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詞語]

1.官名。相傳少昊始置,唐虞因之。周時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國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2.複姓。

詞語信息

【詞目】司徒

【拼音】sī tú

【釋義】

官名。相傳少昊始置,唐虞因之。周時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國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複姓。

1.

官名。相傳少昊始置,唐虞因之。周時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國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2.

複姓。

詳細解釋

1.官名。

相傳少昊始置,唐虞因之。周時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國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漢哀帝元壽二年,改丞相為大司徒,與大司馬、大司空並列三公。東漢時改稱司徒。歷代因之,明廢。後別稱戶部尚書為大司徒。

《史記·五帝本紀》:“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馴,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

明 伊耕 《春懷》詩:“轉輸坐見司徒急,經略親看相國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選詩云間,徵文白下,新登復社之壇。” 王季思 註:“父名恂,官至戶部尚書。這職位大略和古代的司徒相近,因此稱他作司徒。”參閱《通志·職官二》、《續通典·職官二》。

2.複姓。

五代時有司徒詡。見《舊五代史·周書》本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