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茶樹修剪

Evolution on the pruning of tea plant
古代的茶樹修剪至清初才見於記述。清代黃宗羲《匡廬游錄》:“一心(註:僧名)云:山中無別產,衣食取辦於茶。茶樹皆不過一尺,五六年後,梗老無芽,則須伐去,俟其再櫱。”清代方以智《物理小識》:“(茶)樹老則燒之,其根自發。”至19世紀中葉,茶樹台刈技術成熟,1858年張振夔文:“先以腰鐮刈去(茶樹)老本,令根與土平,旁穿一小阱,厚糞其根,仍覆其土而鋤之,則葉易茂。”其法與今茶樹台刈無異。清代杞廬主人《時務通考》:“種理茶樹之法,其茶樹生長有五六年,每樹既高尺余,清明後則必用鐮刈其半枝,須用草遮其餘枝,每日用水淋之,四十日後,方除去其草,此時全樹必俱發嫩葉,不惟所采之茶甚多,所造之茶猶好。”中國茶樹修剪自台刈始,而後有重修剪及程度不同的其他修剪。
..................................
參考《中國茶葉大辭典》
www.chichaqu.co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