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盟

口盟

口盟,是曲藝術語,指口頭承認的一種師徒關係。 在傳統曲藝界,正式程式的拜師儀式稱為擺知。非正式的拜師叫“口盟”或者“寄名”,只要師父承認了弟子就算“口盟”。

涵義

根據相聲門的規矩,正式的“擺知”儀式,需要有白紙黑字的書面協定,需要邀請廣大同行見證,還要有引保代三師,才算正式拜師。沒有這個儀式的話,只是“口盟弟子”,相當於口頭協定,不需要見證人。

引申

舊社會,藝人們的門第觀念是很嚴重的,他們認為自己這碗飯“是祖師爺留給他的子孫們吃的,外人不許吃”。因此若想依賣藝為生,必須先入此門才能學藝,入門就要拜師,這就成了藝人一生中最重大的事情。

曲藝界收徒拜師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從學徒到口盟然後擺知,整個過程特別複雜。雙方都有拜師收徒之意時,即可有“口盟”的師承關係。等到正式收徒時,再擺酒席舉行儀式讓大家知道,這就是“擺知”。

歷史

“相聲的特點決定了它沒辦法靠上大課、讀課本傳授,必須口傳心授,一個包袱口,眼睛是看觀眾是看捧哏,聲音是大是小,全靠師父一句一句教。”著名曲藝理論家、作家孫福海對《環球人物》記者介紹,“拜師就是一種契約的公示,師父要對徒弟負責,徒弟要尊師重教。傳統的做法,學徒3年,不交學費,師父管吃管住教本事;徒弟在學徒期間賺了錢,要給師父;出師了要‘謝師’,即在契約規定時間內,賺的錢歸師父,一般都是一個節氣,可能半年,最長也就一年,俗稱‘三年零一節’。然後根據自己能耐大小去賺錢,再賺的錢與師父無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