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目擊記

簡介

七七事變後一個月,記述者奉召自法返國,參加了上海的淞滬戰爭和一九三七年末的南京保衛戰。不幸的是日軍以野蠻人而加上文明的智慧與武器,記述者們打敗了。而記述者則躲在廟裡——南京雞鳴寺,裝了八個月的假和尚,才逃出了虎口歸隊。從而編寫了《南京大屠殺目擊記》這本書。

內容

日本隱瞞南京大屠殺
這裡記述者有一個感想兼感慨!
三十年來台灣的出版界都走“現實路線”。抗戰勝利了,抗戰過去了,還寫它幹啥子?新的問題還多著呢。一個不寫,一個不看,致使南京大屠殺的紀實,只有郭歧的《南京大屠殺》和記述者的兩本書《空門行腳》、《還俗記》,大家都當小說看,並無敵愾同讎的心情,也無痛定思痛的意識。南京大屠殺的經過,不要說青年人,就連五六十歲的中老年長者,誰還關心呢?
日本人更自私,其隱瞞南京大屠殺的事實,並不自今日始。十餘年前日本《產經新聞》,擬出版一部八十年的秘錄,曾到台灣約了二十一位中方編輯委員,記述者是第二十名,末座是一位中尉排長。記述者看到那張名單,覺得非常的慶幸,雖然記述者是倒數第二名,還有一位背榜的中尉排長。
記述者當時慶幸的是既有抗戰當年的中尉排長,則在大著作中必定會穿插些小故事,所以將記述者在南京陷敵後的見聞,寫得有聲有色,以供日方編輯採用。誰知付梓後,一字未提。
南京大屠殺發生於抗日初期一九三七年末,也就是國共二度合作的伊始。
南京大屠殺當然是日本暴行最顯著者,其實日本軍國主義者從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事件以來一連串的殘暴,真是罄竹難書。記述者所能記憶的不過是千百分之一而已!
在抗日戰爭初期,日軍暴行的照片,有三張最為世界各國所注目:一是一位中國老百姓跪在地上,眼睛被黑布蒙著,站在旁邊的一個日軍,正舉著武士刀作砍頭的架式。二是有十名左右中國老百姓,在挖土炕,準備一個個自己活埋,日軍正在監督著。三是躺在地上的一個中國老婦人的屍體,下身赤裸著,陰戶里插著一根樹枝。
這三張照片,當然完全是日本人自己拍下來的。日軍在南京大屠殺,據統計約有三十餘萬人,軍與民沒有太精確的區分,記述者想是一樣一半;或許被屠殺的百姓比被俘的軍人更多一點。南京當時是首都,也是人口超過百萬的特別市,雖然經過淞滬會戰的警覺和有計畫的疏散(公教人員及眷屬),本地居民還有不少留下的。圍城戰也經過了十天以上空隙,精壯的人或向西沿江而上,或向北渡江而走,也逃掉了一些,剩餘的完全是老弱婦孺,有其行不得也之苦。這些人大部被記述者方維持治安的執事人員,指定集中在南京市山系路新住宅區,這是一片廣大的新市區,可以容納一二十萬人。當時雖然未申明那是不設防地區,至少也曾經過萬國紅十字會出面處理,應是國際公法上公認的事實,一般說來是不應加以侵犯的。
在山西路劃定的難民區內,日軍的暴行真是罄竹難書。奸淫擄掠自不再話下。當著祖母強姦未成年的孫女,當著丈夫姦淫其妻女,都是最普遍現象。倒是有一段傳奇故事:一個少女藏在夾層的天花板里,居然躲過了浩劫,真可比《少女安妮的日記》。
安妮也是藏在古老建築的夾層房裡之間,可是記述者們那位少女卻藏在不到兩三尺高的天花板里,渡過四個月的難關。爾後因為漢奸組織了“大道政府”,日方也想買好民心,才結束這段公案。
做和尚親見日軍殺人
記述者所目睹的南京大屠殺,幾乎都在城外——沿長江一帶。敵軍是由金山街登入,繞到南京城南進攻。記述者所守護的光華門正首當其衝。敵軍攻擊重點既在城南,記述者所退卻的方向只好朝北,走出挹江門,到了長江江邊。由於渡江的船隻不足,記述者被擠落江中,再度游靠江岸。
記述者既失去部隊的掌握,只有沿江而下,到了上元門——也是南京沿江的一座城門。由於堅壁清野,所有沿江的民房都經破壞,只有上元門一所小廟名為永清寺,占地約六畝,而廟宇只有三小間。記述者投奔到那裡,為寺僧所收容,其中是三僧兩俗:兩位和尚都七十開外,一位是三十鋤頭的矮小徒弟;兩俗是一個七十開外的施主,一個是七十左右的老農——因茅屋被破壞而寄食寺中。
時間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下午三至五時之間,敵軍已追到上元門,沿江掃蕩,已殺死了不少國軍,又有鬼子兵數人來到廟外,見人就殺。在廟產六畝的石榴園中,遺屍就有四十六具。記述者們是躲在柴放里,四僧兩俗,因為記述者徹底換上了僧衣,也就排除入三僧之列。
日兵進入柴房,並未開槍,看見滿屋都是乾柴,便指著柴禾,要寺僧送兩擔柴禾,並指定記述者和那老農擔去,地點是上元門內。記述者們擔柴入城,看見有兩三萬被俘的中國士兵,兩手抱著頭部,擠坐在高低不平的地上。有少數中國炊事兵正在舉火燒飯,似乎是向供被俘者一頓飽飯,所以才需要相當數量的柴禾。記述者們放下柴禾後並未遭到為難,歸途已近冬季日短的黃昏,總算安全回到破寺。
爾後兩日,經過十數次的搜查,而且在寺門外又殺死了幾個躲竄的軍民。寺內的六人勉強渡過了第一道難關。記述者們躺在柴放的稻草上,經過漫長的日夜。第三天傍晚,來了個十名日軍,並沒有再進廟內,卻將石榴園裡的樹枝全砍走帶光,在戰慄中記述者們揣摩不出鬼子兵的用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