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偉民

印偉民

印偉民,男,1954年10月9日出生,上海人,大專文化,中共黨員,北京市熱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輸配分公司副經理、黨委書記。印偉民於1976年從部隊復員走上工作崗位,他先後做過供熱管線運行工、班長、工段長、支部書記、管網所副所長等,2000年熱力公司改制組建集團,他被任命為北京市熱力集團公司輸配分公司副經理。2005年4月獲“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人物事跡

服務在第一線

2003年12月的一天下午,東郊某廠房拆遷,施工單位不小心,吊車將重達幾噸的橫樑砸在了架空的蒸汽熱力管線上,熱力管線不僅被砸彎,更為嚴重的是支撐熱力管線的水泥支架也開始鬆動,導致附近涉及30萬平方米的供熱面積被迫停熱,影響到的用戶不僅有工廠,而且還包括醫院、幼稚園、託兒所、居民住宅和學校。當天刮著6、7級的西北風,氣溫降到了零下8度。正在開會的印偉民聽到訊息後,立刻趕到現場,指揮搶險隊伍進行搶修。按常規,修復原來的水泥支柱至少需要3天的時間。印偉民仔細查看現場,憑藉多年積累,創造性地提出了新的檢修方案,並親自與職工連夜奮戰,在10個小時內搶修完畢,為用戶及時恢復了供熱。

印偉民還有一個職務是北京熱力管網搶修大隊的隊長。有人把他形容為“一堵牆”,再大的困難也不退縮;也有人把他形容為一個“管網衛士”,日夜守護著六百多公里熱力管線的安全運行。有一年在夏季檢修期間,北京市政府辦公樓管道突然跑水,急待搶修。當時,管道內的水溫有80多度,並且有4公斤的壓力。印偉民決定鑽溝查看。潮熱漆黑的地溝里,越往裡越發感到憋悶難熬。管道烤人不說,想抬抬頭,剛一抬就碰上地溝的頂板。可他還是堅持著。終於,在地溝的中部他聽到了“滋滋”的漏水聲。漏點找到後,為施工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縮短了修復的時間。據統計,印偉民參加了上百次的管網搶修任務,每次他都是身先士卒,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及時排險,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險情。

刻苦鑽研

印偉民被人們稱為“管網活地圖”,他對熱力管網的熟悉程度可以說是了如指掌。他手裡有套“管網寶典”,是他所積累的各類生產活動的筆記。在電腦還不普及的年代,印偉民腦子裡記的東西比現查資料都快。為了讓計算機參與管理,印偉民提出了對舊有的管線資料進行重新編制編號的計畫,組織人員將舊的小室卡片進行重新繪製、入機,使管網資料的管理更加規範化、系統化、科學化。2003年,印偉民同有關技術人員研究開發出計算機“故障搶修系統”套用軟體,為在管網搶修工作中做到及時、準確、科學的發出指揮指令發揮了重要作用,也使得搶修工作從科技含量和效率上都有了大幅度地提高。為解決檢修期間停熱時間長的問題,印偉民提出“分線檢修”方案。新方法實施後,因檢修造成的停熱時間由原來的一個多月降為現在的最長不超過一個星期,有的當天檢修,當天就可恢復供熱,大大縮短了停熱期,為用戶提供了方便。新的熱力管線建成後,都要進行驗收,然後才可投入運行。一趕上有驗收,印偉民一定是第一個趕到現場的。驗收時他不講情面,不符合驗收標準的堅決不簽字,什麼時候改好了什麼時候簽字。而簽完字,他又是第一個開著車離開現場,施工單位有時候想叫他一起吃頓飯,都找不到他人。

擔負領導責任

2006年6月,印偉民被任命為輸配分公司黨委書記。面對新的角色,他又承擔起新的重任。集中供熱事業發展速度很快,每年接收的新管線都有幾十公里,其中還包括奧運場館配套供熱設施的建設、運行和管理。面對新任務的增加,幹部的後備人選就成了當務之急。印偉民注重把有能力的年輕人放在關鍵的崗位上培養、鍛鍊。印偉民把為基層服務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一位職工患癌症住院,高額的醫療費給本不寬裕的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印偉民不僅抽空到醫院看望慰問,還想辦法為職工解決實際問題,讓這名職工深深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為職工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已在輸配分公司成為一項慣例。

所獲榮譽

1989年,被評為“北京市總工會愛國立功標兵”;

1990年,被評為“建設部系統勞動模範”;

1991年,被評為“北京市總工會愛國立功標兵”、“北京城建工委優秀共產黨員”;

1992年,被評為“北京市總工會愛國立功標兵”;

1993年,被評為“北京市總工會愛國立功標兵”;

1994年,被評為“北京市總工會愛國立功標兵”;

1995年,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範”、“北京市總工會愛國立功標兵”;

1996年,被評為“北京市標兵”;

2000年,被評為“北京市城建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2001年,被評為“北京市城建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2004年,被評為“全國建設系統勞動模範”;

200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2006年,被評為全國建設系統行業標兵;

2007年,獲北京國企“十大影響力名家”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