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余

1954年起,史永余離開山嘴村,帶領全家走鄉串村專業演唱白局。 從1960年起,曾多次被邀請到南京市白局曲劇團傳藝,其曲目被江蘇省和南京市的廣播電台錄音播放。 1964年,他為配合當時階級教育,編唱了白局新段《惡霸李宏堂》,還熱情教授青年業餘演員編唱《讓新房》。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南京白局名藝人。自幼家貧,未能讀書。青少年時喜唱山歌小調,常領眾人唱山歌號子,嗓音洪亮。學拉二胡,無師自通。並經常向老機工習唱白局,他記憶力與模仿力很強,有的段子聽一兩遍即能演唱。20歲離家到南京參加白局班演出活動。當時南京白局藝人以演唱中、短篇曲目為主,史永余將幼時聽書記住的長篇評話《英烈傳》改用白局形式演唱,連唱一個多月,聽眾聚而不散,博得白局師傅和聽眾的讚賞。

主要成就

繼而將長篇評書《大清傳》改成長篇白局《劉駝子私訪》,在“趕場子”時,能勝過南京著名的評話藝人。民國二十六年(1937)冬,南京淪陷,史永餘下鄉避居了一個時期,第二年夏天重返南京,但已無人搭班,只得到茶館“抹桌子”乞討為生。不久到祿口、秣陵兩地,農忙時幫工,農閒時賣唱。此時,新四軍挺進江南敵後,在南京、鎮江間茅山地區建立抗日根據地。史永余曾身背胡琴到橫山一帶根據地賣藝,聽到一些抗日新聞和抗日民主政府宣傳的革命道理,就能編成新聞段子演唱。還將白局傳統曲目《機房苦》改編成《幫工苦》,以自身的經歷控訴地主的剝削和幫工的苦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史永余在祿口鄉山嘴村定居,與妻史永蘭、養女玉鳳一家三口分到一間草房和七畝半土地。這以後,他積極為時事形勢和合作化宣傳,編演了《台灣一定要解放》、《單幹好比獨木橋》、《賭鬼自嘆》等唱段。1954年起,史永余離開山嘴村,帶領全家走鄉串村專業演唱白局。他一邊趕會場、跑茶館賣唱,一邊還新編了《文盲苦》、《灶老爺奏本》、《中山狼》等唱段,並豐富加工了他的長篇書目《武松》和《岳傳》。在表演方面,他能用左手拇指將二胡夾穩,邊走邊拉邊演唱,還能將二胡放到背後,雙手背在身後作“蘇秦背劍”式的演奏。加上他的曲目內容健康,生活氣息濃郁,運用地方語言幽默,受到各地聽眾的歡迎。從1960年起,曾多次被邀請到南京市白局曲劇團傳藝,其曲目被江蘇省和南京市的廣播電台錄音播放。1961年5月,史永余作為江寧縣文化藝術界代表參加政協江寧縣第一屆委員會,並被選為常務委員;同年,又被推選為政協南京市委員會委員。1964年,他為配合當時階級教育,編唱了白局新段《惡霸李宏堂》,還熱情教授青年業餘演員編唱《讓新房》。後以這兩個新曲目參加鎮江地區民眾文藝會演,均獲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