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留村[山東海陽市徐家店鎮下轄村]

南留村[山東海陽市徐家店鎮下轄村]

南留村位於海陽市北部,地處東經121°07′,北緯37°07′。東西與取水崖村、油坊村山泊相連,南北與迎駕山村、康家河村隔山相望。原屬山西頭鄉,2000年12月撤山西頭鄉後,隸屬徐家店鎮。西距鎮政府駐地15公里,南距市政府駐地60公里。 全村轄區面積5平方公里,耕地106.7公頃,其中水澆地23.3公頃,果園2.7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花生、蘋果、蔬菜等。 2002年,有269戶,773人。有孫、呂、孟等3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孫姓,占90%。 195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萬元。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6萬元。200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94萬元,人均純收入3320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是38%、51%、11%。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41年春本村解放。1942年春日軍掃蕩進村,用刺刀捅死村民2人,丟到井裡淹死2人,開槍打死2人,抓走1人。同年冬日軍膠東大掃蕩,用刺刀刺死村民4人,打斷腿的1人,開槍打死2人,用辣椒水灌死1人,輪姦婦女1人。1947年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膠東,來村抓去3人,搶走騾子4頭,燒掉公糧5000餘斤。1956年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不久轉為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村名由來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孫姓先祖欲擇地而居,途經棲霞縣,友人留其在桃村落戶,孫姓謝絕,行至此地建村。為紀念友情,命村名為難留。後因處桃村之南,遂改稱南留村。另一說,明嘉靖年間,孫姓來此定居,在今村北5公里處住了兩天,因周圍河灣中青蛙極多,且在夜間鳴叫,響聲徹天,使人整夜難眠,於是又往南走了幾里才留下,故命村名南留 後來呂姓兄弟倆闖關東,走到本村,被勸留下,並割了村西北角給他們,而在此定居。

經濟發展

南留村[山東海陽市徐家店鎮下轄村] 南留村[山東海陽市徐家店鎮下轄村]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50公斤,總產24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比1978年增長了100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465公斤,總產50.3萬公斤。
1999年,村民投資5萬元,購進奶牛10頭,每頭常年收入5000元左右。2002年,第一產業總收入304.5萬元,其中農業185萬元,畜牧養殖業100萬元,林業3.5萬元,其它16萬元。
第二產業建國前,本村僅有網扣加工,收入微薄。1951年,辦起豆腐坊,以後又辦起粉坊、油坊,規模都不大。1978年,辦起刺繡廠、地毯廠、麵粉加工廠。1994年,辦起小機械廠,工人10名,固定資產30萬元,當年利稅7萬元。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00人,收入402萬元。其中工業387萬元,建築業15萬元。
第三產業改革開放後,本村先後辦起了理髮店、商店、電焊部等。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40人,收入87.5萬元,其中運輸業86萬元,商飲業1.5萬元。

組織建設

南留村[山東海陽市徐家店鎮下轄村] 南留村[山東海陽市徐家店鎮下轄村]

1941年春,呂卓章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同年,成立黨小組,呂卓章任黨小組長。1941年冬至1942年春,發展黨員5名。1942年4月,成立黨支部,呂卓章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的領導下,村里成立起互助組,並先後開展了反特、反奸、反惡霸鬥爭。組織10餘人隨軍參加萬第討伐趙保原戰鬥,組5人的擔架隊南下支援前線。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13人。2002年,全村有黨員12人。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呂卓章、孫洪太、孫洪田、孫中漢、孫中剛、孫桂法、孫洪仙、孫中荀、孫忠孝、孫忠波、孫朋仙、孫成敏。
1942年4月,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孫吉尚、孫吉清、孫中桂、孫中漢、孫洪田、孫福國、
孫桂法、孫洪仙、孫中荀、孫忠波、孫朋仙、孫成敏。

文教科技

1941年,成立南留初級國小。1949年,與油坊村聯合成立南留完全國小
,教師2人,學生80餘人。自建國至2002年,本村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25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糧食100公斤左右,難以維持生計。建國後,村民生
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人均糧食180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200公斤,總收入3
0萬元。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由建國前的不足4平方米,擴大到17平方米,全村有各
種運輸車輛150輛,機車76輛,電話120部,彩電200台,電冰櫃56台,洗衣機6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