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波理論
我們知道右腦的記憶力是左腦的100萬倍,每個人在六歲前右腦比左腦發達,隨著年齡的增長,左腦逐漸取代右腦成為主宰,右腦則處於休眠狀態。現在要激活我們的右腦,首先要調整我們的腦電波進入a波狀態,人腦每個細胞都包含有一個巨大的電化複合體和功能強大的微數據處理及傳遞系統,大腦工作時,神經細胞中離子運動的運動產生電流,大腦150億的神經元(腦細胞)不斷釋放出微電流。大腦總的電流活動情況可以用腦電圖(EEG)測量記錄下來,這種大腦電流活動的形態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由此產生了各種頻率的腦電波。
腦電波類別
科學界公認的腦電波主要有四種狀態
神經科學界根據腦波的頻率分成4個主要類別
β波
β波 震盪頻率範圍14HZ-30HZ
人腦處於清醒的意識,精神處於緊張狀態,對周圍事物敏感,注意力專注於外在環境,大腦極易疲勞,大多數人白天都處於這種狀態。
說明:在β波為優勢腦波時,人清醒時大部份是該腦波狀態。隨著β波的增加,身體逐漸呈緊張狀態,準備隨時針對外在環境作反應。大腦能量除了維持本身系統的運作外,尚須指揮對外防禦系統做準備,因而消減了體內免疫系統能力。在此狀態下人的身心能量耗費較劇,快速疲倦,若沒有充分休息,非常容易堆積壓力(這是現代人的通病)。然而,適量的β波,對積極的注意力提升,以及認知行為的發展有著關鍵性的助益。
α波
α波 震盪頻率範圍8HZ-14HZ
人的大腦清醒而放鬆,容易集中精神於某一工作中,不易處於外界其它事物干擾,並且大腦不易疲勞。
說明:在α波為優勢腦波時,人的意識清醒,但身體卻是放鬆的,它提供意識與潛意識的橋樑
。由於在這種狀態下,身心能量耗費最少,相對地腦部所獲得的能量較高,運作就會更加快速、順暢、靈感及直覺敏銳,腦的活動十分活躍。現代科學積極倡導α波是為人們學習與思考的最佳腦波狀態。
θ波
θ波 震盪頻率範圍4HZ-7HZ
人的精神處於深度鬆弛狀態,注意力高度集中,靈感湧現,創造力空前高漲。但是,未經過訓練者一旦腦電波降到這么低的頻率,會很快進入睡眠狀態。
說明:θ 波為優勢腦波時,人的意識中斷,身體深沉放鬆,這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入定態”。在這樣的狀態下,由於意識中斷使得我們平常清醒時所具有批判性或道德性的過濾機制被埋藏起來,因而大開心靈之門,對於外界的訊息呈現高度的受暗示性狀態(Hyper-suggestibility),這就是為什麼人在被催眠時會容易接收外來的指令。此外,θ波與腦部邊緣系統有非常直接的關係,對於觸發深層記憶、強化長期記憶(LTP)等幫助極大,所以,在科學界稱Theta波為“通往記憶與學習的閘門”─The Gateway to Learning and Memory。
δ波
δ波 震盪頻率範圍0.3HZ-3HZ
人腦處於該狀態下大腦活動減慢,處於睡眠準態度,能進入深度睡眠
說明:δ波為優勢腦波時,為深度熟睡,無意識狀態。人的睡眠品質好壞與δ波有非常直接的關聯;δ睡眠是一種無夢且很深沉的睡眠狀態,通常一夜正常的睡眠周期會出現四至五次,而發生在睡眠初期第一個出現周期是無夢的δ波(Non-REM)狀態,所以,如果在輾轉難眠時,能讓自己召喚出近似δ波邊緣狀態的身心感覺(當然要經過訓練),您就可以很快地擺脫失眠並進入深沉睡眠,真正睡美容覺追求的就是這種時間短但深入的睡眠。此外,根據科學研究,δ波亦是開發人類直覺雷達系統,以及超能神密力量的關鍵。
相關研究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最新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左半球對大範圍拓撲性質的知覺占優勢,右半球對局部幾何性質的知覺占優勢。該發現發表於2007年12月26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刊》,並被該刊《本期導讀》專欄介紹。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陳霖院士領導的認知科學和腦成像團隊,創立了“大範圍首先”的拓撲性質知覺理論,向半個世紀以來占統治地位的“局部首先”的理論提出挑戰,強調知覺過程是由大範圍拓撲不變性質開始的,為左右大腦差別的研究提供了一條嶄新的思路。
該所王波等青年學者把“大範圍首先”的拓撲性質知覺理論套用到大腦半球不對稱性的研究。他們經過6年多的大量實驗把各種拓撲性質(如洞的個數、內外關係等)和其他幾何性質(如朝向、距離、大小、對稱性、平行性、直線性等)進行了系統比較測試,一致揭示了慣用右手的人左腦拓撲性質的知覺占優勢;還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發現,拓撲性質分辨產生大腦左半球顳葉興奮。有專家認為,該研究得出的結論“左半球拓撲性質知覺占優勢、右半球局部幾何性質知覺占優勢”,為解決視覺的左右大腦關係的各種爭論問題提供了一個統一的理論框架,同時為認識大腦、開發大腦提供了一個基本的科學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