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厚街臘腸除暢銷港澳及東南亞一帶外,還遠銷歐美等地,每年出口萬多噸。
厚街臘腸色、形、味獨特,形狀不同一般,呈橢圓形,紫醬色,比鴿蛋稍大,芳香可口。
大家在購買時還可發現一個特點,就是它一節節特別短小,幾乎象一個大紅棗一樣,所以又叫棗腸。可能是當年那個姓王的村民為了節約又取食方便而做成這么小的吧。不過它食用起來確實非常方便,而且還有個好處,比如說你剪取幾個放在飯上蒸熟時,它的香味都會包含在腸里,不會散失,等到一口咬下去時就香氣滿嘴,特別濃郁。
厚街臘腸除了純肉的常見品種,還有白油腸、鴨肝腸、豬肝腸等等,都很有特色。
製作方法
厚街臘腸選用新鮮腸衣,優質後臀肉,配以上等汾酒,純黃豆生抽、白砂糖及食鹽(絕不含味素),肉經剔筋剁碎、配料、灌腸、插扎、分節、晾曬、烘乾等工序,製成色、香、味、形獨具特色的厚街臘腸。貯放臘腸,如放冰櫃內,通常可保存鮮味3個月左右。
營養價值
能量508千卡 蛋白質24.1克 脂肪40.7克 碳水化合物11.2克 膽固醇82毫克硫胺素0.48毫克 核黃素0.11毫克煙酸4.4毫克 維生素E1.05毫克 鈣14毫克磷198毫克 鉀453毫克 鈉2309.2毫克 鎂52毫克鐵5.8毫克 鋅7.61毫克 硒8.77微克 銅0.31毫克 錳0.36毫克。
美味菜式
腊味煲仔飯、花椰菜炒臘腸、臘腸蒸雞、臘腸香菇蒸魚、荷蘭豆炒臘腸、臘腸炒飯、臘腸匹薩
相關典故
厚街臘腸形狀與別地有異,它是比鴿蛋稍大的橢圓形乾肉團。厚街臘腸有一段動人傳說:北宋末,王姓人在厚街立村。南宋末,元兵大舉南侵,村民遂把大米和肉碎拌勻,灌進豬腸內,用小繩束成一節節,蒸熟後,攜入山中躲過元兵殺戮。其後,經厚街村民逐代改進,到了,明代中葉,厚街臘腸基本定型。三十年代,馳名東南亞、港澳的有信昌、興發、燦記等幾家,製作工藝,代代相傳,保持傳統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