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輪秋:鄧高如隨筆散文選

半輪秋:鄧高如隨筆散文選

《半輪秋:鄧高如隨筆散文選》內容簡介:一個人有責任讓自己過得色彩斑斕。環顧我們四周,高尚而色彩斑斕者,並不太多。因為生活的重負,因為種種的壓力,很多人囿於職業和職務的小圈子,加之金錢浸淫,愈來愈乾癟,愈來愈無趣,愈來愈喪失活力。鄧將軍絕非這樣的人,他能文能武,興趣廣泛,寫得一手好文章。現在他的作品集出版,可喜可賀。 如果你有充足的時間,當然是把所有的文章都讀一遍,我斷定你會很有收穫。如果你光陰有限,那么無論如何請讀讀有關鄧高如先生寫老父親的那幾篇文章。那種綿綿的暖意和練達的人情,那種發自內心的尊崇和恰到好處的調侃,那種對時代風雲的勾勒和對普通老百姓惟妙惟肖的摹寫,都讓你覺得目不識丁然威嚴慈和的鄧老爺子,微笑著端坐在了你面前。

內容簡介

《半輪秋:鄧高如隨筆散文選》:作者主要作品:《回眸》——1991年3月由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巴蜀鬼才魏明倫作序。這是一本新聞散文集,25萬字。至近部隊新聞工作者也甚為喜歡。
《中國人的情態》——1998年8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著名學者余秋雨作序。這是一本雜文集,15萬字,可以讓你感受到作者廣博的知識,辛辣的筆鋒,深邃的思考。一度足各書店的暢銷書。
《橫斷山夢》——1998年5月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與人合作。這是一本反映大西南解放之初,人民解放軍展開驚心動魄的剿匪鬥爭的歷史報告文學。25萬字,多少電視劇、電影引用過其中的情節、內容。此書一版再版,至今仍很暢銷。
《天變川康》(多次再版,後由出版社改名為《秘密使命》)——1999年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與人合作。26萬字,這是一本反映我地下工作者策劃劉義輝、鄧錫候、潘文華起義的長篇報告文學,有的情報部門把它作為學習教材,有的電視劇、電影也吸收其中不少情節資料。至今仍是熱門讀物。

媒體推薦

我過去一直認為,高如老弟的雜文寫得不如我,散文卻寫得比我強。現在看來,他的雜文和散文一樣,都寫得很有味道,平和中見高蹈,麻辣味中多回甜。
——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劇文學會會長 魏明倫
高如同專是短文高手。他把短文的寫作推向了一個境界,難怪過去《新華文摘》多有轉載,許多大中學校的閱讀教材,課文,也屢有選用,他的短文,恰 如微雕,玲瓏剔透,細技末節處很見功力,讓人玩味再三,愛不釋手。
——重慶市作家協會主席 黃濟人
鄧將軍的文章,清新中顯古樸,俏皮中見持重,知道含量高,社會閱歷史廣。這樣的厚重之作,難生。書中除雜文、散文外,碑文、楹聯、小品,也值得紅讀紅嚼。
——成都軍區政治部創作室主任 表山山
高如老師,是咱們軍中的大才子,又是將軍作家。其道德文章,很令人敬重。他的系列散文《鄧老太爺》、特寫《探子屠生》、《牛兒哞哞》等,我是讀了再讀,真的不失為當代文壇的精品。
——中國人民解放軍把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 柳建偉

圖書目錄

開篇
雜文如何經營
方圓之問
圓的魅力
你會答話嗎
曾皙會答話
轉得快
朦朧計
拜佛的艱難
“順桿爬”足戒
留有餘地
詞判中洋人
第三個W
書友
關門大吉
但說無妨
說態
說技
說小人
聰明累
另一種“藝術家”
話滿則過
媒子情形
帕帕拉茲
人生面對兩隻船
賽先生賽跑
解讀匿名信
弦外之音
鑼鼓聽音
豈能“換個說法”
“顛倒”的藝術
“足球熱”質疑
司農寺的教訓
征大宛與失荊州
神仙會提案
狗咬人也是新聞
吆喝的遐想
張敞畫眉別議
誰說洋人無嫉妒
彼此之誤
青山依舊
兒子要過聖誕節
錯出魅力來
想起了方孝孺
不忘“黑色記憶”
我要擁抱大姐
未成曲調先有情
大土若洋
輸得起么
我見青山多嫵媚
酷食者戒
雁過留聲
探子屠生
買票
野鳴
梅花落
凍桐花
劍膽琴心
都江堰的意義
燈火未滅
電視機前
買表
燕剪春風
梅花三弄
往事如煙
難忘白果園
月夜蛙聲
牛兒哞哞
娘在喚我
那捲兵書
燕子
狗哈貓
古鎮贊古
將飲茶
降使自東來
飛越大峽谷
植柳絮語
今日老山蘭
談花論木
歷盡風霜為花王
花相的品位
花膽之識
……
圍城管見
鄧老太爺
兩江衝浪
並蒂蓮開
後記

文摘

作家池莉小姐有文——《學說話》(見1996年第4期《隨筆》)。她認為,“說話始終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同行之間,不會說話,多少就要受點冷落和壓抑”云云。
我以為說話要得體、對路,固然不是一件容易事,但相對於“答話”、“對話”而言,卻只能算“小兒科”了。因為說話的“語境”畢竟要寬泛一些,而答話則常使人有人窄胡同之感。比如“吟對”之人就有體會,出上聯較易,而答下聯較難。1949年10月14日,國民黨又一次將殘存的“國民政府”遷設於重慶,張群見到周恩來脫口就是一句:“四川重慶成都”。周公明白,這不僅僅是三個地域名詞,而是一句別有用心的上聯,但一時苦思冥想也未答出針鋒相對的下聯來,終生引以為憾。
答話本是一種公眾語言行為,若過細分析,大約有三種情形。
一是“上問下答”。比如某領導到某地檢查工作,劈頭就問該地屬官:“轄區內社會治安如何?大中型企業經濟效益如何?”本來據實回答就是了,但有經驗的人又說,這樣回答“吃過大虧”!如何是好?附耳過來,我告訴你一道秘方——你記得戰國末期的宋玉嗎?對!就是那個小神童。他五六歲時,父親去郢都(楚國都城)辦事,數月未歸,時值中秋佳節,一輪明月高照,母親不禁潸然淚下,便問宋玉:“玉兒,你說是月亮離我們遠,還是郢都離我們遠呢?”宋玉答道:“當然是月亮離我們遠啦!孩兒只聽說有人從郢都來,卻從未聽說有人從月亮來。母親不必傷心,父親很快就會回來的。”果然,三天后,父親便回來了。其父又問:“玉兒,你說郢都比月亮離我們更近,是嗎?”宋玉不假思索地答道:“不對,郢都比月亮離我們更遠。”父親大惑不解,宋玉卻說:“舉頭見明月,不能見郢都。父親以後不要再去郢都了,免得母親和孩兒掛念。”同志哥,這故事你聽懂了嗎?就是說,你答話的內容左說右說、正說反說都不要緊,關鍵是一定要真正領會領導的意圖,說到心坎上,幫他解除憂愁。否則,你就是“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處事’要當心”啊!二是“下問上答”。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許多同志都處於一種l“鏈條環節”,你可能是某些人的下級,又同時可能是某些人的上I級。“下問上答”的責任,你也同樣可能承擔。比如,不識趣的下級向你要官職、待遇之類,這類東西曆來“彌足珍貴”,能隨便給;嗎?對這類答話,我再告訴你一條妙法,保證靈驗有餘。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劉邦分封功臣,文臣武將們都想趁此撈一把。而謀士兼“後勤部長”蕭何把這事看得最淡,結果所得位置最尊,封侯,任相國,食邑萬戶。眾功臣不服氣,對劉邦說:“臣等披堅執銳,多者百餘戰,小者數十合。而蕭何僅兼通文墨而已,未有汗馬功勞,為何位居群臣之上?”劉邦拉下臉來回答了這個問題:“你們見過打獵嗎?那追殺野獸狡兔的是什麼呢?獵狗也!而放獵狗去完成追殺任務的又是什麼呢?獵人也!你們不過是跑得最歡的‘功狗’罷了,而那蕭何卻是指揮你們去完成追殺任務的‘功人’哩,如何比得!”看看,這生動有趣的回答告訴了你這樣一個道理:那既做了重要工作而又不伸手要這要那的,則是“功人”了;雖做過一點工作卻討官要爵的,活該遭訓了,其智慧、情操也與“功人”差得遠呢!那些非分之想難道不該當頭一棒打回去嗎?
三是“平問平答”。你哥子巧言令色,且又手握大權,同行自然群起而攻之,使你處於一種“如芒在背”的境地。出現這種局面你又如何回答各種刁鑽古怪的問題呢?作家池莉告訴了你一個範例,可供參考——兩位著名的洋作家,一貫十分敵對。一次他們同去參加一個舞會,冤家路窄,兩人在花園小徑上迎面相撞了。其中一位站在小徑中間傲慢地說:“我絕不給一個無恥下流的流氓讓路!”另一位作家卻從小徑上退了下來,冷靜地說:“我卻讓。”想一想,這個結局就可能給人造成這樣的聯想:自己不是“無恥下流的流氓”,而是別人。一句用心險惡的起問,得到的卻是倒打一耙的回敬!倒打一耙,反唇相譏,轉移視線,移花接木,難道不是用來保護攻訐自己的“平問平答”的有力武器嗎?
好了,三種對答算是三面鏡子,有染之人不妨“端袍撩帶”照一照!你看你像哪條。曾皙會答話
寫完《你會答話嗎》,停筆四顧心茫然。隨手翻開《論語》,驀然發現孔子的學生曾皙就是答話的高手。 《先進篇》里說:一天,孔子的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於老師身旁。孔子一番“毋吾以也”地謙虛後,就動員弟子們談談各自的志向。
子路第一個發言。這個素有“軍事專家”美稱的學生坦率地說:要是給我一個“千乘之國”治理,它周邊環境並不安寧,內部還有饑荒,但我只要三年時間,就可以使這個國家的臣民英勇善戰,而且遵守禮儀。孔子聽後,譏諷地一笑。
接著,孔子又讓冉有發言。冉有說:一個方圓六七十里或更小一點的國家,讓我去治理,只要三年時間,這個國家就能達到溫飽水平,至於要讓人民懂得“禮樂”嘛,那就得另請高手了。顯然,冉有答話的口氣就小了許多。
孔子又讓公西華發言,公西華更謙虛了。他說:不敢講我能做什麼,但是願意學習。學什麼呢?比如在宗廟祭祀或與別國的盟會中,穿著禮服,做一個小小的司儀人。
最後,孔子讓曾皙發言了。正在彈琴的曾皙緩緩收住琴音,站起來不慌不忙地說:老師,我與他們三位所說的不一樣啊!接著講了一通什麼暮春時節,換上春衣,隨一群青少年去沂河裡洗洗澡,在舞台上吹吹風,然後一路唱著歌兒走回來之類的閒情淡話。
你可千萬別小看了曾皙的這番答話,此話正好說到了老師的心窩裡。於是孔子當即大加讚揚:“哈哈!我是支持曾皙觀點的!”

後記

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快要到來的時候,重慶出版集團要將我的部分雜文、散文、隨筆、特寫結集出書。巴蜀鬼才魏明倫親筆題寫了書名,全國著名女作家畢淑敏放下矜持,頭一遭為人撰寫了這篇序言,這都為這本獻禮的小冊子增色不少。
我始終認為,當今信息社會,絕不缺少文章看,而缺少的倒是機智精到之作。本書所選文章如何,當然還得請讀者自去品評了。但心裡只是想:現在官員、演員出書盛行,“吾師吾兄雅正”流行,你可千萬別戴上有色眼鏡,把《半輪秋》也看成這類附庸風雅之作,使它淪為掉進褲襠的黃泥團吧!
我的敝帚自珍是有根據的。當今社會,做官重於做文,我則做文重於做官。因我長期在部隊思想戰線做領導工作,別人為官不為文,我則為文淡為官。為此,有的領導認為我“不務正業”,難當大任。我卻泰然處之,並不計較什麼。隨著一篇一篇的文章不斷問世,我的“文名”確乎大於官名。如“鄧老太爺”系列散文和《文匯報》、《中青報》刊登的大量雜文,一發表就曾引起過轟動。多少年過去了,許多同代人還能說出它的篇目與內容。這原因,我想無非一是作者的“橫空出世”,二是這類文章確也真實地記錄和針砭了改革開放這個轉型時期的某些社會現象,故而讓人關注吧!

序言

認識鄧高如將軍,已有很多年。那時候,他還不是將軍。最先接觸的是聲音,尚不是將軍的鄧高如先生,把電話打到我家,以一個讀者身份,談對我第一部長篇小說的看法。具體談的是什麼,已漸漸淡去,但他的睿智和幽默,還有深厚的文學修養,給我留下了長久的印象。
後來,我讀到了鄧先生的很多文章,對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鄧將軍是我所認識的一位豐富多彩的軍人,這令人欽佩。我當過兵,知道軍營的嚴謹和莊重,這使得軍人在大眾的印象中,威嚴有餘,活潑有限。不過你要是到過鄧將軍家裡,這個印象就要修正。
因為是多年的朋友了,我結識了鄧將軍的妻子和兒子,曾幾次到他家中做客。除了書籍之外,繁茂的花鳥魚蟲令人目不暇接。我不內行,看不出品種有多么名貴,只見無論是上躥下跳的小狗,還是搖頭擺尾的龍魚,抑或搖曳生姿的水草,以至大智若愚的頑石,一概生機勃勃纖塵不染,讓人感嘆主人對它們的精心照料。這些動物植物,如同無言的證人,昭示著這家人熱愛生活富有情趣,快樂和睦。
一個人有責任讓自己過得色彩斑斕。環顧我們四周,高尚而色彩斑斕者,並不太多。因為生活的重負,因為種種的壓力,很多人囿於職業和職務的小圈子,加之金錢浸淫,愈來愈乾癟,愈來愈無趣,愈來愈喪失活力。鄧將軍絕非這樣的人,他能文能武,興趣廣泛,寫得一手好文章。現在他的作品集出版,可喜可賀。
如果你有充足的時間,當然是把所有的文章都讀一遍,我斷定你會很有收穫。如果你光陰有限,那么無論如何請讀讀有關鄧高如先生寫老父親的那幾篇文章。那種綿綿的暖意和練達的人情,那種發自內心的尊崇和恰到好處的調侃,那種對時代風雲的勾勒和對普通老百姓惟妙惟肖的摹寫,都讓你覺得目不識丁然威嚴慈和的鄧老爺子,微笑著端坐在了你面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