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
國審稻2003012,2000年廣西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品種來源
廣西玉林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博IIA×玉213
特徵特性
該品種屬感光型晚秈三系雜交水稻組合,全生育期118天,比對照博優903遲熟2天。株型集散適中,莖稈粗壯,耐肥抗倒,葉片厚直,分櫱力中等,穗大粒多,後期耐寒性強,不早衰,青枝臘稈,熟相好。每畝有效穗數17.4萬,株高113.8厘米,穗長23.2厘米,平均每穗總粒數141.6粒,結實率78%,千粒重25.8克。抗性:葉瘟6級(變幅5~7),穗瘟6級(變幅3~9),穗瘟損失率66.6%,白葉枯病8級(變幅7~9),褐飛虱8級(變幅7~9)。米質主要指稱:整精米率59.1%,長寬比2.6,堊白率67.5%,堊白度9.8%,膠稠度52.5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9.9%。 產量表現:2000年參加華南晚秈組區試,平均畝產511.47公斤,分別比對照博優903(CK1)、粳秈89(CK2)增產9.62%和8.48%,達極顯著水平;2001年續試平均畝產493.29公斤,比對照博優903增產12.66%,達極顯著水平;2001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36.56公斤,比對照博優903增產2.39%。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分櫱壯秧。一般在7月1~5日播種,畝秧田播種量10~12.5公斤。秧齡20~25天;2、合理密植。插植規格23×13厘米,每穴插1~2粒穀苗,每畝基本苗8~10萬;3、科學肥水管理。施肥採用前重、中穩、後補的方法,畝施純氮12.5~15公斤,氮、磷、鉀按1:0.7:1的比例搭配使用,增施有機肥。水份管理採取淺水回青、分櫱,中期露、曬田,抽穗乾濕交替到黃熟;4、病蟲防治。加強稻瘟病、白葉枯病及褐飛虱等病蟲的防治。 制種技術要點:1、播期、播差期。在廣西一般採用春制,12月底或次年1月初播種。父母本葉差6.5~7.0葉。2、插植規格。父母本行比2:14,父本行株距按20×17厘米,母本按17×10厘米,每空插2粒穀苗;3、適時噴施“九二○”。母本抽穗20~25%時開始噴施“九二○”,每畝噴8~10克。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屬感光型晚秈三系雜交水稻組合,全生育期118天,比對照博優903遲熟2天。莖稈粗壯,耐肥抗倒,產量高,不抗稻瘟病、白葉枯病及褐飛虱。適宜在廣東和廣西中南部、福建省南部及海南省稻瘟病和白葉枯病輕發地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稻2003013 作物種類:稻 品種名稱:中津1號(原名:中作9714) 選育單位:中國農科院作物所 品種來源:中作321×丹繁4號 特徵特性:該品種屬常規粳型水稻品種,全生育期平均為172天,與對照中作93相當。每畝有效穗數22.5萬,株高103厘米,株型緊湊,劍葉直立較長,葉下禾,莖桿堅韌,較耐肥抗倒,後期轉色好,穗長19.4厘米,平均每穗總粒數122.4粒,結實率91.6%,千粒重26.6克。抗性:苗瘟2級,葉瘟1級,葉瘟發病率0.9%,穗頸瘟3級,穗瘟發病率10.2%。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72.2%,堊白率34%,堊白度3.7%,膠稠度91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6.1%,米質較優。
產量表現
2000年參加北方稻區中作93熟期組區試,平均畝產547.2公斤,比對照中作93增產13.1%,不顯著;2001年續試,平均畝產578.9公斤,比對照中作93增產10.4%,不顯著;2001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6.9公斤,比對照中作93增產1.7%。
栽培要點
1、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防治惡苗病;
2、適時早播,稀播育壯秧。京津唐地區作一季春稻種植,宜4月上旬播種,盤育或旱育秧秧田播種量230~250公斤/畝;濕潤育秧播種量50~75公斤/畝,秧齡35~45天;
3、適時移栽,合理密植。5月下旬移栽,栽插行株距規格為27×13.5厘米,每穴3~4苗,畝基本苗6~8萬;
4、本田要施足底肥,全層施肥,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早施櫱肥促早發,增苗數和穗數,後期適當增施穗粒肥增粒重,做到前促、中控、後補,每畝總施肥量為純氮15公斤,磷10公斤,鉀5公斤;
5、防治病蟲。注意防治各類螟蟲和稻飛虱危害。
種植區域
該品種屬常規粳型水稻品種,全生育期平均為172天,豐產穩產,中抗稻瘟病,米質較優。適宜在北京、天津、河北省東部和中北部稻區作一季春稻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