量(尤其是鳥類)有了明顯的增加。  

主要景點

自然景觀

俯瞰大蜀山 俯瞰大蜀山

山景

大蜀山海拔 284 米,系大別山余脈,山勢東南高,西北低,呈橢圓形,由火山噴發而成,雖山體形態單一,但獨峰形態飽滿,為典型的溢出型死火山。火山錐、火山瀑、火山岩、火山頸等古火山遺蹟保存完整。大蜀山與東西三十里外的浮槎、雞鳴兩山相睥睨,獨居其中,是合肥市區內唯一一座山體,歷來是合肥重要的登高遠眺、休閒健身之處。

水景

合肥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水域總面積達81.2公頃。在大蜀山東面有蜀峰灣人工湖,湖水面達20公頃,與大蜀山組成一幅多姿多彩的湖光山色美圖。西擴景區內水面分布較廣,多處水面寬闊,水質良好。生態濕地、荷花池中水生植物的生長茂盛。

天景

天景包括日出日落、彩霞、煙雲雨霧雪等。雨季雲遮霧繚,山巒時隱時現,顯朦朧美態;作為合肥市建成區內唯一一座山峰,是晨觀日出,晚看落霞的絕佳之處;自古蜀山以冬令雪景為最美,每逢瑞雪飛降,登山眺望,茫茫雪海,銀裝素裹,艷陽白雪,相映成輝。“蜀山雪霽”因此被列為古“廬州八景”之一。

生景

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山體主景區主要是人工種植的早期次生林形成的針闊葉混交林景觀,有國家級保護植物15種。西擴景區在不同的植物主題園中有不同的主題特色。五彩林主要種植秋季變葉樹種,如烏桕、楓香、三角楓、雞爪槭、黃連木等。百果園內種植了枇杷、桃、棗、梨、石榴等。樹木園則種植了 240 多種喬灌木,其中有 200 種都是本地樹種,西擴景區西側的生態濕地種植了各種水生植物,以蘆葦、荷花、香蒲和睡蓮為主基調。  

人文景觀

烈士陵園

蜀山烈士陵園 蜀山烈士陵園

蜀山烈士陵園位於大蜀山東麓,占地約18公頃,是安徽省規模最大的烈士陵園,被國務院批准為“中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並先後被國家民政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列為中國、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蜀山烈士陵園也是合肥市旅遊景點之一。

烈士陵園由“安徽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大蜀山革命公墓”、“悼念廣場”、“烈士紀念碑”等部分組成。安徽革命烈士紀念館建築面積2642平方米,陳列著全省有代表性的從第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至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190位烈士的光輝業績。陳列館存有450幅圖畫及烈士手抄、名人字畫、領導題詞等,還有全省各地縣的烈士英名錄,是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

開福寺 開福寺

開福寺

開福寺位於大蜀山南麓,總占地11公頃,其中放生池有0.8公頃左右水面。規劃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寺院東西長330米,南北長310米,坐西北朝東南,前後五進,依次分布大山門、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以及其他附屬建築,地勢逐次升高,上下落差18米。

唐貞觀(公元626-649年)在大蜀山已建有開福寺,迄今近1400年,是唐代蜀僧慧滿法師弘法之所。相傳慧滿法師在此大演《法華經》,為百姓祈雨救生,超度淵濟龍神。1938年春,古開福寺毀於侵華日軍的戰火。2002年恢復重建,歷時五年,於2007年底落成,2010年6月1日正式開光開放,總投資1.2億元,建設規模居皖剎之首。

重建後的開福寺以明清古代皇家寺院風格為主,紅牆金黃琉璃瓦,貼金花飾。寺中有園,園中有寺,寺廟中軸線殿堂對稱,以大山門、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為中軸線,其他建築分布兩側,之間均有長廊相連。寺廟東側為園林區,種植各種梅花三千餘株,依山建遊廊、涼亭、茶舍,方便遊人休憩。寺院西側為修行區,有念佛堂、佛學院,總建築面積將達三萬兩千平方米,各類房屋五百多間。寺院殿堂雄偉,佛像莊嚴,特別是五百羅漢塑像,栩栩如生,神態各異,是佛教藝術瑰寶。

野生動物園

合肥野生動物園 合肥野生動物園

合肥野生動物園位於大蜀山西南麓,占地90公頃,現養殖的動物有100多種2000餘頭(只)。園區內林木森森,溪流潺潺,身臨其境,給人一種充滿山林韻味、原野情趣之感。

建園主旨為“地球——人類與動物共享的空間”,以“自然樸實、原野情趣、山林韻味”為設計風格,根據不同動物對不同環境的需求,人工模擬該動物在野外的生存環境,將動物的展館巧妙地與自然環境結合在一起;園內的建築小品採用自然或仿自然的材料。

山頂觀景平台

大蜀山山頂觀景平台能夠滿足遊人的休息、遊覽的基本要求,提供方便、舒適、視野開闊的觀景效果。

銀杏坡

位於森林公園的西北部,是西擴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樹種以銀杏為主。營造約3公頃銀杏林區,在金秋十月賞漫天金黃。

荷塘月色

位於楓林路北段以東的部分,以荷塘來點綴濕地景觀,進行約2公頃荷花種植及水體景觀營造以豐富森林公園。

生態濕地

位於森林公園西部,楓林路與繞城高速公路之間,打造約50公頃濕地景觀,主要體現西擴景區的自然生態之美。開展濕地文化宣傳教育,讓市民體會自然、親近自然,了解自然,真正實現人與自然零距離。

桃花島

在楓林路南段以東,由水體半包圍形成的半島上,這裡桃林密茂,每當春暖花開之時,桃花如火,花樹枝頭,濃淡相間,有的鮮紅如碧血,有的艷麗如胭脂,千樹萬樹,織就花的雲錦。

濱水花園

濱水花園位於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西擴景區內,濱水花園內栽植各種喬灌木,其中不乏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珙桐、水杉、銀杏等。在設計上遵循植物造景的原則,以植物為主,結合微地形處理,分別營造了春夏秋景區、名貴樹木觀賞區以及濱水景觀帶。形成一個幽靜具有觀賞性的濱水花園景觀區。

五彩林

五彩林位於大蜀山的西側,望江西路和楓林路的交叉口,規劃面積約6公頃,五彩林以密林形成幽靜的空間,其主要種植的主要是秋季樹葉變色樹種,如烏桕、三角楓、黃連木、楓香等。套用多種樹種的葉色變化,形成秋天一片片金璨璨,紅艷艷的壯麗景象,通過片植、孤植、透景等手法,形成具有變化的空間形式,與周邊的果香園、櫻花林、桃花島等景點形成滲透、借景,四季景觀皆納入眼前。

櫻花林

櫻花林位於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西擴景區,緊鄰野生動物園,1997年栽植了12000多株的日本晚櫻。規劃的櫻花林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約5公頃,並臨接水體,加植一些櫻花的新品種,如冬櫻,十月櫻等。規劃梳理空間,形成“如贊千萬叢”的櫻花片區,每年的三、四月間,可舉行櫻花節賞花。每當春季櫻花盛開的季節,各地遊客紛至沓來,紛紛在這絢爛櫻花樹下攝影留念。

西擴景區 西擴景區

桃花園

桃花園位於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蜀峰灣公園內,面積約7公頃,其主要品種為紅葉桃、碧桃,總計約8000餘株,林齡10年以上。這裡春季分外熱鬧,蜀峰灣湖畔桃紅柳綠,蝶舞蜂喧,花團錦簇,疊泉旁,細細水聲耳旁流,人們似乎不經意間也誤入陶源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蜀山紅葉

楓樹林位於大蜀山半山部位,海拔在50—120 m,山東面有成片林約3公頃,樹高約18米的楓香,主要為60-70年代人工種植的林分。

百年古藤

百年古藤主要位於海拔120米以上落葉闊葉林中,有百餘株,主要為紫藤,粗達5-8cm,從喬木上垂下,或橫擔兩樹之間,或相互纏繞,配合地面的輝長岩,構成了一副古老滄桑的風景圖。成年的植株莖蔓蜿延屈曲,春季開花繁多,串串花序懸掛於綠葉藤蔓之間,景色十分優美。

蜀峰灣

蜀峰灣公園位於大蜀山腳下玉蘭大道以東、香樟大道以西,以蜀峰灣人工湖為主,總面積64公頃,包括水體面積20公頃,綠化率72%。公園內湖光山色,拱橋、木棧道、汀步路、疊瀑、蜿蜒的河道,建有木亭2個,石亭1個,標準的籃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沿湖岸線、湖心島、溝渠區域種植了荷花、睡蓮、黃菖蒲、千蕨菜、蘆葦、風車草、玉蟬花、風車草等水生植物,形成了生物種類豐富多樣的濕地生態景觀,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集生態旅遊、環境保護、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場所,每天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及外地遊客來此休閒觀光。

垂釣區

垂釣區位於蜀峰灣,面積3.3公頃,水深約2米,湖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駁岸邊水生植物豐富,自然景觀優美,猶如一顆碧玉散落在大蜀山下,是遊客登山歸來休閒放鬆的理想場所。垂釣區內視野開闊,周邊環境優美。規劃建設約200m長垂釣平台,既滿足垂釣、遊船,又能提供休閒觀賞。

風箏草坪

風箏草坪在安徽名人園內,約4.7公頃,風箏草坪內可供放飛風箏娛樂,也可提供飲茶納涼的地方,規劃通過設定開闊的風箏文化區,也有休閒娛樂區,為各個年齡段的遊客提供休閒娛樂。

仙塔島

仙塔島位於大蜀山蜀峰灣公園內,其入口為大蜀山的次入口。仙塔島四周環水,充分利用區內的自然和人文資源,通過科學、積極有效的利用,凸現蜀山灣景區休閒度假特色。

火山瀑 火山瀑

火山瀑

火山瀑位於大蜀山的東側,起點從山腳台開始,終點幾乎接近山頂,全長大約有400米左右,垂直海拔大約百餘米。大蜀山為死火山,遠古時期噴發時岩漿像瀑布般瀉下,冷卻後形成固體岩石,才有了這個“火山瀑”,這也是大蜀山保存最為完整的火山遺蹟。位於登山道路可近距離觀賞此景。

文化陵園

大蜀山文化陵園地處大蜀山西側,占地8.67公頃,設有墓葬和節地葬等葬式。園內安葬有安徽省眾多革命烈士、英雄、勞模和社會名流,是全國、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環境幽靜,園內氣氛平和安詳。整座陵園背靠大蜀山,與環境融合如一體。陵園布局合理規整,道路順暢,林木蔥鬱,雕塑小品精緻,被評為3A級旅遊景區。

園外借景

作為合肥市區內唯一一座山體,大蜀山是市民登高遠眺的最佳選擇。山上瞰城,城中觀山。整座城市都成為大蜀山的借景。向北放眼董鋪水庫,盡收眼底,天氣晴好向南可遠眺巢湖,向東可見合肥市主城區全景。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大蜀山公園 大蜀山公園

大蜀山公園始建於1954年,1955 年劃歸省民政廳管轄,並組建烈士陵園籌備處,1958年交合肥市園林管理處,1962年交市民政局,改名蜀山園藝場,1976 年移交市農林局,1980年復歸市園林局,2007 年3月經合肥市人民政府批准,大蜀山以西至繞城高速公路用地作為景區用地,即西擴景區,該景區於 2007年4月啟動建設,經過5年的建設於2012年4月29日正式開園。

自1954年建設大蜀山公園以來,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對戰爭年代砍伐殆盡的大蜀山逐年實行綠化造林,改善生態環境,使昔日荒蕪舊貌發生根本性改變。2007年以來,西擴景區綠化面積325.3公頃,已植各類樹木36萬餘株,森林覆蓋率逐年提高,為了保護好大蜀山,為市民提供優美的綠色休閒環境,適應大量市民進山遊覽的需求,每年國家投入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現已建成園區車行道路20.55km,人行步道31.51km。停車場7處,總共停車798個停車位。建成遊客服務中心和其他服務設施2處,建成旅遊公廁19處。  

品牌建設

1982年國務院批准的《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中,大蜀山公園被確定為西郊風景區蜀山風景名勝區。  

2013年1月25日,國家林業局批准設立合肥大蜀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2017年10月20日,合肥大蜀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南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榮獲“2017年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交通線路

交通

合肥大蜀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東至香樟大道,南至望江西路,西臨繞城高速,北至長江西路。  

自駕車:

從沿著長江西路高架或者黃山路,轉至玉蘭大道及長江西路可到大蜀山北入口(雪霽山莊旁邊);

從沿著長江西路高架或者黃山路,轉至望江西路即可到大蜀山南入口;

從長江西路或望江西路至楓林路轉彎前行可到達西擴景區祥雲廣場入口。

捷運:

合肥捷運2號線位於公園北部,大蜀山站、蜀山西站捷運站點可直達。

公交:

公車801,20,234, 48,118路,快速公交4到蜀山森林公園站或附近站點下車。  

線路

蜀山森林生態自駕游線路:合肥市區-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四季花海城市花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