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歷史 上這裡過去是兵家必爭之地,這裡又成了商家必爭之地,已有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10多個大企業、大財團在這裡落戶。
南門村憑藉獨特的區位優勢,經濟和社會獲得協調發展,村民們絕大多數住上了三四層的小洋樓,家家都有電話、電視、冰櫃、洗水機。
改革開放後,南門大變樣。這裡人傑地靈。村民許炎蓮,是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她靠飼養烏雞發家,如今擁有資產數百萬元。她致富後,積極扶持村民。村民鍾冬梅,幾年前還難以餬口。在許炎蓮的扶持下,生活一天天好起來,年養烏雞4000羽,孵化雛雞10萬羽,年收入達6萬元。10多年來,許炎蓮累計藉資200多萬元扶持全縣500多特困戶發展生產,使他們擺脫貧困過上了小康生活。人們稱讚許炎蓮為井岡山下的扶貧“女狀元”。
發展途徑
南門村 借地生財,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走自己的發展路子,已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組一品的特色產業。建築業、運輸搬運業、蔬菜種植業、生豬和烏雞養殖業等,正是這些各具特色、經營有方的特色產業,為南門村建設小康文明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南門小康村街道平坦寬闊,街道兩旁有花園、路燈。小康村裡有學校、幼稚園、中心廣場、物業管理中心等,幾乎家家安裝電話。今天的南門村,二三十萬元一輛的小車在村里不算稀奇。他們用的能源是潔淨的電、沼氣。全村家家都建有沼氣池,實現畜禽圈養——糞便入池——沼液還田的良性循環。過去村民玩麻將、打撲克,現在玩電腦、唱卡拉OK,看村民自編自演的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