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歌曲

古詩詞歌曲

古詩詞歌曲簡稱古曲。傳統意義上的古曲是指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有較高知名度的樂曲。這些古曲大多屬於器樂曲,而且大都出於詩人之手創作而成。現代我們所倡導和普及推廣的古曲主要是指古詩詞歌曲,簡稱為古曲。在中華5000多年的文化長河中,

我國古詩詞歌曲的現狀

古曲(古詩詞歌曲)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名副其實我國民族音樂的母語與根。那么何謂古曲?何謂古詩詞歌曲?目前的發展現狀如何?如何傳承古曲藝術呢?社會學家、民俗學家、中國古曲研究中心副主任艾君認為,古詩詞歌曲這種遠古而來的高雅藝術,要普及發展和保護,必須走雅俗共賞,推陳出新的發展之路。雅的要保留,俗的亟待開發。讓古詩詞演唱不僅成為文墨客的藝術,也要讓其走入尋常百姓之中。將傳統的古典音樂進行二步創作,讓古詩詞歌曲呈現出多樣化的藝術風格,古曲必將迎來藝術的春天。“俗熱”過後必定是“雅熱”,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他指出,古曲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演唱古曲有利於振興民族音樂的精華,凝聚民族精神。一位歌手能準確地把握好古詩詞的演唱也是其對民族音樂追求的至高境界,反映了其對古詩詞的深刻理解,彰顯了其對曲子和詞意的完美融合和把握。社會學家、古曲研究專家艾君介紹,我國是詩的國度,也是歌的世界。古詩詞因其格律性而與音樂有著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親緣關係。“詩歌、詩歌”,顧名思義“詩”與“歌”是無法分開的,無歌不成詩啊。我國歷代文人墨客,無不將“可歌可詠”作為衡量詩詞作品成功、優秀與否,是否能流傳的一個重要標準。然而,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傳統的古詩詞的歌曲演唱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儘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傅雪漪先生為此付出來一生的心血已經去世,加之古曲市場極小,繼承和發揚問題是個亟待解決的課題。近些年來,傅雪漪先生的弟子聲樂教授王蘇芬毅然挑起了古曲普及、弘揚、教學、科研的重任,使古曲教學走入了本科、研究生等良性的教育軌道,去年還成立了“中國音樂學院古曲演唱研究中心”,這對古典詩詞的普及傳承起到了科研組織者的作用。

古曲與古詩詞歌曲

艾君觀點,傳統意義上的古曲是指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有較高知名度的樂曲;現在意義中所倡導和普及推廣的古曲主要是指古詩詞歌曲,簡稱為古曲。

1)傳統理念上的古曲

艾君認為,傳統意義上的古曲是指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有較高知名度的樂曲。代表曲目有: 《幽蘭》、《秦王破陣樂》、《陽春》、《白雪》、《長沙女引》、《青蓮樂府》、《青蓮樂府》、《塞上曲》、《將軍令》、《酒狂》、《陽關三疊》、《霓裳羽衣曲》、《海青拿鶴》、《離騷》、《憶故人》、《醉漁唱晚》、《伯牙悼子期》、《搔首問天》、《瀟湘水雲》、《漁歌》等等,這些古曲大多屬於器樂曲,而且大都出於詩人之手創作而成。

當然,在有的古曲中不僅有曲而且有詞。

例如,《秦王破陣樂》。《秦王破陣樂》最初是唐初的軍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敗了叛軍劉武周,鞏固了剛建立的唐政權。於是,他的將士們遂以舊曲填入新詞,為李世民唱讚歌:“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聖開昌歷,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主要是歌頌唐太宗的英勇戰績。唐太宗親自為此曲設計秦王破陣樂舞,是唐時著名歌舞大曲,此曲亦流傳國外。

例如《離騷》。《離騷》是晚唐陳康士根據屈原同名詩所作的琴曲,樂曲古樸蒼勁、深沉含蓄,抒發了偉大愛國詩人屈原遭奸讒後的憂鬱和苦悶,及思鄉愛國的崇高感情。

再例如《漁歌》。《漁歌》相傳是柳宗元所作的古琴曲,取意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時的詩作《漁翁》:漁翁夜伴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陽春》,《陽春》是由古代歌曲《陽春白雪》演變而來的古琴曲,表現的是萬物回春,和風淡盪之意。宋玉《對楚襄王問》的記載來看,《陽春白雪》原是有詞的歌曲,但由於藝術性高,演唱難度大,因此能隨著唱和的人極少,成為“曲高和寡”的歌曲。

《漁樵問答》,此曲在歷代傳譜中,有30多種版本,有的還附有歌詞。現存譜初見於明代。樂曲通過漁樵在青山綠水間自得其樂的情趣,表達出對追逐名利者的鄙棄。

《胡笳十八拍》,此曲為根據同名古詩譜寫的樂曲,歌詞最早刊於南宋朱熹的《楚詞後語》。有《大胡笳》和《小胡笳》兩種傳譜。詩人李欣曾作詩如下:“蔡女者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向邊草,漢使斷腸嘆歸客。”

2)現在意義中的古曲。

社會學家、古曲研究專家艾君指出,傳統意義上的古曲是指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有較高知名度的樂曲。這些古曲大多屬於器樂曲,而且大都出於詩人之手創作而成。現代我們在講普及傳承古曲演唱所指的古曲又是什麼呢?他指出,我們所倡導和普及推廣的古曲主要是指古詩詞歌曲,簡稱為古曲。著名古曲教育家、中國古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音樂學院王蘇芬表示,古典詩詞博大精深,震撼著人們的心靈,古典詩詞的演唱是中華民族音樂的瑰寶。現如今挖掘保留和錄製下來的古典詩詞歌曲近50首,從2000年開始在中國音樂學院進行大課、小課的教授,使數百多名學生初步掌握了古曲的演唱風格,並多次舉辦了古曲音樂會,中央電視台也一直在支持古曲的普及工作,在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傳承古曲起到了推動作用。

現在挖掘和保留下來的古詩詞歌曲主要有,大舜的《南風歌》、李清照的《鳳凰台上憶吹簫》、歐陽炯《春光好》、馮延己《長相思》、於鵠《巴女謠》、屈原的《湘君》、高適的《別董大》、李白的《秋浦歌》、姜夔的《杏花天影》、柳宗元的《楊白花》等。

為何要普及、學唱和傳承古詩詞歌曲呢

艾君認為,古曲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演唱古曲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和至高的藝術境界,演唱古曲有利於振興民族音樂的精華,凝聚民族精神。

為何要振興和傳承演唱古曲呢?這是一個值得思索和值得探討的課題。毫無疑問,古典詩詞屬於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體現古詩詞的內涵並與其相合體的曲子自然也是傳統文化中比不可不或缺的內容。

社會學家艾君指出,我國文化本身是多元文化長期融匯而形成為一體。我國的傳統文化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精華,有科學的,也有愚昧的;有進步的,也有落後的;有對現代化建設有啟發指導意義的思想理論,也有對社會發展人類進步有約束、阻礙作用的。艾君向來倡導“學習借鑑,批判吸收;古為今用,它為我用;取其精華,棄之糟粕”的觀點,在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問題上,我們必須在科學的發展觀的指導下,正確判斷看待我們的傳統的文化;以構建和諧社會大業為基點,吸收和保護我們傳統文化中有益的東西。

在博大精深的中國詩詞歌曲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值得弘揚、值得推廣。艾君強調,學習和研究古曲藝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古詩詞歌曲是最能體現出我國古代儒家的音樂美學思想的歌曲。(省略)二是古曲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演唱古曲有利於振興民族音樂和凝聚民族精神。(省略)三是演唱古曲能夠更好地加強自身修養,從雅的古曲中陶冶情操,追求至高的藝術境界。(省略)

他說,演唱古典詩詞,只有在弄清詩情詞意基礎上,在發揮古人情趣意境、氣韻神態的前提下,在探索歌唱表達技法的達到恰如其分的和諧情況下,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唱好一首古曲。這是一個歌手要走得一條艱苦卓絕、陽春自雪的藝術之路。在這條路上,必定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心力。

祥見古曲一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