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受精後在卵母細胞質膜和卵黃膜之間形成的膜,多見於海生動物,如海膽。精子入卵瞬間發生皮層反應。皮層顆粒內容物被釋放到卵母細胞質膜和卵黃膜之間,形成皮層顆粒膜 (cortical granule envelope, CGE)。該膜數分鐘後則變硬。海膽的皮層顆粒膜加上自身原有的卵黃膜,變硬後即為受精膜。受精膜在胚孵化以前具有保護膜的作用。孵化時,可被孵化酶溶解。
受精膜的形成是受精後的重要細胞學變化之一,可作為精子入卵的標誌。但有些動物的成熟卵,未經受精,只因某些理化因素的刺激,卵黃膜有時也會舉起。為同受精膜相區別,可以叫刺激膜。並不是所有動物的受精卵都具有受精膜,只是在有些動物如若干硬骨魚類、所有棘皮動物和某些沙蠶類等特別明顯,哺乳類則完全沒有受精膜。
受精膜的作用:
1. 阻止多餘精子入卵,防止多精入卵現象的發生(polyspermy);
2. 保護受精卵和早期胚胎不受外界干擾;
3. 增加受精卵的滲透性;
4. 受精膜的舉起和圍卵周隙的形成,便於受精卵在膜內自由轉動,使它在適合的方位上發育。
由於不同物質受精機制不同,對於具體物質的受精膜有無及其功能,請參見各主流專業書籍《發育生物學》,具體出版機構及編著者恕不一一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