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
羅馬皇帝卡魯斯(Carus),全名馬庫斯·奧勒留斯·卡魯斯·奧古斯都(MacusAureliusCarusAugustus),因東征波斯的功績而被稱為“偉大的波斯征服者”。
原名馬庫斯·努梅利烏斯·卡魯斯,AD224年出生於伊利里亞地區納爾榜城(某些被搞混淆的文獻則稱他出生於高盧的同名城市)的一個移民貴族家庭,其父是來自阿非利加行省的迦太基人,因功受封納爾榜城,其母則為羅馬貴族(一說也是迦太基人)。後世一些學者認為卡魯斯是正宗的羅馬貴族,從而將他與其他幾位同樣出生伊利里亞地區的皇帝加以區分,很明顯他們被卡魯斯堅稱自己為羅馬人的說法所蒙蔽。
由於家庭的優越,卡魯斯不需要像他的前任皇帝們一樣要靠參軍博取功名才能獲得升遷機會。他很小時就被父母送到羅馬受教育,接受了非常正統的羅馬世界觀,以至於他自己都認為自己是正統的羅馬公民,並因此身份而頗感自豪。靠著家族和教育的優勢,卡魯斯成年後就在政府部門中謀得一席之地,很快就成為義大利北部城市阿奎利亞議會的一個議員,在任期間因政績出色受到上級賞識,遂一路高升。
他擔任過多項職務,大概在瓦勒良或伽利埃努斯時代,他就已經成為元老並出任奇里乞亞總督。卡魯斯之後的經歷不見於諸史料,從後來他繼位時軍隊直接推舉其的行為看,我們推測自克勞狄二世到塔西佗時期他任職于軍隊,或許在與蠻族的戰鬥中獲得過軍功,因而在軍隊中贏得了威望。AD282年,普羅布斯皇帝將卡魯斯提拔為禁衛軍統帥,看得出來皇帝對其非常信任,因此將這個重要職務讓他擔任。然而皇帝顯然看走了眼,他的提拔不僅沒有獲得後者的感激,反而枉送了自己的性命。
普羅布斯統治後期頻繁爆發內亂,一些封疆大吏紛紛自立為帝挑戰帝權。這些事件使卡魯斯萌發了異心,他表面上對皇帝表示效忠,背地裡卻頻頻在軍中拉攏要人,培養自己的勢力,準備在時機到來時向皇帝發難。AD282年夏,普羅布斯到西爾米烏姆籌劃對波斯的東征事項,由於皇帝命令軍隊整日勞作以疏浚交通,士兵們頗為不滿,到9月時,軍中已經怨聲載道。
卡魯斯一看時機到來,乘機聚集起自己的黨羽公開作亂,普羅布斯在整軍備戰時為手下叛亂士兵謀殺,卡魯斯遂成功當上皇帝。關於卡魯斯繼承帝位的過程,有些文獻稱他是在皇帝被殺後才由軍隊推選為帝的,因此他是合法皇帝。這種說法很讓人懷疑,因為普羅布斯的統治一直是艱難而不連續的,不斷有人反對他,只不過都失敗了;而按照這種說法,普羅布斯剛被無組織的士兵殺死,卡魯斯就被擁護為新君,這也太過巧合,無法令人信服。
無論如何,卡魯斯最終在59歲的年齡上繼任大寶,成為又一位來自伊利里亞的君主。為了洗脫自己的罪名,新皇帝一繼位就宣布將死去的前任尊為神,並下令誅殺捲入謀殺案的士兵們,以盡力博得帝國上下各階層的廣泛支持。
雖然如此,一些元老仍然認為卡魯斯不配得到皇帝的頭銜,充其量只是一位成功的僭主而已。
卡魯斯也知道自己並沒有得到元老院的正式承認,但他此時早已軍權在握,羽翼豐滿:憑著多年軍旅生涯帶來的威望,麾下將士也一致同意他成為新帝。在全副武裝的軍隊面前,元老院的異議顯然起不到什麼作用,反而激起新皇帝的厭惡。卡魯斯一反常態,在給元老院的信函中表現出冷漠而高傲的態度,洋洋自得地宣布依法行事。很明顯新皇帝連表面功夫都不想再做,他以這種行為直截了當地告訴元老院誰才是帝國真正的統治者。
元老院的意見可以忽略,因為他們本已失勢;但軍隊的意見非同小可,畢竟他們才是真正掌握羅馬命運的決定者。卡魯斯繼位前,普羅布斯就已打算要東征波斯以洗雪昔日的恥辱,軍隊要求實施已經拖延很久的計畫,在這種情況下,卡魯斯即使想反對也無能為力,更何況他本人也有遠征波斯報仇雪恨的心思,因此雙方一拍即合,迅速達成遠征波斯的共識。
為了帝國西部的穩定,皇帝在遠征前將其兩子——長子卡里努斯和次子努梅里安——分別擢升為凱撒,並讓卡里努斯坐鎮西方,而努梅里安陪同自己一起東征。
這一時期,卡魯斯進一步採取分化元老院的政策,提拔了一部分效忠於他的貴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新任禁衛軍統帥弗拉維烏斯·阿庇爾,卡魯斯為加強與貴族之間的聯繫,決定為兒子努梅里安迎娶阿庇爾的女兒,阿庇爾因此一步登天,成為皇帝的親家。同時,卡里努斯在父親的指導下開始對西部帝國進行統治,卡里努斯此時尚能虛心學習,然而卡魯斯一走,他的享樂本性就露出來了,最終這個不肖子辜負了父皇的期望,將天下送給了戴克里先。
當然這一切卡魯斯看不到了,皇帝此刻正為準備實施東征計畫而忙碌,這時候他聽到了薩爾馬提亞人和夸狄人入寇邊疆的訊息。這些蠻族是聽到先前普羅布斯駕崩的訊息後入侵巴爾幹的,他們認為在羅馬政權交替之時能夠大撈一筆,遂迫不及待地侵襲了從伊利里亞到色雷斯的廣大地區,獲得了可觀的戰利品,據說有些蠻族部落已經進軍到了義大利邊界,給羅馬帶來一絲恐慌。
聞知此訊,卡魯斯迅速集結大軍,在伊利里亞地區一戰就擊垮了薩爾馬提亞人,卡魯斯自吹自擂說殺死了1萬6千人,俘虜2萬人,蠻族受到重創,被迫退出羅馬領土,再也不敢輕舉妄動。
這一輕而易舉取得的勝利不僅讓羅馬軍隊在東征前得到練兵的機會,也使卡魯斯獲得了“偉大的日耳曼征服者”(GermanicusMaximus)的頭銜,更加令皇帝自信心爆棚,羅馬軍政高層也一致認為東征必定馬到成功。
AD283年6月,羅馬人終於開始了拖延已久的東征波斯行動。卡魯斯採取了和圖拉真一樣的行軍路線,先一路穿過小亞細亞抵達安條克,在此休整後即進入亞美尼亞。不過與圖拉真不同的是,當年的亞美尼亞處在帕提亞控制下,需要羅馬人將它打下來;當時的亞美尼亞名義上是薩珊王朝的屬土,但人民卻極為反感波斯人的統治,希望能夠從波斯人治下解脫出來,因此羅馬大軍受到了熱烈歡迎。亞美尼亞人紛紛向他們提供援助,亞美尼亞藩王們還加入了卡魯斯的大軍,羅馬人兵不血刃地就平定了亞美尼亞。
接著卡魯斯整軍南下,沿著底格里斯河進入美索不達米亞。卡魯斯以為等待他的必定是一場大戰,因此他也命令士兵們提高警惕,以防波斯軍隊切斷後路;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波斯人根本沒有做出任何實質性的抵抗,沿途各城市紛紛投降,到7月時,羅馬人已經攻克塞利西亞和波斯首都泰西封,一路進展之順利,大概是歷次羅馬東征中最為順利的一次,卡魯斯也因這次成功的東征而獲得了迄今無人得到的“偉大的波斯征服者”(PersicusMaximus)之頭銜。
波斯人不抵抗主要是因為波斯國王巴赫蘭二世正在東部與他的競爭者作戰,兵力大多集中在他手中,無暇顧及西部。聞知羅馬人入侵國土,巴赫蘭二世立即率軍撤回,同時讓使者與羅馬皇帝談判以拖延羅馬進軍的速度。使者以最快速度趕到羅馬大營,希望能與卡魯斯達成協定。
但在取得如此大勝之後,羅馬人胃口大開,軍中一致要求皇帝採取進一步的行動以打擊波斯;卡魯斯本人也躍躍欲試,準備徹底終結波斯以實現自亞歷山大以來就無人能達到的飲馬印度河的目標,他果斷地拒絕了波斯人的求和,並立即率軍向底格里斯河以東進發。
到這時為止,羅馬與波斯所有的達官貴人皆以為波斯已經處於非常危險的處境,很有可能被卡魯斯徹底征服,一些阿諛奉迎之輩已在羅馬城準備凱旋式的典禮了,但是就在此時,卡魯斯皇帝的突然駕崩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鏡,所有的計畫也都再也無法得到實施。
卡魯斯的死因充滿了神秘色彩,相傳在8月末的一次暴風雨中,皇帝的帳篷被雷電擊中,等到眾人發現時早已氣絕身亡。
很多古代作家都相信卡魯斯因不尊神諭而被天神降罪,因為神諭昭示羅馬人切勿越過底格里斯河,否則定有災禍,卡魯斯不遵循神諭而遭受報復,死於雷擊。這種說法無疑是荒謬的,現代學者大多認為卡魯斯年事已高,身患疾病,因雷暴而加重病情身亡。
有小部分學者則認為他是被軍隊謀殺的,不過考慮到他剛剛帶領軍隊贏得了偉大勝利,他本人也獲得了足夠的威望,在這種時候似乎不大可能發生針對皇帝的暗殺行為,因此基本可以推斷卡魯斯是死於疾病。
卡魯斯死後,其次子努梅里安自動繼承其在軍中的一切職務,他本想繼續東進占領蘇撒和埃克巴塔納,但士兵們被那條荒唐的神諭蒙蔽了心智,一致要求撤軍回國,努梅里安被迫回師,本來一次可能創造羅馬東征奇蹟的偉大進軍就這樣虎頭蛇尾的結束了,羅馬人的進軍最終以鬧劇形式收場,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卡魯斯死後不到一年,他的家族統治就已灰飛煙滅:努梅里安在回軍路上因不明原因死亡,禁衛軍指揮官戴克里先宣稱岳丈阿庇爾暗害了皇帝,並親手將其處決;卡里努斯則在西部統治時期胡作非為,結果在與戴克里先決戰時被手下軍官所弒(AD284年),至此,戴克里先重新統一了羅馬,徹底結束了著名的伊利里亞時期。
卡魯斯在位不到一年,是伊利里亞時期統治時間很短的一位皇帝,由於在位時間過短,除了對羅馬的敵人交戰,他沒有為羅馬做出其它方面的貢獻。
這位皇帝繼位前背叛過提拔他的普羅布斯,繼位後對不順從自己的人又大加迫害,同時將帝國作為私產分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其言行頗像他的迦太基先祖塞維魯。不過雖然他性格嚴厲、自私而又忘恩負義,畢竟也打敗了波斯,給羅馬帶來了很大的榮光。他本人在軍中多年,平時生活艱苦樸素,毫不講究,這些平易近人的舉止使他獲得了士兵的愛戴,因而也讓一部分學者對他頗為讚許,不管怎樣,他對羅馬的功勞還是大於他的過失,他無愧於伊利里亞皇帝中的一員。
人物資料表
姓名 | 馬可·奧勒留·卡魯斯 |
身份 | 羅馬帝國皇帝 |
生卒 | 公元230年—283年 |
在位 | 公元282年—283年 |
前任 | 普羅布斯皇帝 |
繼任 | 努梅里安和卡里努斯 |
死因 | 疾病或雷擊 |
評價 | 有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