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水南街道玉地村

南平市水南街道玉地村

玉地村位於南平市東面,距316國道10公里,市中心約15公里,海拔620米,全村包括玉地村和其自然村——月洋自然村,土地總面積12600多畝,其中耕地968畝,林地面積8500畝,森林資源豐富,長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地理自然條件優越,自古以來盛產竹木,年產鮮竹筍600多噸,是南平市水南街道主要竹、木、鮮筍生產基地之一。該村共5個村民小組,截至2005年共有263戶,人口1016人。

概況

約有60%剩餘勞動力都已進城務工、創業或到外地打工,發展第一、二、三產業,村民從事第一、二、三產業之比約為5:2:3,為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200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55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4200元,糧食產量300多噸,鮮水果50多噸,村財政收入3萬元,經濟總收入和人均純收入均比1991年翻了一番。至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8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三年來增長48%達6100元,糧食產量降低為250多噸,水果產量增多為80多噸,村財政收入穩步上升。

南平市水南街道玉地村 南平市水南街道玉地村

至2005年,村莊內各主要街道鋪設了古色古香的石板路,家家通電,戶戶通自來水,戶戶通上了由村自己安裝的閉路電視,月洋新村戶戶安裝了南平有線電視,有95%的村民安裝了程控電話,80%村民購置了行動電話,有16戶村民購置了運輸車輛,2戶村民購置了小車,80%的村民購置了機車。

玉地新村 玉地新村

至2008年,村莊鋪設了水泥公路直達市區,大大縮小的城鄉距離,交通便利,到市中心車程約為28分鐘。讓原來南平市四個街道中最遠的一個交區之一,變得真正意義上的交區,不在被交通所困。

早在2004年玉地村就有了讓全村人走出去,在市區謀得自己的蝸居的構想。掀起了在家靠山,在外靠勤,家中有房,外面也有居的思潮。全村人團結一致,努力工作,艱苦創業,為在市區蝸居的目標奮鬥。在2008年月洋自然村村民率先入住市郊新房,2009年玉地村在新城中心建起五座高樓,將讓全村在2010年到來之跡入住新房,實現多年來的夢想。

此舉正與我國上海世博會主題不謀而合,better city ,better life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文化遺產

一、1979年下半年,在東坑鄉 玉地村調查,發現宋理學家羅從彥墓。

二、南平市延平區楊龜山祠

楊時,字中主,號龜山先生。著名理學家,道南學派創始人。清康熙帝親筆為其題寫“程氏正宗”的匾額。

楊龜山祠,坐落在南平市延平區水南街道玉地村內。始建於崇禎三年,不幸於1986年9月燒毀。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下,經南平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批准,楊氏後裔踴躍籌資於1994年10月在原址重建。坐南朝北,正門向東,占地面積600平方米,採用石柱、琉璃瓦、水泥、木材結構,1997年7月竣工,正式對外開放。

紀念館正門 紀念館正門

祠記憶體有1706年康熙皇帝賜給該祠堂的御筆楷書“程氏正宗”四個大字,大堂供祀“文靖龜山先生神位”,左、右為“清白流風”、“程門立雪”匾額,石柱刻歷代名人對聯,如“斯文上續三千載,吾道南來第一家”,“漢廷清節高千古,宋代儒宗冠四賢”,左廂房為“龜山文物室”;大堂左右是“仁、義、禮、智”四大房紀念堂。每年農曆二丁日,楊氏後裔祭祀活動。該祠己成為本地域學校、社會團體參觀教育的基地。

南平市水南街道玉地村 南平市水南街道玉地村

1997年8月,延平區文化局將該祠定為“楊龜山紀念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