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0 緒論
0.1 學習古建築設計的目的和意義
0.2 中國古建築的基本特點
0.3 古建築設計的特殊性
1 古建築的功能類型和建築風格
1.1 中國古代建築的類型和風格
1.2 古建築設計的基本原則以及類型、風格的選擇
1.3 古建築的時代特徵和地域特徵
2 古建築設計的技術經濟和生態問題
2.1 古建築常用材料及其構造特性
2.2 建築材料的選擇與生態環境保護
2.3 古建築材料的經濟成本
3 古建築的平面布局設計
3.1 單體建築的平面布局設計
3.2 院落與建築群平面設計
3.3 合院與天井的設計
3.4 建築與園林
4 古建築的立面造型設計
4.1 中國古代建築的立面特徵與發展沿革
4.2 傳統建築立面設計的樣式選擇與一般方法
4.3 建築立面形式和功能的配合
5 古建築的結構設計
5.1 中國古建築的主要結構形式及其特點
5.2 結構形式的選擇
5.3 特殊情況下的特殊結構設計
6 古建築的構造設計
6.1 古代建築的屋頂構造設計
6.2 古代建築的牆體構造
6.3 古代建築的台基、踏步、鋪地做法
6.4 古建築的門窗做法
6.5 古建築的欄桿做法
7 古建築的裝飾設計
7.1 色彩的裝飾
7.2 雕刻的裝飾
7.3 彩畫和壁畫裝飾
7.4 古建築裝飾的地域和民族特點
8 古建築的環境設計
8.1 古建築的室內環境設計
8.2 古建築的室外環境設計
9 古建築設計實例
9.1 西安青龍寺空海紀念堂
9.2 南京獅子山閱江樓
9.3 常州天寧寺塔
9.4 花都華嚴寺大雄寶殿
9.5 長沙嶽麓書院屈子祠
9.6 日本串木野日中文化交流園水映亭
9.7 古靈泉寺山門
參考文獻
設計技巧
創造動態空間
展示形式是一種視覺的藝術,造型藝術中線的長短,點的聚散,光的強弱、色的冷暖等構成各種節奏與韻律。節奏的變化和韻律的呈現在一定的條件下會暗示出空間的變化和時空的推移。在展示中用線條構成的節奏變化,色彩的漸變等手法構成韻律感來暗示時空的推移。遠景設計研究院古建設計專家談到以下兩點:心理的提示:在展示的過程中,展示的內容使觀眾聯想起時間的變化、年代的變遷、事物的演變等,在對陳列品年代上的排列、事件發展過程的呈現引起形象化的展示而使觀眾沉浸在一種虛構的真實中,在這虛構中體驗到動態的第四維空間。聲音的暗示:展示空間在非視覺領域還有音樂空間,聲音可以給觀眾以更多的想像空間,可調節和影響陳列展覽的環境氣氛,創造優美的音樂環境,如同電影中的話外音。
個性化展示法
場景展示法:展品大都是脫離原有的空間和使用狀態,可能從動態到靜態,會失去原來的環境關係和生存背景,使得觀眾的理解產生困難。場景式的展示方法能使展品的形與義發生關係,它能夠通過再現展品的原使用狀態和環境,使展品與古建築之間形成唯一的對應關係,這時的空間就成為展示信息的一部分,有限的空間已轉化為無限與抽象。
互動展示法:互動有兩個含義,一是人與物之間的互動,二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以有趣、能參與、可操作的手法布置陳列。觀眾在操作、製作、模擬的過程中,在暗示啟迪中產生交流,產生無形廣闊的想像空間。增加了娛樂空間,空間的自由度大大地提高,展示空間的概念擴大。
序言
《管子》一書中《權修》篇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穫者,人也。”這是管仲為富國強兵而重視培養人才的名言。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即源於此。它的意思是說,培養人才是國家的百年大計,既十分重要,又不是短期內可以奏效的事。“百年樹人”並不是非得100年才能培養出人才,而是比喻培養人才的遠大意義,要重視這方面的工作,並且要預先規劃,長期、不間斷地進行。
當前我國建築業發展形勢迅猛,急缺大量的建築建工類套用型人才。全國各地建築類學校以及設有建築規劃專業的學校眾多,但能夠做到既符合當前改革形勢又適用於目前教學形式的優秀教材卻很少。針對這種現狀,急需推出一系列切合當前教育改革需要的高質量優秀專業教材,以推動套用型本科教育辦學體制和運作機制的改革,提高教育的整體水平,並且有助於加快改進套用型本科辦學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形成具有多元化特色的教育體系。
這套系列教材整體導向正確,科學精練,編排合理,指導性、學術性、實用性和可讀性強。符合學校、學科的課程設定要求。以建築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的專業培養目標為依據,注重教材的科學性、實用性、普適性,儘量滿足同類專業院校的需求。教材內容大力補充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新成果。注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搭配比例,結合目前教學課時減少的趨勢適當調整了篇幅。根據教學大綱、學時、教學內容的要求,突出重點、難點,體現建設“立體化”精品教材的宗旨。以發展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振興建築類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建築類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為己任,為發展我國高等建築教育的理論、思想,對辦學方針、體制,教育教學內容改革等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以提出新的理論、觀點和主張。希望這套教材能夠真實的體現我們的初衷,真正能夠成為精品教材,受到大家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