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表生地球化學研究所

南京大學表生地球化學研究所

南京大學表生地球化學研究所成立於1999年,研究所依託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並藉助其基礎地質學、岩石礦物和地球化學的學科優勢而發展。

簡介

南京大學表生地球化學研究所的學術團隊擁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團隊成員包括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和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者4人,如陳駿教授(南京大學校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副主任),鄭洪波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本研究所現任所長),季峻峰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南京大學表生地球化學研究所的學術目標,是以地球系統科學為理論指導,研究地球圈層相互作用中的關鍵地球化學循環和地球化學過程。以地球表面過程為研究對象,以元素、同位素、有機地球化學和礦物學為主要手段,研究地球巨觀環境演化的歷史、過程和機理,以及全球變化背景下的人類活動與環境變化之間的作用關係,認識、預測和減緩全球變化的發生趨勢。

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

1)地球表生環境演化機理與過程;

Cenozoic Evolution of Earth Environments
方向簡介
本方向在地球系統科學思想指導下, 研究地球表生環境演化的歷史記錄、規律和機理,為預測未來的變化趨勢提供科學依據。主要研究思路是以地球表面過程尤其是構造隆升、地貌演化、水系發育、大陸風化和氣候變遷及相互之間的關係為對象,以海陸結合為特色,以沉積物“從源到匯”的過程(剝蝕、風化、搬運、沉積)為主線,研究新生代地球巨觀環境格局(尤其是亞洲地區環境格局)的演化。
與本方向相關的大型國際合作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項目IGCP-581(亞洲河流的演化及其與構造、氣候和全球地球化學循環的聯繫,鄭洪波教授為首席科學家),綜合大洋鑽探計畫(即IODP, 鄭洪波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提交了航次建議書IODP Proposal 683,並且參與東京大學Ryuji Tada教授的IODP Proposal 605)。
研究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全球變化重大研究計畫”重點項目:“西崑侖山前盆地演化反映的青藏高原隆升和氣候變遷”(鄭洪波負責)。該項目瞄準青藏高原隆升及環境效應這一地球科學領域熱點問題,從西崑侖山山前盆地的沉積記錄入手,研究高原隆升的時代及其對亞洲內陸乾旱化發展和亞洲季風演化的影響。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全球變化重大研究計畫”重點項目:“長江中下游新生代沉積物源示蹤及其環境演化意義”(鄭洪波負責)。該項目利用礦物學、地球化學和同位素方法,對長江流域沉積物(現代和過去)進行物源示蹤,研究長江的地質歷史演化,回答母親河長江何時貫通形成,長江演化對生態文明有何影響。
研究隊伍
鄭洪波教授,季峻峰教授,劉連文副教授,周斌副教授,何忠博士以及研究生(鄭妍,賈軍濤,王敏傑,李玲,何夢穎,羅超,魏曉椿)。

2)表生地球化學循環與模擬;

Surficial Geochemical Cycles AndSimulation
方向簡介
本方向研究元素在地球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中的循環過程以及在全球氣候環境變化中的意義,主要運用地球化學手段,重點研究與化學風化、氣候變化有關的地球化學過程及地球化學指標體系,尤其是通過對陸地和海洋沉積物,大氣粉塵和氣溶膠,以及河流、湖泊、海洋水體的綜合研究,結合現代過程的多手段綜合觀測,建立數值模型,進行數值模擬,預測未來變化趨勢。
主要研究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全球變化重大研究計畫”重點項目:“黃土高原風塵來源、沉積和風化過程的地球化學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土壤和沉積物中鐵氧化物礦物的分布、成因與氣候乾濕變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全新世氣候突變事件形成機制的模擬研究 ”
研究隊伍
陳駿教授,季峻峰教授,劉連文副教授,陳暘副教授,王洪濤副教授。

3)生物有機地球化學;

Biological and Organic Geochemistry
方向簡介
本方向研究全球變化的生物過程,內容包括運用化石、生物標記物、元素碳、有機分子單體同位素以及分子生物學等多種手段,建立敏感、準確的反映氣候環境變化的生物有機地球化學指標,研究生物(包括微生物)對氣候環境變化的影響和回響機制。
研究內容包括:古溫度、古降雨和古植被的有機地球化學重建;現代環境中的生物有機地球化學過程;沉積物中特定生物標記物測年。
主要研究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黃土蝸牛化石的環境地球化學記錄”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利用單體化合物的氫同位素定量重建五千年來東亞季風降水變化”
研究隊伍
張朝暉教授,盛雪芬副教授,周斌副教授。

4)CO2地質與礦物封存技術;

Carbon Dioxide Geological and Mineral Storage
方向簡介
人類活動引起大氣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並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已成為二十一世紀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成為科學研究的前沿。目前,除了實施清潔能源機制和加大替代能源的使用之外,對二氧化碳進行大規模捕獲與儲存(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是減少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重要途徑。
本方向依託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綜合地學優勢,開展不同地質體與地質原料(岩體,礦物)的二氧化碳封存能力評價與封存試驗,編制中國地質與礦物二氧化碳路線圖,服務於應對全球變化的國家戰略。
研究項目
江蘇省創新學者攀登項目:“二氧化碳礦物封存過程中氣-水-岩相互作用的地球化學研究”(陳駿教授負責)。該項目針對礦物封存二氧化碳過程中的技術難點,尋找最優的加速礦物碳酸鹽化反應速率的方法以及產物結晶的控制條件,研發適合我國國情的礦物封存二氧化碳的關鍵技術。
研究隊伍
陳駿教授,季峻峰教授,鄭洪波教授,劉連文副教授,陳暘副教授,盛雪芬副教授,趙良博士以及研究生(何同、都凱、李子波、朱辰、李慧)。

5)環境地球化學。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方向簡介
本方向主要藉助地球化學手段,並與遙感、物探、化工等技術相結合,對現代表生環境進行生態評價與修復,研發環境修復材料和礦產勘探新技術。研究內容包括:生態環境(土壤、水、植被、大氣)中的元素分布、流域污染示蹤與生態修復、環境材料的研製、礦產資源的表生勘探技術。
主要研究項目
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南嶺重要金屬礦床成礦機理與找礦潛力預測”
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長江下遊河流和農田生態系統元素生態地球化學循環研究”
研究隊伍
陳駿教授,季峻峰教授,王洪濤副教授,趙良博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