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卡拉”是“空”(空無)之意,“OK”則是“管弦樂團”的簡稱,合起來意指唱歌時沒有真正的樂隊伴唱,只有影音伴唱。通常是在播放預錄在錄影帶之類儲存媒介上、沒有主唱人聲的音樂伴奏同時,在電視熒幕上同步播放有著節拍提示的歌詞,然後由參與者邊看著歌詞邊持麥克風唱歌。“卡拉OK”是一種伴奏系統,演唱者可以在預先錄製的音樂伴奏下參與歌唱。“卡拉OK”能通過聲音處理使演唱者的聲音得到美化與潤飾,當再與音樂伴奏有機結合時,就變成了渾然一體的立體聲歌曲。這種伴奏方式,給歌唱愛好者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愉悅。
【卡拉OK的發展歷史】
卡拉OK最早是起源於日本,由於日本的風俗,男人如果回家過早的話,會讓鄰居們看不起,認為天天工作連個應酬都沒,每天回家的太早成了旁人笑話的把柄,所以許多日本男人就在下班後聚集在酒吧或茶館,聊天到很晚才回家,後來慢慢的他們覺得應該找點什麼新的消磨時間的項目,就在酒吧裡面邊喝酒邊用上電視機話筒等簡單的可以用來唱歌的東西,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演變成現在的卡拉OK,後來傳入台灣,再由台灣傳入大陸,有了今天的卡拉OK的景象。
卡拉OK日文原意是“無人伴奏樂隊”,60年代是井上大佑先生年輕時在日本兵庫縣西宮市擔任沙龍樂隊鼓手的年代,發明的伴唱聲軌和可攜式麥克風。不到三年,卡拉OK開始大行其道,大公司紛紛剽竊井上的創意,推出自己的機型。等有人建議他申請專利時,已經為時太遲。井上承認:“我從沒想過申請專利。”
這個概念早在1971年井上發明8-Juke(八聲道點唱機)前就已存在,而8-Juke是一個紅、白顏色的木箱,裝配了麥克風、放大器和八音軌的卡帶播放機,儀錶板則以英文標示,以便看起來"時髦"些。井上以這部原型卡拉OK作為無歌手樂隊的鼓音伴奏,在沙龍中接受想唱歌的顧客點歌時播放。後來他又想到,可以藉機器來達到伴奏的功能。
井上說:“我是樂隊里最差的一個,我完全沒有音樂技術可言,所以他們讓我擔任樂隊經理。我想,為什麼不用機器來代替我們所做的?”
在他的鼓吹下,六位樂隊成員組成一家叫作“新月”的公司,生產了11部8-Juke伴唱機,並出租給當地的酒吧,讓想唱歌的人花100日圓(0.83美元)藉電視機大小的唱機點播放一首伴奏。這個價錢在當時相當高,但自得其樂的消費者很肯花這種錢。
井上說:“沒有卡拉OK,幾乎不可能像專業歌手那樣在完整的背景樂隊伴奏下唱歌。在以前,那是夢想。”
30年後,卡拉OK已成為世界性的家庭用語。
新月公司與大企業奮戰到1987年,不斷推出更新、性能更好的卡拉ok伴唱機,然而雷射唱片技術誕生後,他終於宣布放棄。
井上大佑曾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人物,與甘地和毛澤東相提並論。他說,他不後悔損失專利權,而即使專利權讓他在1980年代大發利市,他也很可能過度擴張到其它投資,使他在日本經濟衰退後留下大筆債務。
井上說:“我從未買過土地、股票、高爾夫俱樂部會員證,什麼都沒有。除了參加葬禮外,我從不穿西裝、打領帶。”
【卡拉OK歌舞廳的產生】
在六十年代的舞會上,有傳統的樂隊為人們伴舞。在這一時期已出現了歌手用歌聲為人們伴舞的形式。這就是第一次伴奏音樂與歌聲分離成為兩個獨立部分。
六十年代末期,盒式錄音機問世以後,左(L)右(R)立體聲磁帶可錄製兩個音源,一路是伴奏音樂,一路是人聲歌唱,人們可以用這種磁帶學習流行歌曲的演唱。當人們學會唱這首歌以後,人們就會關掉人聲這路通道,而通過話筒親自演唱這首歌曲。這種娛樂活動首先在日本流行起來,日本人將此稱為KARAOKE娛樂遊戲,KARA是日本語“空”的意思,OKE是英文交響樂的縮寫。所以說KARAOKE遊戲是日本人發明的。
這種KARAOKE遊戲在日本迅速流行起來,在社會上引起很大風波。在一些酒吧、咖啡廳、歌舞廳,老闆就辭掉了原來的樂隊,而採用一套音響設備。這樣就受到大批電聲樂隊的不滿,他們向娛樂圈和KARAOKE生產廠家提出抗議。但是在按經濟規律辦事的日本,這些都是無濟於事的。這些樂隊只好轉業到廣告業和電視劇製作業中去了。
七十年代初期,錄像機出現以後,用圖像畫面來解釋歌曲的意境,形成了聽覺視覺並舉的綜合藝術系統,並且有字幕的提示(利用歌詞鑲邊、變色的方法)。
七十年代末期,雷射影碟機問世以後,這種設備都是數字電路,所以它的音頻信號和視頻信號要比錄音機和錄像機有很大的提高。
影碟機和影碟的特點是頻率回響寬,噪聲低,失真度小,使音頻和視頻都達到了專業級的水準。
八十年代末期,中國才出現了歌舞廳。KARAOKE闖入中國的時間較晚,但是發展卻很迅速。1988年,北京出現了歌舞廳。當時,有些飯店、酒樓,餐廳,白天進行餐飲營業,晚上,邀請專業藝術團體樂隊,音響、歌手為客人演唱。1989年,北京出現了KARAOKE歌舞廳,1990年便發展為100家,1991年又發展為200家,1992年發展為400家。到1993年已發展為600家,直至1994年,歌廳、舞廳、KARAOKE廳、多功能廳,已達到800家。加上各單位,各系統對內開放的歌舞廳,北京共有千餘家。
KARAOKE包間起源於日本。在日本,有些中老年人,懷念自己青春時的美好時光,通過演唱舊時的歌曲,舒發懷舊的情感,但又不便於在眾人面前演唱,特為他們開闢了小型的KARAOKE包廂,使之如願。這種形式很快在日本流行起來,1991年,開始傳入中國。但在中國多為包間的形式。
1992年,有些歌舞廳加裝了攝像系統。用編輯機可把自己演唱的鏡頭投放在螢幕上。也可將它投影在螢幕的各種不同位置上。目前,北京不少歌舞廳可把客人演唱的歌曲,製成錄音磁帶和錄像帶,提供給演唱者。
【卡拉OK在各國和地區的風格】
日本:Karaoke的發源地在日本。Karaoke在日本很流行,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這種遊戲。
台灣:台灣是最早引進karaoke的地區之一,從80年代起,Karaoke就已在酒吧出現,遍布台灣各大中、小城市。
香港:多樣化。目前香港有800餘家Karaoke歌舞廳。一些大型歌舞廳有小型舞台、舞池,可以供搖滾樂隊演出,例如黑天鵝夜總會和宵夜中心等。同時,這些歌舞廳還可以放映大螢幕歌舞片,大享們還常常聘請影視明星同台娛樂演出,形成了多樣化的歌舞廳格局。
泰國:女性化。在泰國,飯店接酒吧,Karaoke歌舞廳一家接一家是泰國旅遊點的獨特景象,店內處處有笑容可掬的泰國女子服務。
菲律賓:日本化。近年來,菲律賓Karaoke酒吧猛增,服務員多以日本語待客,表現出地道的日本風味。
新加坡:家庭化。新加坡人不願當眾引吭高歌,故家庭Karaoke日益興旺,他們可以採用Karaoke設備在家中盡情地歡唱。
印尼:鄉俗化。一般Karaoke酒吧均為印尼歌曲,螢幕上打出的也是印尼文,甚至於伴舞也均為印居傳統舞蹈。
馬來西亞:普及化。在馬來西亞,Karaoke不僅在飯店、酒吧流行,而且在美容院、髮廊及商店等場所滲透,到處都可見Karaoke娛樂的影子。
韓國:國有化。在韓國,由於一些Karaoke酒吧兼營色情,使韓國人對Karaoke產生牴觸心理。韓國政府曾限制進口Karaoke器材,海關也禁止進口日本語歌曲及磁帶。韓國人演唱的歌曲大都是韓國本國語歌曲。
中國大陸:各省會大都市中的歌舞廳、Karaoke廳都在千家以上,目前正在向中、小城市和鄉鎮發展,其規模構成世界最龐大的Karaoke市場。卡拉OK著作權授權許可已經在北京、雲南、新疆、陝西、江蘇、山東、福建、遼寧和廣東的數十個城市順利展開,並迅速向全國鋪開。廣東全省已有50家左右KTV企業向中國音像協會、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繳納著作權費。
【話筒的使用】
話筒是“卡拉OK”的傳聲媒介,更是通俗唱法必不可少的傳聲手段。話筒的使用,對通俗唱法演唱者顯得尤為重要。話筒可以擴大音量、放大優點,也可以破壞音色而暴露弱點。通俗唱法中有經驗的歌手,不僅會運用話筒來擴送聲音,還會運用話筒來表達感情,體現聲音運用技巧。話筒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關於音量。音量的大小控制是話筒使用的關鍵。一般來說音量要略微控制一些,即演唱者比平時不用話筒時演唱要音量小一些。這種控制的音量要保持高、中、低三個聲區的和諧統一,因為伴奏音樂始終調在一個音量強度上,如果三個聲區的音量不統一,便會在高音或低音出現或強或弱的聲音效果,就影響了歌曲的完整性。有的演唱者或高音較差,或低音較弱,亦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運用話筒離嘴的遠近來進行調節。這種調節還要視音響的靈敏度而定。另外,氣聲唱法的歌曲,必須將話筒靠近嘴邊,以便更能表現這種唱法的特色。
其二,關於呼吸。呼吸在話筒上的體現是十分靈敏的。尤其是對於靈敏度高的話筒,輕輕的呼吸通過話筒便發出較大的聲響。通俗唱法的歌曲中,有的歌曲需要有明顯的換氣聲,以幫助表達歌中的情緒,有的更是用氣聲為主的用嗓方法來演唱的。這類歌曲,呼吸不僅僅是換氣,而是歌唱情感表現的一部分。大部分歌曲,則都需用輕吸氣的方法來換氣,以免換氣聲大而破壞歌曲的流暢和諧,影響觀眾的欣賞情緒。
其三,關於咬字吐字。由於話筒的靈敏度,咬字過重便會發出“砰砰砰”的噪聲,尤其是“噴口”較重的字,如“背”“怕”“把”等字,字頭過重就會產生這種噪音。這個問題的解決可以多拿話筒進行練習,找到一個準確的角度及話筒與嘴唇的距離。一般是話筒與身體成45°角,這種姿態也比較隨意和自然。拿得太高手臂發僵,甚至擋住鼻子和臉部,拿太低聲音和咬字傳不出去,且拘謹。
【“卡拉OK”演唱時的定調】
一般來說任何歌曲的演唱,都應按曲譜上規定的調唱,因為一首歌曲的情緒與音調的高低有直接關係,作曲家們定的調,也正是演唱者最能發揮聲音的高度。若隨便降調或升調,都會影響歌曲的表現。但,初學歌唱或未經聲樂訓練的演唱者,往往調高了上不去。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降半個調或一個調。比如《千萬次地問》,原調是BA調,若擔心後面的高音上不去,可以降低半個或一個調,即唱G或BG調,以保證後面的高音唱好。
歌唱的改調,可以在“卡拉OK”設備中的變調控制系統中進行。一般來講,“卡拉OK”視盤上都沒有註明某一首歌曲的調,演唱者每演唱一首歌曲之前,都應提前試調,找到歌曲中的最高音,並進行試唱。若高了可降調,若低了可升調。這種可以升、降調的設備,叫做單機變調器。這種單機變調器,只要串接到音源輸出和揚聲器之間,便可以把錄音帶、錄像帶、鐳射唱盤及鐳射影碟的伴奏音樂任意轉換調,並且能保持原有歌曲的速度。
【“卡拉OK”的伴奏選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卡拉OK”伴奏帶的品種和形式也日趨多樣。一般常用的伴奏帶有以下四種:
第一種是“卡拉OK”錄音帶。這裡又分幾類:一類是最常用也是最早為我國歌迷熟悉和採用的一種遊戲帶,它採用兩軌雙聲道製成,一聲道為伴奏音樂,另一聲道為人聲演唱,立體聲效果比較好,是演唱會和比賽中常用的一種伴奏形式。它攜帶方便,適用於普通卡座式錄音機。還有一類是音聲多重盒式卡帶,即採用四聲軌製成,兩軌為立體音效卡拉OK伴奏曲,另兩軌為有人聲演唱和伴奏音樂的歌曲。這種盒式卡帶專門有為之相配套使用的音聲多重的錄音機,可以使初學者不但能很好地模仿原唱的技法,還可以欣賞到原唱的水平與風采。
第二種是“卡拉OK”錄像帶。這種“卡拉OK”錄像帶是配合放像機使用的遊戲帶,可以放出音樂伴奏和與之相吻合的畫面及變色字幕,以便隨時提示演唱者歌詞。
第三種是“卡拉OK”鐳射唱片(簡稱CD)。它是通過雷射及電子技術的精密組合製成的一種超高保真數字立體聲伴奏唱片,其立體聲效果比錄音帶更好。
第四種為“卡拉OK”鐳射影碟(簡稱LD),這是一種利用雷射技術和電子技術製作的聲像組合“卡拉OK”伴奏軟體,它的超高保真音響和高清晰度畫面,創造了一個聲像相諧的整體。它的音樂和畫面是將磁信號轉為光信號,不但能保持原有的清晰度,而且幾乎是永不磨損,永不衰減。
以上四種伴奏帶形式,只要有與之相配套的錄音機和音響、電視機便可使用。在購置這些設備時,最好能向音響專家諮詢,以避免出差錯。
【卡拉OK音箱的分頻】
現在大多數卡拉OK包房音箱採用的是單切分高頻方式。即:低音單元與功放間無任何元件,高音單元則接入12dB斜率分頻網路。這種方式的優點是結構簡單,低頻單元的全頻段都能得到較好的發揮。缺點是分頻點的銜接比較困難。
【卡拉ok軟體】
卡拉ok軟體是免費的錄音軟體,同時支持音頻編輯和音頻效果處理,軟體特性包括:
1、錄音,支持電平監控;
2、支持多種音頻檔案格式打開、保存;
3、音頻數據編輯(包括剪下、複製、貼上等十數種常用編輯操作);
4、十多種音頻處理效果;
5、方便易用的多文檔處理界面;
6、支持通過外掛程式擴充功能。
7、高保真的採樣率轉換。
8、支持多重剪貼簿以及剪貼簿預覽。
9、支持標記列表。
10、支持聲控錄音和直接錄音為WAV檔案。
11、支持可編排的定式錄音。
目前支持的檔案格式包括(全部均支持讀/寫):
1、PCM的WAV格式
2、ACM壓縮的WAV格式
3、MP3格式
4、Ogg Vorbis低比特率下高保真格式
5、MPC(Muse Pack)高比特率高保真音樂格式
6、Speex 語音編碼格式
7、FLAC無損壓縮格式
8、Windows Media Audio格式
9、視頻檔案中的音頻分離
【什麼是KTV】
ktv是Karaok TV 。Karaok是個日英文的雜名,Kara 是日文“空”的意思,OK是英文“無人伴奏樂隊”的縮寫,到了中國就演變成了“卡拉OK”。
KTV解釋為 televisiond 縮寫。ktv就是是Karaok TV(卡拉ok) ,中國原本是沒有什麼卡拉OK的,卡拉OK是咱們亞洲人的發明,由日本傳入港台,繼而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中國大陸。現在卡拉OK似乎不怎么流行了,取而代之的是KTV。
【卡拉OK和KTV有什麼區別】
卡拉OK和KTV的區別是拉OK一般是在大廳或者廣場上,和認識的不認識的一起,要別人幫你放歌,唱不好惹人笑,但是在KTV就不一樣了,是包間,只朋友在一起,大家在一起自己用電腦點歌,想放哪首放哪首,還可以按自己的愛好聽歌或者放DJ音樂跳舞,還可以開閃光燈配合,而且價格並不高,一般幾十元每小時每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