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0年大學剛畢業,史平彥便投身到我國衛星有效載荷技術的國家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西安分院(原504所)。可以說,載人航天任務開啟了他鑽研空間技術的大門。
1995年春天,花開時節,飛船儀表與照明分系統中的系統控制器和多功能顯示器研製任務正式下達到當時的504所,全所為之振奮。一支主攻飛船儀表設備研製的研究室成立了,史平彥被委任為副主任。自此,他正式踏上了飛船研製項目的征程。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中國載人航天事業走過了20多年風雨征程。史平彥也從設計師成長為西安分院載人航天任務的指揮,為首次載人航天、首次空間出艙活動、首次交會對接、首次手控交會對接任務作出了突出貢獻,特別是數據中繼終端成功建立了我國首個空間信息鏈路,對航天后續發展意義深遠。
史平彥常說,最讓他感到高興的事情,就是看到航天員在太空中利用他們主導建設的天基測控網路與地面進行天地通信,利用便捷友好的人機界面愉悅地工作,利用他們設計的產品順利收到地面發來的郵件……
在探索空間技術的20多年中,史平彥還參與了我國神舟飛船、北斗導航衛星和遙感衛星有效載荷的研製工作。
人物貢獻
2010年任西安分院院長後,史平彥更是積極推動實施“走出去”和“請進來”戰略,推動西安分院的改革調整和產業化發展。2011年,他啟動了西安分院組織機構調整和中層幹部調整,按照專業及業務布局,將下設單位整合重構為6個專業性很強的航天技術研究所,重新構建科學合理的科研生產流程;積極構建“三層五平台”的研發創新體系;重新整合民品公司,強化民品開發和技術轉化工作;在北京及上海分別籌劃設立了兩個研發中心,藉助區位優勢,開展技術研發和人才引進工作等。
史平彥通過組織機構調整、新建生產線等措施,重點解決了長期以來制約分院發展和科研生產能力提升的瓶頸,有效緩解了科研生產緊張局面,為分院的產業化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幾年來,史平彥帶領西安分院順利完成了以載人交會對接、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北斗導航衛星組網為代表的幾十項星船任務,均取得成功,突破了一大批關鍵技術,為我國國民經濟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實現西安分院經濟規模快速增長、綜合能力迅速提升作出了重要貢獻。為此,他還兩度入選陝西省年度經濟人物的前20名。
2014年,史平彥組織推動了西安分院向西安航天基地產業園區的搬遷工作,初步實現了西安、北京、上海“三地五區”的產業格局,提升了宇航研製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