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義解釋
台,為中國最古老的一種建築形式。始於三皇,興於五帝,8000年前的女媧有璜台;6000年前的黃帝有軒轅台;《山海經》中還載有帝堯台、帝嚳台、帝丹朱台……;《左傳》載夏啟有釣台;《尚書》載商紂有鹿台;《詩經》載周文王有靈台。周文王的靈台在長安西北40里,高2丈,周420步,這是長寬大於高的台。春秋戰國時期楚靈王有章華台,高10丈,基廣15丈,為戰國時期最大的台。漢武帝有柏梁台,秦始皇有魚池台。等等不一而足。《釋名》“台,持也,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 《老子》“九層之台,起於累土。”《走進伏羲》“台字是易的主體模型的象形字,上邊為‘厶’本作‘△’,下邊的‘□’為底座四邊形的象形,兩者結合起來,正好是金字塔的象形。”
遺址介紹
伏羲氏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不但是一位最早的社會管理者,又是一位天才的科學家。《易傳》、《莊子》、《管子》等典籍中都沒有把他看作神,只是到後期的傳說中,逐漸將他神化,形象也成了人首蛇身。西漢畫像磚中伏羲女媧都是人首蛇身。一人舉著規,一人舉著矩。這說明伏羲時代數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確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現代考古學家也已找到了許多石器時代套用規矩的遺蹟。如圓丘祭台的建築及陶器中多層同心圓,充分表明伏羲時代的人類已經在使用規,房屋的直角設計,說明他們已經使用了矩。
《管子·輕重戍篇》“伏羲作,造六峜(音基)以迎陰陽,作九九之數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現代易學家郭志成認為九九之數可以在六峜上找到證明。如果將六峜作為祭台,遠古祭祀的時候,在最上層站立1人,第二層每面站2人,四面共8人,第三層每面站3人,四面共12人,依次類推,六峜(六層台)所站的人數正好是81人,與九九之數相合。並且推斷伏羲在六峜頂上測定陰陽的時候,形成了天地八方的觀念,再以陰陽的組合數形成符號,分記於八方,而形成八卦。
甘谷古風台以及秦州畫卦台都是伏羲時代古建築“台”的遺存之地。經過幾千年的風雨滄桑,歲月流逝,舊物已不復存在了。但名稱卻代代相傳,留了下來,一代一代稱頌不休。弔古台而懷先祖,懷先祖而啟智慧。站在高台之上,登高望遠,目通八方,視接天地,仰觀俯察,使人類智慧在高度抽象與取象比類中誕生了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並分別象徵著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八種最明顯的自然現象。由八卦而《易經》,由《易經》而儒道學派,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石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風糜世界。凡立德、立功、立言於世界者,都在一部《易經》中可以找到他們的蹤跡。唐房玄齡說“不讀《易》,無以為宰相”。信哉斯言。
古風台有伏羲洞,深幽無比,無人敢進,後因山體滑坡洞口被封。洞前有天然巨石,鄉人視為伏羲手臂。洞旁有孤石參天,鄉人視為畫卦筆。古風台鄉民至今還編織八卦形雞罩作為尋根追念的習俗,據說這種八卦罩編織的訣竅還是一代一代單傳。據傳人說:“祖輩相傳單傳一,伏羲八卦不出門,文王八卦四海行,他人想編編不成。”直至今日古風台鄉民的鍋台還有八卦形的,表示了不忘祖宗的追遠之遺風。
別看伏羌地方碎,伏羲皇帝頭一輩。
桑葉兒衣裳臉上黑,伏羲爺生在古風台。
這是一首在甘谷耳熟能詳,婦孺皆知的民謠,世代相傳。古代的每個州縣關於歷史傳說的民謠很多,隴上歷代相傳的民謠有:“伏羲皇帝姜伯約,石麻夫子冠卿王,鞏爺黃爺還不算,出了趙雲桂鎮四川。”“(不/要) 看伏羌(甘谷縣唐稱伏羌至民國,秦稱冀縣)地方碎,伏羲皇帝頭一輩。桑葉兒衣裳臉上黑,伏羲爺生在古風台。”
民謠中的古風台在縣城西南的白家灣鄉。古風台有傳說中伏羲畫卦的太昊山,山下四面有九眼泉水,稱為九龍眼,當地有民謠曰:
太昊山是八卦山,伏羲出生是聖山。
八個稜子九個彎,彎彎都有龍眼泉。
龍眼泉,不一般,汲一泉,涌九泉。
伏羲出世本無田,無衣無食無房間。
喝的是龍眼水,吃的是龍卦籽。
先穿龍背葉,後穿桑葉衫。
窯洞無底留人間。
古風台人說伏羲原名為“風伏羲”,和《三皇本記》記載“太昊庖犧氏,風姓”相吻合。當地人說伏羲原名“風伏羲”,此說則與《三皇本紀》載“太昊庖犧氏,風姓”相吻合。杜預曰:“太皓伏羲氏,風姓之祖也。”古風台有艾蒿山,分為圓咀、饅頭咀、苜蓿梁、漩渦咀、艾蒿山五台,其山頂中央低凹,呈盆地狀,面積約1400平方米。此地呈八卦狀,據說伏羲在第五台艾蒿山擺卦,故艾蒿山又稱“八卦山”。古風台有伏羲土碑存,碑前一平地,鄉人稱為“伏羲硯”。
民國時張其昀、陸美鍔著《甘肅省人文地圖志》,其《名勝史跡·古蹟》云:“大像山伏羲廟:山在甘谷西南五里,峭壁如削,危然挺立,高約二百公尺,相傳伏羲為甘穀人,生於此山山溝之內,明萬曆年間建廟于山麓以祀之。”安履祥《甘谷縣誌》於伏羲作按云:“考甘谷南山有村名古風台者,鄉人謂系帝祖兄所居之地,因氏以名地,亦未可知;且俗稱古風台人善編制雞罩,以雞罩形似八卦,洵為莫之為而為之者,其說雖不經,而實不無因焉。”民國十七年(1928),縣士庶人在縣城西五里舖路側重豎“羲皇故里”碑。河南淮陽伏羲陵有聯,言伏羲生朱圉,言之鑿鑿。
後天地而生,朱圉猶堪尋勝跡;
立帝王之極,白雲常此護靈墟。
每年農曆2月19日,舉行隆重祭祀活動,其盛況,一年勝似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