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紀·李迪傳

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 李迪,賢相也。 李迪字復古,他的祖先是趙郡人。

文言原文
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曾祖避五代亂,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所為文見柳開,開奇之,曰:“公輔才也。”舉進士第一,擢知制誥。真宗幸亳,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發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罷所發兵,陰聽察知賊區處,部勒曉銳士,擒賊,斬以徇。
歸沐,忽傳詔對內東門,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材用數以示迪。時頻歲蝗旱,問何以濟,迪請發內藏庫以佐國用,則賦斂寬,民不勞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當出金帛數百萬借三司。”迪曰:“天子於財無內外,願下詔賜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悅。
初,上將立章獻後,迪屢上疏諫,以章獻起於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獻深銜之。天禧中,拜給事中。周懷政之誅,帝怒甚,欲責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從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為此計。”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
仁宗即位,章獻太后預政,貶寇準雷州,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丁謂使人迫之,謂敗,知河南府。來朝京師,時太后垂簾,語迪曰:“卿向不欲吾預國事,殆過矣。今日吾保養天子至此,卿以為何如?”迪對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見天子明聖,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於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縣因祠岳為上祈年,仁宗語輔臣曰:“祈禱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將或為他名以避兵,迪願守邊,詔不許,然甚壯其意。
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於斯見之。(選自《宋史·李迪傳》,有刪改)
古文翻譯
李迪字復古,他的祖先是趙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戰亂,全家遷徙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學識,曾經攜帶自己寫的文章去見柳開,柳開對此很驚奇,說:“先生是輔佐的人才。”後來(李迪)參加科舉考試舉進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誥。真宗駕臨亳州,李迪是留守判官,於是就任亳州知縣。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發兵搜捕,很久沒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後,讓全部所發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訪流寇的去處,部署曉諭精銳士卒,一舉擒獲流賊,斬首後徇游示眾。
(李迪)曾經回家沐浴,(仁宗)忽然傳詔(李迪)去內東門,(仁宗)拿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報年度出入材用數給李迪看。當時正值連年蝗災旱災,(仁宗)問李迪如何渡過難關,李迪請求打開內府藏庫來幫助國家,這樣賦斂寬裕,老百姓就不會過於勞苦了。皇帝說:“朕想讓李士衡替代馬元方,等他到,會拿出金帛數百萬借給三司。”李迪說:“天子在財物上沒有內外之分,希望下詔賜給三司,來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說借。”皇帝很高興。
當初,皇上將要冊立章獻為皇后,李迪多次上疏勸諫,認為章獻出身寒微,不可以母儀天下,章獻深深地怨恨他。天禧年間,李迪出任事中。周懷政的事件,皇帝非常生氣,想責罰到太子,群臣沒有人敢說話。李迪從容上奏說:“陛下有幾個皇子,竟然要出這個策略。”皇上恍然大悟,於是只誅殺了周懷政。
仁宗即位後,章獻太后干預政事,貶寇準到雷州,因為李迪與之結黨附會,貶到衡州。丁謂派人迫害他,沒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來朝京師,當時太后垂簾,對李迪說:“你先前不想讓我參與國家政事,(從現在看)大概是你錯了!現在我保養天子到這地步,你以為怎么樣?”李迪回答說:“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現在見到天子明聖,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這種地步。”太后也高興。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要去縣通過祠岳為皇上祈年,仁宗對輔臣說:“祈禱不是李迪所應當做的,一定不要讓他前往。”元昊攻打延州,軍事長久鬆弛,守將有人憑著其他名義來躲避戰爭,李迪願意戍守邊疆,(仁宗皇帝)下詔不允許,但卻很是讚揚他的想法。
李迪是賢相。正當仁宗初立,章獻臨朝稱制,很挾仗自己的才能,將要有專制的隱患,李迪義正詞嚴,能使宦官親近而又不敢有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聲德一天天樹立起來,章獻也保全了好的名聲,古人所說的社稷臣從這裡可以看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