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與思想文化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從事歷史學教學科研工作二十餘年來學術成果的集結,圍繞“史學與思想文化”這一主題,收錄編選了31 篇文稿。本書既有對毛澤東的史學理論以及中國共產黨與歷史科學的發展等史學理論與史學史重要問題的巨觀論述,也包括對郭沫若、范文瀾、翦伯贊、侯外廬、顧頡剛、賀昌群、漆俠等著名史學家學術的專題研究。思想文化研究,既有關於儒家、墨家的思想和孟子、荀子人性問題的論說,也有對隋代政治家蘇威的政治思想以及劉知幾和高似孫等史學家論著的研究。作者重視對新中國歷史學的總結和反思,如新中國歷史學發展的道路和成就,新時期關於義和團運動評價問題的爭論,新時期社會史研究的理論和方法等。作者學術視野廣闊,除了重點論述中國史學與思想文化之外,對於英國學者泰勒的“萬物有靈論”、美國著名經濟史專家黃宗智的社會經濟史研究和他對中國歷史學研究範式的思考等予以深入地分析。本書重視史學評論,對於鄒兆辰、常金倉、袁騰飛等學者的論著也予以客觀公正的評介。

作者簡介

張劍平,1964 年生, 陝西鹹陽人, 歷史學博士,河北大學歷史學院暨宋史研究中心教授,河北省高校百名優秀創新人才,中國近現代史博士生導師,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史學理論與史學史、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出版《新中國史學五十年》《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新中國歷史學發展路徑研究》(合著)等著作。在《史學理論研究》《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社會科學研究》《紅旗文稿》等期刊雜誌發表論文60 余篇。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教育部重大項目以及省級課題,其中包括“新中國歷史學發展路徑研究”、“唯物史觀與歷史學研究”、“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理論成就”等。

目錄

習近平關於歷史學習的重要思想及其現實指導意義(代序)

一 習近平關於歷史學習的重要思想

二 當前歷史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 歷史學習要堅持正確的歷史觀

中國古代思想與文化

論郭沫若對儒家思想的研究

一 郭沫若開展儒家思想研究的原因

二 郭沫若對孑L子和儒家思想的論說

三 郭沫若研究儒家思想的方法

孟子與苟子人性學說異同論

一 孟子“性善論”的基本思想

二 荀子“性惡論”的基本思想

三 孟子和荀子人性學說的異同

“墨學”中衰原因及《墨子》註疏的文化意義

一 “墨學”中衰原因探析

二 《墨子》注本概說

三 《墨子》代表性注家及其貢獻

四 《墨子》注釋的文化意義簡論

論泰勒的“萬物有靈觀”

一 泰勒的“萬物有靈觀”

二 泰勒在論述“萬物有靈”理論時所引述的中國例證

三 中國原始人的萬物有靈觀及其影響

賀昌群和張傳璽關於中國封建土地制度的認識和探討

一 賀昌群對中國封建社會土地制度的理論認識

二 張傳璽對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其發展階段的認識

三 對於漢唐間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問題認識的分歧

蘇威的政治思想及其晚節辨析

一 隋初實行的“儒法並用”的治國原則及其評價問題.

二 蘇威在亂世仍不忘“匡政救弊”

三 蘇威見重於隋室的原因

四 論蘇威的所謂“晚節”問題

略論郭沫若的歷史劇《武則天》

一 《武則天》的創作緣由及其特點

二 郭沫若筆下的《武則天》

三 歷史劇《武則天》引起的反響

四 結語

武則天時代與劉知畿《史通》的撰著

一 中進士,上書言事嶄露頭角

二 進史館,廣交直言才學之士

三 歷曲折,退而撰名著《史通》

略論《史略》及《子略》對中國史學的總結

一 為《史記》和《通鑑》學的創立所做的奠基性工作

二 《史略》對中國史學的初步總結

三 《子略》的歷史文化價值

略論漆俠先生的宋學研究

一 漆俠宋學研究的學術基礎

二 《宋學的發展和演變》的學術特色

三 漆俠學術成就對當代學人的啟示

近現代思想與文化

中國共產黨與歷史科學的發展

一 中國共產黨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新史學的產生

二 中國共產黨與新中國歷史學的發展

三 新時期中國歷史學的新發展

四 應正確認識和評價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

郭沫若向馬克思主義者轉變史料略論

一 郭沫若回憶錄中留下的思想轉變的史料

二 郭沫若留下的向馬克思主義者轉變的其他史料

三 同時代人的回憶和後人的研究等方面的史料

毛澤東與延安的歷史學家

一 毛澤東與何乾之

二 毛澤東與陳伯達

三 毛澤東與范文瀾

四 毛澤東與呂振羽

五 毛澤東與延安的歷史劇作家

論侯外廬對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貢獻

一 以馬克思主義方法撰著《中國近世思想學說史》

二 對中國近代思想家的深入研究

三 晚年嘔心瀝血推進中國近代哲學史的研究

革命話語下的義和團運動的評價問題

——以范文瀾和翦伯贊為中心的考察

一 “革命”話語下關於義和團運動的新認識

二 范文瀾對於義和團運動的論說

三 翦伯贊對於義和團運動的研究和評價

四 “革命”話語與義和團運動的評價問題

新中國歷史學發展的道路和成就

一 新中國成立初十七年歷史學的成就和評價

二 十年“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歷史學發展的嚴重曲折

三 新時期中國歷史學的成就

新時期關於義和團運動評價問題的爭論

一 關於義和團運動評價問題的爭論

二 義和團運動研究進一步走向深入

三 21世紀關於義和團運動評價的再爭論

新時期關於社會史研究的理論和方法的探討

一 關於社會史與其他學科關係的理論探討

二 關於區域社會史研究方法的探討

三 對新時期社會史研究理論和方法的反思

略論黃宗智中國農村研究史料運用的特色

一 滿鐵資料和歷史檔案資料的廣泛使用

二 實地調查訪問資料對研究的推動

三 立足於美國、日本和中國的廣闊學術視野

四 黃宗智史料運用的評價問題

史家與史學

毛澤東的史學理論及其評價問題

一 關於中國古代和近代社會性質與特點的認識

二 關於歷史學習的重要性以及研究方法的認識

三 毛澤東的史學理論的評價問題

論郭沫若的“人民本位”思想

一 大力倡導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方向

二 從“人民本位”思想出發評價歷史人物

三 郭沫若“人民本位”思想的形成、發展和評價問題

范文瀾的學術與人生

一 從國學家到馬克思主義史學家

二 嘔心瀝血撰著馬克思主義史學名著

三 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學術風範

顧頡剛的古史辨偽方法和“古史辨派”的評價

一 顧頡剛的學術成就

二 顧頡剛的古史辨偽的史學思想和方法

三 “古史辨派”在中國近代學術史中的地位

常金倉先生的史學思想

一 關於歷史分期和社會形態問題研究的理論思考

二 關於政治史學和考據方法的深入反思

三 關於歷史學走向科學化道路的方法的理論闡述

評《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對中國歷史的評說

一 關於中華文明及其特徵的基本觀點

二 關於中國歷史上重要皇朝和農民起義的基本觀點

三 作者講述歷史的語言風格和運用的歷史資料

黃宗智對中國歷史研究範式的反思及其價值

一 在實證研究基礎上對傳統認識提出質疑

二 “規範認識危機說”及其引發的爭論

三 對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理論運用方面存在問題的反思

四 倡導建立從實踐出發的中國歷史研究的新理論

五 黃宗智中國歷史研究範式反思的價值

史學論著評論

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史學概論》

一 《史學概論》教材的體系

二 突出唯物史觀對歷史研究的理論指導意義

三 充分展示中國傳統史學和西方史學的理論成就

《史學導論》教學芻議

——兼評原國家教委兩本《史學概論》教材的體系

一 《史學導論》的內容和體系

二 《史學導論》教學的幾個問題

三 有關本課程的幾點建議

理論之樹常青

——讀《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理論成就》

走進史學家群體,探索當代中國史學的發展道路

——讀鄒兆辰著《對話當代歷史學家》

宋學勤《中共黨史學概論》評介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