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0年設倉寶鄉,1956年併入望川鄉,1962年改倉寶公社,1981年更名參寶公社,1983年置參寶鄉,1992年望川、龍頂2鄉併入。1997年,面積43.6平方千米,人口2.6萬,轄天台、先壩、長春、燈桿坪、五里、石良、會民、大風岩、趙村、聖壇、鄭壩、會基山、壽華、飛鸞、青果、麼店子、雷劈石、寺寶、白岩、高照20個行政村和望川場居委會。 2002年,面積47.6平方千米,轄20個行政村,134個村民小組,2個居委會。總人口26937人,其中農業人口26432人。 2004年,轄20個行政村、1個社區,面積43.9平方千米,全鄉總人口26989人,其中農業人口26000人。
2007年11月5日,合江縣人民政府《關於參寶鄉適度調整村級規模的批覆》(合府發[2007]287號):撤銷石良村,併入會龍村;撤銷寺寶村,併入風岩村;撤銷天台村,併入先壩村;撤銷長春村,併入森華村;撤銷鄭壩村,併入勝壇村;撤銷高照村,併入白岩村;撤銷燈桿坪村、五里村,新設大石村;撤銷麼店子村、雷霹石村、青果村,新設龍頂山村;保留趙村、會基村、飛鸞村。
2013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瀘州市合江縣通過撤鄉設鎮,撤銷原參寶鄉,設立參寶鎮,轄原參寶鄉所屬行政區域。
地理環境
參寶鎮位於合江縣北部邊緣,素有合江北大門之稱,東與重慶市朱沱鎮接壤,南與白沙鎮相依,西與瀘縣太伏鎮相鄰,北同瀘縣百和鎮一橋相連,處在瀘州、永川、合江三地中心地帶,擁有四條主要出境通道,距縣城合江31公里,瀘州城區40公里,重慶市區120公里。幅員面積47.6平方公里,全鎮轄11個村和1個社區,12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8818人。長江的支流洞角河穿境而過,水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是國家商品糧基地和畜牧生產基地。
參寶鎮屬淺丘地區,海拔高度在310—470米,常年平均氣溫在攝氏17.9度左右。基本農田3.15萬畝,耕地面 積2.1萬畝,境內大小丘陵386個,擁有小二型水庫4座,山坪塘327口,河溪5條,全長18公里,長江的支流洞角河穿境而過。
人口
截至2016年末,參寶鎮總人口2817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447人,外來人口289人。
經濟
2012年,全鎮實現GDP3.2億元,增長19%;工業增加值2230萬元,增速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699萬元,增長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15萬元,增長22%;地方公共財政收入397萬元,增長41%;農民人均純收入6801元,增長14.4%。
2014年,全鎮實現GDP增加值4.51億元,同比增長15%;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80萬元,增長364%;固定資產投資2.87億元,增長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92萬元,增長1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333元,增長15%;地方公共財政收入383萬元。
參寶鎮奮力推進“工業強鎮,物流興鎮,種(植)養(殖)富民”發展戰略,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工業方面,現有工業企業13家,其中投資近3000萬元的瑞泓包裝有限公司已正式入駐參寶。農業方面,把真龍柚作為特色產業來抓,成立真龍柚專業合作社,新建真龍柚基地4200畝;抓好糧食、生豬等主導產業,建成規模養豬場3個,新建1個特種水產養殖基地,年出水產品650噸。
基礎設施
參寶鎮重點實施農村道路網路打造,新建村道公路14公里,硬化路基8公里;加強塘、庫、堰整治工作,完成山坪塘整治21口,新建蓄水池41個,新修渠道14公里。
社會事業
參寶鎮內擁有國中1所,國小3所,幼稚園12所,在校生3100餘人;有衛生院1所,敬老院1所。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新增城鎮就業人口41人,全鎮490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基本醫療保險參合率100%,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風景名勝
龍頂山寺廟
龍頂山寺位於合江、瀘縣、永川三縣市交界處。龍頂山寺始建於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培修,有前、中、後三殿,前殿是18羅漢,中殿是玉皇,後殿是觀音。均是胡代雕刻,氣勢雄偉,壯觀,玉皇殿是四根合抱大的古木支撐,廟內設施齊全,藏有不少佛學經文。有碑文、石刻記載山門牌坊上刻有“龍頂山寺”四個大字;對聯書刻:有龍則靈,上龍頂仰龍光,龍誕飄香,龍子龍孫相會會龍山,瞻龍顏之儼然;有仙則名,到仙山遊仙境仙風馥郁仙童仙女進出出仙院,睹仙姿之仿佛。九龍舉頭朝玉帝,群山府首拜金闕。門前座立一對栩栩如生的石獅子;正龍口石壁上有明朝李巡撫在此觀光、賞景,詩性大發,欣然書刻“山水奇觀”四個大字,赫醒目。有燈桿和若干香爐;每年正月初八日,有四面八方、近有數里,遠有數百里,48山(寺)諸神朝拜。近萬民眾朝山,旅遊觀光,方圓數百里久享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