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鎮羅場村

古城鎮羅場村

古城鎮羅家場村,位於霑化縣古城鎮“城裡”以西約1公里,東為西關村,西為西三里村,北為單家村,南為耕地。 羅場村現有村民700人左右,幾乎家家以種植冬棗為生。也有做各種生意買賣的村民。

羅場國小

古城鎮羅場村 古城鎮羅場村

2001年之前有村國小1-5年級,後5年級合併到劉家國小,其他年級仍繼續在村國小,再之後村國小廢棄,今已經推倒成為平地。90年代初,羅場國小每天早上6點開始早讀,然後8點下課回家吃飯,9點半再上課至12點;下午一般2點上課到6點。課間時間一般在半個小時,學生們有各種玩耍的方式。有把兩個凳子摞起來跳高的、有跳繩的、有彈瓶子蓋的、有彈琉璃球的、有打Pia ji的。

農村大集

每到農曆的初三、初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村民一般都去城裡趕集,即每5天大集。把自己地里生產的東西拿到集上去賣,並買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結婚習俗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本地的婚禮一般要舉辦兩天,頭一天晚上會雇演唱團來表演節目,第二天舉辦正式的迎親儀式。90年代的時候,那時村民家電視少,結婚典禮前一天晚上主人家會雇一場電影,會集中眾多村民前往看熱鬧。現在願意為了一場電影出門的比較少了。

結婚典禮當天,村里鄉親會前來幫忙。年輕人負責端盤子、伺候女方客人。男方家裡人根據輩分的高低陪著女方客人喝酒。隨著時代發展,結婚的彩禮錢也越來越多,一般3萬左右起步。

村民形象

在農村“工作”比較自由,去地里幹活都是自己決定時間。農忙季節一般披星戴月,農閒季節就比較輕鬆了。我們農耕民族春天、夏天、秋天都很忙,冬天就有充足的時間放鬆了。

過年樣貌 過年樣貌

因為務農,每天與土地、農藥打交道,形象就不太顧得上了。特別是農忙時節,看起來都髒兮兮的,當農民也沒有辦法的事情。

村民形象 村民形象

生活水平

90年代,那時還是純粹的種植糧食等作物。一般是夏天收割麥子、然後種植玉米、大豆等,秋天收割玉米、大豆,然後種植小麥,一年兩季糧食。或者春天種植棉花、秋季收穫棉花。90年代一般每家戶都有驢或者騾子等牲口,用來乾農活,也有家庭買三輪車的。出行一般趕車或者腳踏車了。村里倒是通了電,不過經常斷電,尤其是夏天的時候,斷了電就只好點蠟燭了。

村里沒有自來水,村民一般去“鳳凰嘴”拉水吃,鳳凰嘴是在村西2里路的一口甜水井。村西頭也有一口井,不過水不甜,後來在村西北方向發現了一口被埋沒的清朝時期的井,後來翻修了,裡面的水很渾濁,不好喝。有時甚至在村裡的灣里刨一個坑,吃裡面滲出來的水。家用電器一般就是黑白電視、電風扇、收音機等。

進入2000年後,生活水平逐漸好些了。驢車、牛車等少了,三輪車、老年樂車多了起來、還有腳蹬三輪。村里也通了自來水,也不經常斷電了,蠟燭很少有買的了。

進入2005年左右之後,電動車開始流行起來,腳踏車逐步減少了。電視也逐步變大、變好,DVD也逐步被電腦等取代。手機逐步取代了固定電話,幾乎人手一個了。

街道布局

村內環境 村內環境

村內大致分東西向三條街道,最南邊一條向東可以到西關村、向西可以到西三里村。村西十字路口處有“羅場村”的碑文,在此向北一路可以到達單家村和315國道。

村內環境

2014年之前,村里已經安裝了路燈。2014年五一前後村裡的胡同都鋪設了磚,道路下雨不在泥濘了。並且對電線和電錶做了更新改造,村名交電費只需要跟充話費一樣就可以遠程繳費了。現在也有了24小時自來水,村民不用再挑水吃了。

古城鎮羅場村 古城鎮羅場村

在村的中央位置,建有村廣場,有基本的健身設施,是眾多愛好運動的年輕人玩耍之地。在小廣場的西北側是村內的養老房屋,一位孤寡老人一個單獨的小院子,功能還算齊全。

地圖位置

濱州西北方向,沿205國道走70里左右,在王見南路口右拐後再拐幾個小彎就可抵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