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中國小教師禮儀規範

內容

1、著裝的禮儀:教師無論是在教育教學活動,還是公共場合,著裝都要體現職業特點:美觀大方,有時代感,受學生歡迎,符合教師身份; 2、儀容的禮儀:教師儀容要端正、莊重、斯文、雅氣。不濃妝艷抹;不佩戴款式誇張的耳環、項鍊等;不染彩色指甲;不將頭髮染成怪異顏色;
3、舉止的禮儀:坐姿須端莊、站姿應挺拔、行姿宜穩健;
4、社交的禮儀:尊重他人,禮貌待人;約束自己,自律自重;
5、參加聚會的禮儀:教師出席正式晚會,男教師以深色中山裝套裝、西服套裝,女教師以旗袍、連衣裙或西服套裙為宜;參加沙龍交流時不要離題萬里,浪費眾人寶貴時間;
6、網路的禮儀:教師在通過網路、簡訊等方式與他人交往時,應牢記教師身份;在使用網路語言時要尊重他人;留言板上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
7、進出校門的禮儀:進入校門主動向人問好;腳踏車(電瓶車)推行,機車、汽車慢行至指定存放處,整齊排放,離開校園主動道“再見”;
8、課堂的禮儀:進教室前準備好上課教材、教具,不攜帶通訊工具進課堂;講課不坐著、不靠著,也不過多來回走動;多用敬語“請”字和尊敬手勢;目光關注每一個學生;不諷刺挖苦學生。
9、辦公室的禮儀:舉止規範,談吐文雅,遵守公德,文明辦公。不上網聊天,不玩遊戲,不下載娛樂影視片。
10、打電話的禮儀:上班時間不煲電話,接電話宜內容簡潔,聲音適度。
11、與學生交往的禮儀:微笑交談,平等溝通。
12、與家長交往的禮儀:接待家長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去有送聲。
13、家訪的禮儀:家訪前應寫便條或打電話預約,把家訪內容告訴家長。切忌“登門告狀”。
14、升旗的禮儀:脫帽、摘墨鏡,規範立正。
15、會場的禮儀:手機置靜音或關閉,不接聽手機、不傳送和閱讀簡訊。

解讀

不能穿吊帶和短裙

《建議》指出,教師著裝要“忌髒、忌露、忌透、忌短、忌緊、忌異”等 “六忌”:1、忌髒。即忌懶於換洗衣服而使衣服皺皺巴巴;2、忌露。即不宜身穿露胸、露肩、露背、露腰以及暴露大腿的服裝;3、忌透。即外穿的衣服不能過於單薄透明,不外穿吊帶衫;4、忌短。即不能穿著過於短小的服裝,不應將肌體部位暴露出來;5、忌緊。即不宜穿著緊緊地包裹自己身體的服裝;6、忌異。忌著裝過分怪異、色彩過於艷麗。另外還指出教師不能濃妝艷抹,不佩戴誇張的耳環、項鍊等飾物,不能染指甲和頭髮。

教師坐姿忌叉腿或滿座

《建議》特別是對教師的坐姿提出“五忌”: 1、忌爭先。在落座時不能搶在外賓、長輩、女士之前入座;2、忌滿座。坐在椅子上,切不可將整個椅面坐滿,也不要仰在椅背上;3、忌叉腿。女教師可以雙腿併攏或交叉斜向一側,男教師則可以平踏在地上,雙膝稍微分開;4、忌亂伸。坐定之後,不要讓腳四處亂伸,或是亂抖不止;5、忌先走。離座時,應當合禮而有序。如辭行之時,當先則先;送客之時,該後則後。

反響

老師就該端莊典雅

對於規範老師禮儀的做法,很多家長都投了贊成票。“現在年輕老師很多,很多老師穿著時髦,甚至前衛。其實老師就應該穿著得體,端莊典押他們和孩子每天直接接觸,如果老師穿著過於時髦,或舉止隨便,對孩子來說很可能產生示範效應,從而誤導孩子的審美。”一位國小四年級家長說。

別給老師戴“鐐銬”

採訪中,一位80後女教師告訴記者,自己很喜歡教師這個工作,每天去學校準備衣服時都會特別注意,尤其避免暴露誇張的服飾。“不過也不能說一旦成為教師就失去了正常人的生活,在什麼時候都不能穿吊帶、穿涼拖吧。”
“真實生活中,老師很多時候都會顧全大局,不會過多地去訴說自己的委屈或者看法,但是網路現在已經成為很多人表達自己的平台,現在教師規範連老師網路行為都要加以約束,是不是要把老師給憋死啊?”採訪中,一位中學老師直言不諱。

《建議》制定內幕

細化禮儀規範
源於政協委員提案
“我很滿意!沒想到我的提案,市教育局如此重視,這么快就有了回音。”南京市政協委員畢大容介紹,他今年提交了一份提案,希望市教育局在現有的《南京市中國小教師禮儀規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中國小教師職業著裝、儀容儀表等禮儀規範,方便老師平時對照使用。
原來,作為政協委員的畢大容有一次去接孩子放學,正好看到一個穿著吊帶衫的老師蹲下來給孩子繫鞋帶,衣服很低胸,可以透過領子看到內衣。“我當時就覺得不太雅觀,畢竟‘為人師表’,老師穿得太露了對孩子會有不好的影響,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有可能去效仿。”對於老師的禮儀問題,畢大容專門到一些學校做了調研並發現了一些問題。在今年的南京市“兩會”上,畢大容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南京市教育局在現有的《南京市中國小教師禮儀規範》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中國小教師禮儀規範。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張生說,這本禮儀建議將作為新教師上崗前研讀的第一課,成為每一位教師案頭的必修本。“不過我們並不是要用這個建議去過多限制教師的自由,只是希望教師們能夠用這個建議經常提醒自己是一名教師,太過個性的服裝打扮是否適合在學生面前表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