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的16堂佛學課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一本拂拭心靈塵埃的智慧讀本,一冊助你修身立命的塵世經書
為什麼生活中錦衣玉食,卻難掩性靈的躁動不安?
為什麼事業上節節攀升,卻難抵身後的是非糾纏?
學習南懷瑾的16堂佛學課,聆聽來自佛門淨土的般若智慧!

作者簡介

張笑恆,暢銷書作家。其豐富的個人閱歷、縝密細膩的筆法和一針見血的筆觸,總能給讀者帶來欲罷不能、直呼過癮的閱讀體驗。目前已經出版了《北大哲學課》《北大人文課》《季羨林大師的人生哲理課》《南懷瑾大師的24堂國學課》《李叔同大師的人生歷練課》等。

媒體推薦

鳳凰傳媒、新浪讀書、台灣人生散步道、金陵晚報、香港文匯報等多家媒體聯合報導推薦!

圖書目錄

第一課慈悲心是修行的根本
1.佛本多情
2.為天下蒼生而忙
3.“婦人之仁”是真正慈悲的表露
4.同情弱者是天下最高的學問
5.沒錢也一樣能布施
6.樂施還要善施
第二課佛在平凡人間
1.在“家”修行才最難
2.吃飯穿衣也修行
3.神仙也要凡人做
4.平平凡凡才是真
5.佛就在你心裡
6.一臉佛氣絕非佛
第三課人生在世,只為“執念”而苦
1.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2.萬事不執著
3.一切眾生的“我執”
4.執著是一種妄念
5.執著佛法是虛妄
第四課忍耐一切不如意
1.向人叩頭,反被打,不生嗔恨
2.忍辱波羅蜜
3.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4.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5.不受磨鍊不成佛
6.忍辱負重不覺苦
第五課不過於追求圓滿
1.有缺陷才是圓滿
2.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
3.把缺陷當做動力
4.永遠保持“初心”
第六課學佛是為了修必
1.始終保持內心的和諧
2.心不正,心不淨,人身就多病
3.心境是沒有界的
4.順境不沉迷,逆境能忍受
5.去除傲慢心
第七課放下得自在
1.放得下難,難得放下
2.上岸何須回頭
3.萬緣放下自逍遙
4.放下一切,是開始處
第八課做人做佛兩不誤
1.先學做人,再學做佛
2.肉眼、心眼、天眼
3.心佛眾生無差別
4.別讓“貪”字害了你
5.擺脫“嗔”的困擾
……
第九課在福報好的時候慢慢用
第十課心如明鏡,不惹塵埃
第十一課只有學問,沒有門派
第十二課自由自在佛,逍遙人世間
第十三課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第十四課真正的信仰是心靈的恭敬
第十五課解脫和悟道
第十六課參透生死,生命只在呼吸間

序言

南懷瑾先生於1918年出生在浙江樂清柳市的一個世代書香之家。他在青年時期就已經涉獵遍及諸子百家,精研四書五經,同時還會拳術、劍道等多種中國功夫。南懷瑾先生生前奔波教化30餘載,全力講述、印行傳統文化經典,著述達30餘種,其中關於佛家的有《如何修證佛法》、《金剛經說什麼》、《藥師經的濟世觀》、《圓覺經略說》等。
“禪宗大師”“宗教家”“大居士”“教授”“哲學家”以及“國學大師”,這些全都是人們對南懷瑾先生的稱謂。他還一度名列“台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榜。有人評價他說:“在當今這個時代環境裡,還有這樣一位眾所景仰的國學大師,奉獻自己的全部心力,繼續著孔聖、釋迦佛以來的偉大教化,薪火相傳,永不止息……”
有人認為,佛學是印度的產物,因此要想學正統的佛學,就要先從印度文化人手。對此,南先生表示:“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變遷,文字產生了很大的變動。即使孔子在世,親自來講《論語》,大家也可能聽不太懂。語言文字雖然有關,要緊的仍然是學問的本身……今日要研究佛學,只有在中國文化中去尋求。”
南懷瑾,這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大師,於2012年9月29日下午4時在蘇州太湖大學堂逝世,享年95歲。南先生已逝,但是他卻為我們留下了大量寶貴的精神遺產。他用現代的思想理念來解讀中國的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南懷瑾先生在講授佛學時,並非是枯燥地照搬佛家的經典,而是結合實際,並適時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讓佛家的思想變得生動形象、簡單易懂。南先生講佛學,不僅是教人如何學佛。也教人如何做人。
本書就南懷瑾先生的佛學觀點,結合一些小故事,期望讀者能從中更加了解南先生的佛學思想的真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