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大亨杜月笙

厚黑大亨杜月笙

一、上海灘上做癟三 一、上海灘奇人黃楚九 第十一章

基本信息

作 者:劉夏 編著
出 版 社:中國城市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1-1
I S B N:9787507423785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杜月笙被人們稱為“厚黑大亨”。他可以說是許多矛盾的集合體,從社會底層小癟三一路飆升為海上“聞人”,其發跡並非偶然。閱讀本書,你不但會了解舊中國黑社會勢力與各派政治力量及其內部各系之間既聯盟又彼此傾軋的黑幕,也能夠破解杜月笙得以有哪具無序時代強勢崛起的傳奇之謎。

目錄

第一章 孤苦坎坷的身世
一、父母雙亡真可憐
二、浪蕩歲月討人嫌
三、隻身獨闖上海
第二章 加入青幫,混跡街頭
一、上海灘上做癟三
二、成為青幫中一員
三、大病一場差點死去
第三章 黃公館裡嶄露頭角
一、初入黃公館
二、抱緊了女大亨的腿
三、刀切豆腐兩面光
四、成了黃公館裡的大紅人
五、發財不忘舊弟兄
第四章 名聲鵲起上海灘
一、組建“小八股黨”
二、成立“三鑫”公司
三、禁菸專員進妓院
四、冤家變成親家
五、張嘯林帶來了一張王牌
第五章 地位超越黃金榮
一、娶妻成家
二、興旺發達
三、平息了一場火併
四、黃金榮跌霸,杜月笙崛起
第六章 縱橫上海灘的教父
一、前總理上門求助
二、向法國人要賠償
三、隨意操縱罷工
四、追回珠寶古玩
五、幫助“江北大亨”
六、與洋人打官司
第七章 滑頭也要來請教
一、上海灘奇人黃楚九
二、滑頭遇到大麻煩
三、董事長巧施妙計
四、小艾羅命喪黃泉
第八章 銀子要比磨盤大
一、長袖善舞解困局
二、經營181號賭窟
三、掏別人口袋裡的錢
第九章 四個太太進家門
一、娶回舞女陳幗英
二、“書寓”先生孫佩豪
三、京戲名角姚玉蘭
四、京劇名伶孟小冬
第十章 做了蔣介石的打手
一、大亨密室謀殺機
二、誘殺工人領袖
三、鮮血染紅上海灘
四、蔣介石親自接見
第十一章 四方通吃的杜老闆
一、開辦國民銀行
二、平息擠兌風潮
三、打入航運業
四、涉足麵粉業
五、插手紗布交易所
第十二章 別人存錢,我存交情
一、改變形象,結交社會名流
二、拉攏報紙從業人員
三、做了《新聞報》常務董事
四、調停電影界的爭端
第十三章 結交權貴廣鋪路
一、巴結“國舅”宋子文
二、力捧“財神”孔祥熙
三、幫助張學良戒毒
四、與特工王戴笠結拜
第十四章 威勢赫赫上海灘
一、盛極一時的祠堂大典
二、調停工潮一言九鼎
三、組織恆社獻忠心
四、一萬美金的裝甲汽車
第十五章 與東洋人斗一斗
一、成立抗日救國會
二、堅決援助十九路軍
三、介入與日本人的談判
四、面對洋人拍桌子
第十六章 逃離孤島,遙控上海
一、拒絕拉攏離上海
二、暗殺落水漢奸
三、助汪政府高官逃跑
四、抗日不忘發財
第十七章 重返滬上,輝煌難再
一、搞垮學生吳紹澍
二、選議長鬧劇
三、指使萬墨林入獄
四、救兒子出牢房
第十八章 杜月笙客死港島
一、黯然離滬赴港
二、遭《中央日報》痛批
三、最後一次做新郎
四、一心只往死路走
五、臨終的日子

書摘

杜月笙來到這個世間的那一天恰巧是農曆七月十五,舊時稱作中元節,傳說是鬼的生日。他的父親便為他取名為“月生”。杜月笙唯讀過五個月的書,很早就父母雙亡,孤苦無依,15歲時隻身來到上海,開拓自己的“事業”。
一、父母雙亡真可憐
上海浦東的高橋鎮位於上海縣城東北三十六里處,這裡就是杜月笙的出生之地。杜月笙的父親叫杜文卿,和兄長一起住高橋鎮的祖宅里。
這族宅是一幢矮小的平房,共有三間。中間是一間堂屋,兩側各有兩間臥室,杜氏兄弟一家住一半,各立門戶。屋後,有一座小小的園子,種著果樹和花草,高橋鎮的人都稱此為杜家花園。
杜月笙的父親杜文卿和朋友在上海楊樹浦一帶合開了一個米店,自己常年在那裡忙碌,小本生意,加上處於亂世,賺錢不多,麻煩不少。杜文卿的妻子朱氏在家裡,靠杜文卿賺到一點點錢餬口度日,勉強餓不死而已。
公元1888年8月22日,朱氏生下了一個男嬰。這一天恰巧是農曆七月十五,舊時稱作中元節,傳說是鬼的生日,杜文卿便為他取名為“月生”。“月笙”這個名字,是他後來飛黃騰達了,著名的學者章太炎為他取的。
杜月笙的出生,對杜家來說當然是喜事,但這並沒有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好運,日子反而越來越難過了。從杜月笙出生的那一年起,上海地區年年天災人禍不斷,疫病大發,衣食驟缺,饑荒遍地,城鄉死者無數。
朱氏在高橋鎮無法過活,只好抱著剛過周歲的杜月笙,步行幾十里來到楊樹浦投奔開米店的丈夫。可是,杜文卿的日子也不好過。他們的米店,本是小本經營,原先店中存的米,早已賣光了。而米價卻是一日數漲,賣米的錢已無法再去進貨。每天要從這些貨款中支出部分去買米,米越來越貴,貨款越來越少,眼看貨款就要用完了,再不想辦法就連吃的都沒有了。恰巧妻子和兒子此時來到,又多了兩張嘴,杜文卿更加愁眉不展。活人總不能叫尿憋死,朱氏看看無奈,就和丈夫商議,自己要進紗廠做工。
“這怎么成?你剛來這裡,就出去幹活,讓我怎么忍心。再說,你身體本來不好,哪能做得了什麼活兒?”杜文卿不同意。
“咱們總不能就這樣坐吃山空吧。咱們大人吃糠咽菜還能湊合,可是不能讓孩子也吃糠咽菜吧。”
“我就是怕你的身體受不了。”
“別人能受我就能受。工廠的活兒還能比鄉下種田還要苦嗎?”
兩人爭論了幾天,朱氏最後還是進了紗廠做起女工。在這期間,朱氏的身體越來越差,但為了吃飯,只能抱病做工,不敢少歇。
1890年夏天,朱氏又生下了一個女兒。產後,她由於極度的衰弱而死亡。
杜月笙這時只有兩歲,什麼事也不懂。他的妹妹剛剛出生,正是需要媽媽的時候。杜文卿既悲痛妻子的去世,又心疼兩個沒媽的孩子。他一手抱著一個孩子,守著妻子的屍體,號啕大哭,心酸不已。生前妻子沒有享福,死後,杜文卿要為她盡點心。杜文卿傾其所有的家財,為朱氏買了一口棺材,僱人抬回高橋鎮,就再也沒錢埋葬妻子了。他只好把朱氏的靈柩,放在離家不遠的一條田埂上。他自己一面哭著,一面取來一束束的稻草,把那棺材遮蓋起來。
朱氏的死,使杜文卿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他儘管年紀不大,卻一下子有了白頭髮。想想這樣的世道,這樣的日子,活著實在是受苦,真不如死了去陪妻子。杜文卿幾次動了尋死的念頭,可是,看看一對失去母親的小兒女,自己死了,他們怎么辦?杜文卿按下自己的尋死念頭,把杜月笙和他的妹妹一同帶回楊樹浦,三人相依為命。
這時,杜文卿又要掙口飯吃,又要照看孩子。兒子大一點還好說,女兒太小,沒有人照顧不行。日子實在太艱難了,杜文卿無力支撐,只好忍痛割愛,把女兒送給了別人。許多年後,杜月笙成為大亨,曾千方百計尋找這位胞妹,以圖兄妹團圓,但一直未能找到。說不定,她早已夭折了。
送走女兒後,杜文卿又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繼續經營米店。不久,有人給他介紹了一位姓張的女人做續弦。於是,杜月笙又有了一位繼母。
張姓繼母很賢惠,不像傳說中的那些惡繼母,她視杜月笙如同己出。小孩子,對家境的艱難是不在意的,對父母的關愛卻是非常敏感。偎依在張氏身旁的這段時光,是杜月笙童年時期的最幸福快樂的時光。
但是,亂世小民,幸福總是那么短暫,不幸倒是不請自來。
1892年秋天,杜月笙5歲,上海一帶大旱,莊稼顆粒不收,居民紛紛外出逃荒要飯。杜氏一家三口,在楊樹浦也陷入了絕境。臘月初九這日,杜文卿突然染病,來不及醫治,便一命歸西了。
繼母張氏不但善良,還很堅強。她一邊照料著杜月笙,一邊設法為杜文卿備就衣衾棺木。母子倆一身孝服,哭著扶柩還鄉。張氏無法埋葬杜文卿。她帶著杜月笙,把杜文卿的棺材放在朱氏的旁邊,然後也用稻草覆蓋。張氏帶著杜月笙不久又回到了楊樹浦,繼續開杜文卿遺留下的米店,艱難度日。
據說,杜月笙父母的這兩口棺材之間,不久就長出了一棵黃楊樹,枝繁葉茂,蓋住了那兩口棺材。後來杜月笙發跡,不願意他的父母暴露在外,就一心想選擇一處好墓穴,為他的父母落葬。可是,請了幾位風水先生,竟然都異口同聲地說:“老先生和老夫人浮厝的那塊地方,正好是一處寅葬卯發的寶地,只可浮葬,不能入土,因為一旦入土,風水便將破壞無餘。尤其是那一棵黃楊樹,更是杜門子孫後代榮華富貴的根源,動也動不得。”
杜月笙本是個迷信風水的人,一聽這話,便不再去動父母的棺材,任其繼續遭受風吹雨打。即便杜月笙在高橋鎮前無古人地建起杜氏宗祠後,也沒有把這兩具靈柩下葬。
1893年,杜月笙被繼母張氏送進楊樹浦的私塾讀書。1894年,杜月笙7歲。由於連年自然災害,繼母張氏所苦苦撐著的楊樹浦米店,再也無法維持下去了,只好關門停業。她帶著7歲的杜月笙又回到了高橋鎮。
幸虧還有杜氏老宅,儘管更加破敗了,但不論如何,容身還是可以的。住的地方是有了,其餘的生活卻全無著落。
繼母張氏只得起早貪黑為人洗衣服,賺幾文錢,聊以度日。境遇儘管如此艱苦,張氏還是節衣縮食,每月拿出五角錢,送杜月笙到一家私塾讀書。一連讀了三個月,到第四個月時,張氏實在拿不出錢來,她抱著杜月笙痛哭了一夜。第二天,杜月笙輟學了。
杜月笙在楊樹浦讀了兩個月私塾,在高橋鎮又讀了三個月私塾,加起來,共是五個月。所以,後來他對人們談起,總是說小時候唯讀過五個月的書。
雨夜偏逢連陰雨。回高橋鎮第二年,愛杜月笙如同己出的繼母張氏又失蹤了,沒有人知道她去了哪裡。繼母神秘失蹤,杜月笙不但無人照料,而且吃飯都成了問題。
住在杜氏老宅另一邊的是堂兄杜金龍,他是學徒出身,整年在上海灘上做生意,一年難得回家幾次。堂嫂一人帶著幾個孩子,日子本身缺米少鹽,無法也不願照顧杜月笙。
杜月笙的外婆見狀,就讓舅舅把杜月笙接進自己的家。外婆痛惜自己女兒的早逝,對她留下的這個孤苦伶仃、饑寒交迫的外孫也十分疼愛。這樣,杜月笙暫時在外婆家安頓了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