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創新
1997年8月,藍白夾雜的1路公車行駛在南安市區的新華街上,開創了泉州各縣市區首條市區公交線的先河。此後,公共運輸這個名詞,開始被千家萬戶所熟悉。
2004年8月,1路公車率先實行無人售票,南安成為泉州第一個開通無人售票公車的縣級市。從有人售票到無人售票,公共運輸開始了精細管理之路。
2005年8月1日,全市9條公交線路全部換成無人售票的“節約型公車”,南安成為全省首個市區公交線路全部實現無人售票的縣級市,精細管理經驗向全省推廣。
……
17年來,南安公共運輸發展在先行先試、持續創新的路上不斷前行。
1路車票價1元1天接收400多名乘客
1997年8月26日上午,南安市人民會堂前,鞭炮齊鳴,一輛藍白夾雜、車前掛著“熱烈慶祝市區第1路公交線路開通營運”紅字牌匾的嶄新1路公車緩緩啟動,身後5輛公車緊緊跟隨,從南安職專到市軸承廠行車一圈。這標誌著泉州各縣區首條市區公交線開通了。
作為當年的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1路公交的開通改變了很多人的觀念和出行選擇。
“當時市區內出行,主要靠滿街的人力三輪車、機車。”時任南安市公交公司負責人的楊滄濟說,300多輛的人力三輪車、機車摻雜在市區範圍內,市民搭乘最低2元起步。
1996年年底,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提議下,南安決定把發展市區1路公車納入1997年為民辦實事項目。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縣級市,公車該如何運作在當時並沒有“模板”可參照。通過摸索,南安決定先行採用公司籌建、個人集資承包、自負盈虧的方式,謀劃1路車投入運行。
“由私人購買車輛,公交公司進行統一管理。”楊滄濟說,私人購車必須按要求全部購買標準的統一外觀、19座中型客車,當年共有6個人購買了6輛公車。
票價1元,時間6時30分至19時,15分鐘一班,路線為南安職專到市軸承廠共6公里的路程,按21個站點停靠,首批公交人員進行管理培訓……準備工作就緒,只待8月26日。
在楊滄濟回憶中,運行首日乘客不多,市民也沒有站點意識,“招手即停、熱情服務”成為當時一大風景。
行駛在“鬧市區”的1路車逐漸“贏得”市民的喜愛,搭乘的人越來越多。“一周后,我們算了一下,一輛車一天可以接收400多名乘客。”楊滄濟說。
2002年,市公交公司不再讓公車由私人擁有,使用權等全部收歸公司所有。
無人售票
精細化管理經驗全省推廣
開通市區首條公交線路後,1998年南安開通了往溪美蓮塘的2路公車,1999年開通往美林玉葉的3路公車……2004年,南安市區已有9條公交線、50多輛公車。
售票員難招、燃油價格持續攀升、成本提升……一路發展而來,公交行業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其中運營成本負擔沉重成了急需解決的難題。
2004年4月,楊滄濟到上海出差,在搭乘上海的公車時,發現公交實行的是無人售票,沒有零錢的他只能把5元投進去。
“無人售票”的模式讓楊滄濟頗受啟發。回來後,他開始著手解決本地公交出現的難題。
“為節約運營成本,增加效益,公司特地開了幾次會議,研究‘無人售票’的實施辦法。”楊滄濟說,當時很多人不理解,持反對意見,經過反覆地宣傳和講解,大家才逐漸接受了這個理念。
2004年8月26日,時隔8年後,南安市公交公司再次作出了敢為人先的舉措:對1路公車實行無人售票,成為泉州第一個開通無人售票公車的縣級市。
“有6輛中型城市客車作為首批‘無人售票’公車,每輛車均配備了投幣箱、報站器、車內監控系統等新設施。”楊滄濟說,為了讓市民接受,公司提前近一個月在車上發放宣傳單。
至2005年8月1日,南安9條公交線路全部換成了無人售票的“節約型公車”,南安成為全省首個市區公交線路全部實現無人售票的縣級市。
“所有的公交線路推行無人售票後,共分流員工100多名,此舉不僅減少了公交公司的運輸成本,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而且也適應城市公共運輸發展的總體需求,提升了南安的城市品位。”省內媒體對南安公交實行“無人售票”給予充分肯定。
跨段辨識卡、IC卡付費系統、電子監管、GPS定位……南安公交不斷在創新上邁步前進。2007年8月,省建設廳組織各地人員到南安學習市區公交精細化管理經驗,並向全省進行推廣。
綠色交通
車輛情況
10.5米級插電混動公交20部(油電混合動力公交)
8.5米級公交30部(純電動公交)
8米級公交10部(柴油公交)
7.7米級20部(LNG動力公交)
7.8米級40部(柴油公交)
7米級40部(柴油25部,純電動公交15部)
6米級20部(LNG清潔能源)
6米級20部(柴油公交)
45輛LNG環保公車上路
從最初的1條線、6輛車,到現在的25條線路、200輛車,南安公交16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談到未來,現任南安公交公司經理陳錦燦表示,今後南安公交將向“低碳交通”、“綠色交通”發展。
“70輛LNG環保公車,大幅度降低了車輛尾氣排放量,節省燃油成本,提升乘坐舒適度。”陳錦燦說,今後公交公司還將加大對公交的投入,對老舊車輛進行更新,增加新能源公車,增加對線路車輛的投入,打造低耗能、順暢、便捷的公交系統,讓市民有一個更好的出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