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籀拾遺古籀餘論

內容介紹《古籀拾遺》和《古籀餘論》是清末著名經學家、古文字學家孫詒讓(一八四八一九0八),(字仲容號籀廎,浙江瑞安人)的兩部考釋商周青銅器銘文的著作。 《古籀拾遺》成書於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經孫氏重新校定,在溫州雕版,光緒十六年(一八九0)問世。 原分二卷,共考釋清吳式芬》《攈古録金文》中摹刻的比較重要的銅器銘文一百零五篇,容庚校刻時改為三卷,使之輿《攈古録金文》卷次相應。

內容介紹

《古籀拾遺》和《古籀餘論》是清末著名經學家、古文字學家孫詒讓(一八四八一九0八),(字仲容號籀廎,浙江瑞安人)的兩部考釋商周青銅器銘文的著作。《古籀拾遺》成書於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經孫氏重新校定,在溫州雕版,光緒十六年(一八九0)問世。全書三卷,上卷從宋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旘法帖》所摹刻的銅器銘文中選取十四篇加以考訂中卷和下卷則分別選取並考訂了清阮元《積古齋鐘鼎彝器款旘》摹刻的三十篇銘文和吳榮光《筠清館金文》摹刻的二十二篇銘文。《古籀餘論》撰成於光緒二十九年(一九0三),孫氏生前未及刊行,一九二六年,容庚以王國維所得抄本付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募人刊刻,並為校補五百餘字,後戴家祥得見孫氏稿三,又為補闕千餘字,一九二九年刊成印行。原分二卷,共考釋清吳式芬》《攈古録金文》中摹刻的比較重要的銅器銘文一百零五篇,容庚校刻時改為三卷,使之輿《攈古録金文》卷次相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