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公墓

古人公墓

第三天后的十八日,正是大潮,當晚又颳了很強的東南風,潮水猛漲。 十時,分軍出擊,冒大雨進攻。 十二日,義軍得到情報,知潮州鎮台黃金福率軍270名,乘輪進入井洲。

饒平縣錢東鎮西側,國道324線旁邊,有個小村,叫塔護村。村後往北約一公里的大北山南麓,有一座“古人公墓”。石碑上刻著國際紅十字會饒平分會於民國二十二年十二月修建。這座並不顯眼的“古人公墓”,每年農曆二月十五,從閩粵邊各縣前來朝拜的人,數以千計。今年普寧縣也有許多人乘專車趕在十四日晚,前來燒香朝拜,一直延至十五日晚,熱鬧非常。

揭開“古人公墓”之謎

昔時的塔護村,面對海灘,村內只有100多人口。1907年舊曆四月十四,十五日,南距海面五、六華里的井洲,青山頭方向,傳來沉沉而密集的槍戰聲。第三天后的十八日,正是大潮,當晚又颳了很強的東南風,潮水猛漲。十九日晨退潮時,海港兩側的灘頭上,七零八落地擱著19具浮屍,其慘狀目不忍睹。當時村裡的慈善會會員(中國紅十字會會員 林家鳧 又名林澤鳧)、莊興、莊守德等,出於善心,率領村民們,把屍體收埋於附近一處叫“頂園”的荒坡上。顯然這些屍體是從青山前戰場中隨海潮漂來的。大家不知死者姓名,更害怕被滿清政府追查而受牽連。所以只在墓邊的一塊石頭上,刻著“古人公墓”字樣。26年後,即民國二十二年 1933 ,這裡要修公路。於是,由國際紅十字會饒平分會出面,組織各地會員來幫助遷移,重新刻上“古人公墓”的墓碑,葬於仙隆鄉的“二壇”。解放後合作化期間,因平整土地需要,再次遷移到現在的大北山南麓 塔護村地域內 。 1998年,林淡鑫先生任塔護村長。他幼時就聽祖母講過許多有關“古人公”的故事,青年時又讀過孫中山領導民國革命十次起義的史實。“古人公”事件的歷史背景,是不是與孫中山所指的第三次起義,即“潮州黃岡丁未革命”有關 為了弄清真相,他四出奔走調查,從饒平縣文化部門提供的史實中,證實黃岡丁未革命的義軍,正是於1907年,舊曆丁未年四月十四、十五日與清軍鎮台黃金福部大戰於井洲青山前。戰死義軍屍體,三天后隨大潮漂至塔護村前。時間,地點都與收埋十九具“古人公”事件相符。證明是丁未革命犧牲烈士無疑。 但此事件既無歷史具體記載,也無烈士姓名可證。因此,本文作者,本著實事求是精神,再次查閱史實,終於在黃岡革命烈士籌備處1929年所編《紀念黃岡革命報告書》的烈士名冊中查到,井洲一役陣亡77名烈士中,有18名無屍。由此進一步證明了塔護村前海灘上所收的19具屍體,正是井洲一役犧牲的烈士,其姓名準確無誤,只存一具屍體尚無從查考。至此,“古人公墓”之謎完全揭開了,百年烈士的光輝終於重昭日月。

同盟會義軍舉義旗

1905年7月30日,孫中山與黃興在日本聯合成立中國同盟會。 1906年2月16日,孫中山到達新加坡,受到愛國華僑的熱烈歡迎。饒平華僑張永福騰出“晚晴園”別墅,作為先生的居住和活動場所,並分函潮州的許雪秋,閩南的張乃棠到新加坡謁見孫先生,加入同盟會。當時許雪秋被孫中山委任為“中華革命軍東軍都督”頒賜鷹球圖章,並電囑東京同盟會總部派員協助;動員愛國華僑捐款贊助軍費。這是同盟會成立後孫中山親自委任的第一個革命軍領導人。 1907年舊曆丁未年二月中旬(以下日期將按舊曆),駐香港的許雪秋,通過在汕頭主持內地活動的陳芸生,通知各縣聯絡點,定於四月中旬,同時舉事。 三月中旬,陳涌波,余既成等,按照部署到汕頭總部 三幸阪旅館 領取款項,軍械彈藥。回到黃岡,趕製各種旗幟,召開大小各種秘密會議。事被黃岡一豪紳向潮州鎮台黃金福告密。黃即派巡防候補千總蔡河宗率兵一哨 約100人)於四月九日晨進駐黃岡協署,準備捕人、氣氛緊張。大敵當前,陳涌波,余既成等都主張先發制人。故提前於四月十日晚,在距黃岡東北側三里的連厝墳集結了700多人,進行誓師,宣布軍法。十時,分軍出擊,冒大雨進攻。經過一夜的激烈戰鬥,終於迫降蔡河宗部,收繳全部槍械彈藥,擊斃城守謝登科,柘林司王繩武和十多名清兵,占領黃岡城。

黃岡丁未壯士浴血

十二日,義軍得到情報,知潮州鎮台黃金福率軍270名,乘輪進入井洲。十三日,義軍作出決定,由余既成,張亦麒進軍井洲,與黃金福決戰:由陳涌波,余永興率軍進攻潮州。 十四日凌晨,余既成揮軍渡過巫峽頭,接近井洲時,險要高地已被清兵占據。他們借著優勢火力,居高臨下,彈如雨下,義軍傷亡不少。時進軍潮州的陳涌波部接到緊急情報,只得轉軍,從外浮山方面馳來支援。到下園村時,已見清兵占領東灶村後山地。迅即兩軍聯合反攻。反敗為勝,將清兵包圍,準備迫使清兵繳械投降。就在這時,清軍巡防第九營管帶官趙祖澤已率隊乘輪從海上至青山前準備登入增援。義軍乃分出部分敢死隊,沿海岸阻擊清兵,最後展開肉搏,激烈悲壯。部分戰死壯士,沉屍海上,出現前文所述一幕。 這時在汕頭的陳芸生,得到情報,一面報告香港,一面組織一支近百人的隊伍前來支援,但已無濟於事。 義軍退守黃岡城後,得知廣州水軍提督李準已率兵二千,不日到達汕頭。而義軍這時糧食僅存一天;因提前起義而無法得到各縣會黨的回響和香港總部的支持,處於孤軍作戰。只得作出分散轉移的決定。這次起義,前後激戰六天,至此失敗。未逃往南洋的義軍,遭到清朝地方政府的殘酷鎮壓,刑場上英勇就義,極為悲壯。計前後犧牲共為三百多人。 這次起義,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應,國內相繼暴發惠州七女湖、安慶、防城、鎮南關、河口等武裝起義:在國外,南洋群島及世界各國的華僑,留學生掀起了推翻滿清的愛國主義浪潮。從此,滿清王土崩瓦解,風雨飄搖。四年後,終於把滿清王朝推翻。1907年是丁未革命百年祭。我們盼望政府有關部門能舉行隆重的紀念,以告慰烈士在天之靈,發揮愛國主義精神,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作出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