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街

叮咚街是樂山市市中區一條歷史街道,其得名與一眼井和宋代文人黃庭堅有關。

歷史淵源

樂山城區府街旁,有一條歷史文化深厚的街,名叫叮咚街,這條街的得名與一眼井有關,更與宋代名人黃庭堅有關。

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黃庭堅乘船來到樂山。在高標山下的廣福院內,黃庭堅看到一眼老井,靜聽美妙的滴水聲,不覺詩興大發,立即為這裡取了一個雅致的名稱,叫“方響洞”,並賦詩記其事。詩的題目《題丁東水》,內容是:古人題作丁東水,自古丁東直到今。我為改名方響洞,要知山水有清音。

到了明代,地方志書上仍然稱這眼井為方響洞,但民間更多稱之為叮咚井或丁東井。到了清代,廣福院前面的路已經形成為街道,人們稱這條街為“叮咚街”。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樂山縣誌》中的“府城圖”,就將此街寫作“叮咚街”。

文物保護

新中國成立以後,叮咚街高樓林立,叮咚井成為街道中的文物,1984年7月12日,樂山市(縣級)政府將叮咚井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在井旁設定了一個保護標誌。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位於叮咚街中間的井,有礙於街面拓展和交通安全,人們將叮咚井遷向月咡塘旁,這項工程於1990年竣工。遷址離原址100米遠,並在井上新建一方亭圍罩,以利於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