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信任稀薄的時代,慈善危機在很大程度上是源於信任危機。在信息不對稱、缺乏監管的格局下,老百姓將善款直接捐贈給患者家屬,不僅不利於慈善公開透明,還可能讓一些作偽者有機可乘,甚至還出現過家屬拿錢離開,而患兒卻沒有得到救助的情形。由此觀之,民間救濟也需要納入專業化、規範化軌道,以呵護民眾難能可貴的愛心與善意。
大病大災單純依靠民間力量的社會救濟顯然不是長久之道,只有將公共部門的“制度補血”和市場機制下的商業保險有機結合,才能健全社會支持網路,弱勢群體才不會陷入孤立無援的邊緣化境地。
“人肉沙包”讓人們見證了一位年輕父親的愛與痛,“博眼球求助”層出不窮則讓人們見證了社會治理的短板與不足。健全社會保障和大病救助制度,鼓勵老百姓從風險防範的角度出發購買商業保險,將政府、市場、社會三方合力,才能減少弱勢群體“無錢看病”的悲苦與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