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叢翠亭記
九州皆有名山以為鎮,而洛陽天下中,周營漢都,自古常以王者制度臨四方,宜其山川之勢雄深偉麗,以壯萬邦之所瞻。由都城而南以東,山之近者,闕塞、萬安、轘轅、緱氏以連嵩少,首尾盤屈逾百里。從城中因高以望之,眾山逶迤,或見或否,惟嵩最遠而最獨出,其嶄岩聳秀,拔立諸峰上而不可掩蔽。蓋其名在祀典,與四岳具備,天子巡狩望祭,其秩甚尊,則其高大殊傑當然。城中可望而見者,若巡檢署之居洛北者為尤高。巡檢使內殿崇班李君,始入其署,即相其西南隅而增築之,治亭於上。敞其南北向以望焉,見山之連者、峰者、岫者,絡繹相互,卑相附,高相摩,亭然起,崒然止,來而向,去而背,傾崖怪壑,若奔若蹲,若斗若倚,世所傳嵩陽三十六峰者,皆可以坐而數之。因取其蒼翠叢列之狀,遂以“叢翠”名其亭。亭成,李君與賓客以酒食登而落之,其古所謂居高明而遠眺望者歟!既而欲記其始造之歲月,因求修辭而刻之雲。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政治上曾支持過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張,文學上主張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