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學術梯隊結構合理,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 7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5人,具有較強的團隊協作精神,治學嚴謹,研究力量較為雄厚。先後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3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9部,譯著50餘部(其中多為人文社會科學類理論譯著),各類各級獲獎成果20餘項。承擔的國家社科項目、省部級和國際合作科研項目有9項。研究領域
該學科的研究方向之一是翻譯理論研究,這是南京大學法語語言文學專業的傳統特色,歷史上何如教授、陳宗寶教授等在該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至今仍為國內法語界所稱道。現任學術帶頭人許鈞教授繼承並發揚了這一傳統,在翻譯基礎理論、翻譯批評和翻譯文化研究領域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他先後主持過國際合作與省部級項目9項,其中包括國家教委“八五”、“九五”、“十五”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和博士點基金重點項目,曾13次獲國家和省部級優秀成果獎,其中《文學翻譯的理論與實踐——翻譯對話錄》在對老一輩翻譯家的翻譯思想進行系統梳理的基礎上,對文學翻譯的基本問題進行了理論探討,具有較大創新性;專著《翻譯論》集作者數十年之功,對翻譯的理論問題進行了細緻、系統、全面的研究與探索,在國內譯學界產生了很大反響,於2006年獲江蘇省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並於2009年入選“改革開放以來南京大學有重要影響的學術著作”。同時,許鈞教授還將翻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主持翻譯的《杜拉斯文集》(16卷)獲全國第五屆外國文學優秀圖書一等獎。許鈞教授擔任全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和國際翻譯家聯盟科學文獻委員會委員等社會職務,在法國文學研究界和國際翻譯研究界具有一定影響。此外,劉雲虹的“翻譯批評研究”,高方的“現代中國文學在法國的翻譯與接受研究”,張曉明的“羅蘭·巴特文論在中國的翻譯與接受研究”,曹丹紅的“翻譯詩學”也頗具特色。獲取榮譽
該學科的研究方向之二是法國文學與文化研究。學術帶頭人劉成富教授於1994年獲巴黎第七大學博士學位。劉成富教授現任中國非洲問題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法語教學研究會理事,江蘇省外國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等職。2006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和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先後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承擔了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十五”規劃項目“20世紀法國‘反文學’研究及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文化身份與現當代法國文學”的研究。他主持的科研項目“法國‘新小說’研究”獲2001年全國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系列論文優秀獎;“20世紀法國現代派文學研究” 獲南京大學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獎。其代表性論文“文學本體變奏曲——現當代法國文學的一個新視角”、“試論薩特文學創作的‘互文性’”等在國內重要期刊發表後迅速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研究專著《20世紀法國“反文學”研究》出版後得到學界廣泛好評。此外,黃葒的“杜拉斯研究”,黃小彥的“盧梭德性思想研究”等也都具有明顯特色。該學科的研究方向之三是法語語言學與符號學研究。學術帶頭人張新木教授深入研究符號學,在法國《翻譯論壇》、加拿大Meta等國際學術刊物發表Approche semiologique de la traduction、Les signes sociaux et leur traduction等重要學術論文,特別是對羅蘭·巴特的符號學文論進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先後承擔了江蘇省社科“九五”規劃項目“巴特文論研究”與南京大學人文社科研究項目“法國文論研究”,承擔江蘇省社科“十五”規劃項目“符號學與文學”。於秀英副教授1998年獲巴黎第八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迄今已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了《論語言特性與人類行為》、De l'un au multiple等多篇論文,在20世紀法語語言學流派研究方面已經形成特色。擔任江蘇省社科“十五”規劃項目“當代西方語言學流派研究”第一合作研究人並承擔子課題“20世紀法語語言學流派”研究任務。2006年,張新木教授因在傳播與發揚法蘭西語言和文化領域所做的突出貢獻而榮膺法國政府頒發的“棕櫚教育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