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諾莎

卡諾莎

亨利四世(1056-1106),曾任巴伐利亞公爵,羅馬人民的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他是亨利三世和阿基坦公主阿格內斯之子, 1066年前由其母攝政。 親政後和羅馬教廷發生激烈衝突,1076年亨利四世遭到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絕罰處分, 亨利四世不得不暫時屈服,於1077年至卡諾莎向教皇請罪, 史稱或是“卡諾莎之辱”或是“卡諾莎覲見”。

卡諾莎的屈辱

對亨利來說情況非常不利。10月德國貴族召開會議選舉一個新的國王。只是由於他們無法達成一個協定亨利得以保留他的王位。但對亨利來說這只不過是一個拖延而已。聚會的貴族要求亨利向教皇道歉並服從教皇。他們還決定假如亨利在一年內沒有獲得恢復教籍的話那么他就失去了他的王位,即使他們還沒有找到他的繼承者。對亨利來說別無他路可以選擇。亨利首先派了一個使者去見教皇要求恢復他的教籍,但格列高利拒絕了他的請求。因此他決定親自去義大利。

格列高利此時正在去曼圖亞的路上,雖然他上路前德國貴族答應保護他,但他們的保護軍卻沒有來。亨利在他去義大利的路上經過勃艮第,他在那裡受到巨大的歡迎,但他還是決定採取慊悔的方式來獲得他的教籍。格列高利聽說亨利到了,他立刻逃到卡諾莎。亨利慊悔的故事後來成了一個傳說。實際上此前雙方進行了長久的商量,亨利的慊悔的舉動也是事先約定的。格列高利非常不願讓亨利重新獲得他的教籍,但他被圍困在卡諾莎無法履行他的教會的職務,最後他的宗教義務終於戰勝了他的政治考慮。

這個折衷方案並沒有解決雙方爭執的大問題:誰有權任命主教的問題。

卡諾莎悔罪之辱 卡諾莎悔罪之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