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南馬莊村位於汾陽縣城西南三十五華里,屬黃土高原丘陵地帶。西與楊寨、石莊等山區接壤,東與三泉以西平川接壤,為出入山區的必經之路。
南馬莊村名的由來
南馬莊村,原名永安堡,後改名為南馬莊。關於南馬莊村名的由來,傳說中有段故事。村子離河遠,地下水很深,人們因長期吃水的困擾,因此有“有女不嫁馬莊村,河又遠來井又深,把住轆轤把罵媒人”的說法。
傳說隋朝末年,唐王李世民師出太原打天下,首戰告捷,奪取隋朝名城西河縣(汾陽)。李唐信奉佛教,在西河縣一帶建了許多寺廟,其中有一座叫“妙覺寺”,就建在了南馬莊村東頭(在妙覺寺的舊址蓋起了新學校)。寺內香火十分興旺,有許多善男信女來此朝佛禮拜。
眼見這一帶地方有大面積能開荒種田的黃土山坡,還有許多草木叢生的山樑溝窪,可以墾田養畜。雖然缺水,但見妙覺寺里鑿下的井,水源充足,吃水不成問題。
因此便有了在這裡立業成家的想法。此後,周圍的山裡人逐漸向妙覺寺周圍搬遷。於是,漸漸形成南馬莊的東頭段家巷、長巷等街,但沒有一個統一個村名。
到了明朝後期,東頭有個名叫張棣元的人,考取了“進士”。出仕升官富發起來後,出於對家鄉的深厚感情,便竭盡全力建設家鄉。
他首先為自己並幫助張姓族人,建起了“鐵裹門”、“南宅”、“公宅”、“黑大門”等多處深宅大院,為了光宗耀祖、村名遠播,仿照北京一座“仕牌樓”的樣式,聘得能工巧匠,在南馬莊村東頭村口處,建起一座後來人傳說在華北僅有兩座精緻、純粹是使用青磚石灰砌起來的大牌樓。據說,張進士晚年,滿清入關,明室江山危在旦夕,老進士憂國憂民,為保家衛國,毅然舉起反清的大旗,反對異族人的侵略。
為保得一方平安,他發動一切人力、物力,連年施工,沿村邊的周圍構築了高大的堡牆並設有東南西北四門,南馬莊村便成了可以四門緊閉的高大的土城堡,命名為“永安堡”。
還在村北和尚塋以東兩條深溝之間的高墚建起了山寨,此山寨的遺址雖已開墾種田,地名就叫“寨上”。但此地仍然成四方形,周圍直立陡峭、易守難攻。村里深挖地道數條(遺蹟還在),還自煉生鐵打造兵器。
憑藉村里居高臨下、易守難攻的有利地形,和打到家門口的清兵頑強地相持搏鬥。據說來犯的小股清兵,曾多次被擊潰在東門外的“反子坡”下。最後張進士終因勢孤力單寡不敵眾而致土城失守,被清兵所擄。
張進士被俘後死不辱節,被清兵殺害。其頭顱被清兵懸於城樓,其無頭屍體由張家人偷運回村。家人為張進士打造了一個銀腦袋,與無頭屍秘密埋葬於村外某處墳瑩。舊時常聽到張進士墓被盜的訊息,至今銀腦袋是否還在?究竟埋在何處?這也許永遠是一個謎!
清兵殺了張進士,占據了“永安堡”,看到這裡地域寬廣,山水宜人,有大片良田沃土,還有不少綠草灘。村外的大車路直通汾陽城,交通便利,就取“永安堡”被平、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之義,與汾陽城東的另一處養馬地“東西馬寨”相呼應,改“永安堡”為南、北馬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