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然群落的概念
半自然群落是指受人為輕度干擾的自然群落或者是人工種植後經自然生長、 更新和演替所形成的群落。在城市的公園、 山體和森林公園中大量存在,屬於特殊的一類植物群落。與城市園林植物群落相比,半自然群落的物種比較豐富,喬灌草三層結構明顯,具有一定的生物多樣性和群落的穩定性,其物種對城市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在城市園林中的套用前景十分廣闊。
研究城市半自然群落可以把握地帶性群落的種類組成、 結構特點和更新演替規律,篩選部分生長良好、景觀效果好、適應性強的植物種套用到城市園林實踐,對於穩定的、景觀效果好的群落可以直接套用。在城市中發展半自然群落,有利於擺脫城市園林植物外來種比例過大、群落配置不合理、穩定性差、效益低等弊病。
半自然群落在城市園林中的套用
增加地帶性植被的運用
地帶性植被(tonalvegetation),又稱顯域植被,是指由水平或垂直的生物氣候帶決定或隨其變化的有規律分布的植物群落,因此,地帶性植被也被廣泛的稱為地帶性或顯域群落。地帶性植被是自然選擇、優勝劣汰的必然結果,具有3個特點:(1)具備自我平衡,互相維繫的生物鏈;(2)具備自然演化,自我更新的能力;(3)具備相應地貌和氣候,對正常的自然災害有自我適應和自我恢復的能力。
在地帶性植被中蘊含著豐富的鄉土樹種,其中還包括一些野生觀賞植物。鄉土樹種即當地土生土長的樹種,是與當地的自然條件,尤其是氣候、土壤條件達成穩定平衡,對原產地環境具有天然的適應性的樹種。鄉土植物可以更好的適應當地環境,取得理想的景觀效果,能更好的直接反映當地的人文景觀、風俗人情,在城市園林項目建設中有很高的性價比,可穩定改善城市生態系統。但是目前在城市園林建設中,對鄉土樹種的套用還遠遠不夠。從楊學軍對155個城市綠化植物群落調查結果中發現,鄉土樹種出現率大於30%的只有樟樹一種,而楊永川和達良俊對上海128種鄉土樹種的調查也表明,鄉土樹種在上海城市園林綠化中套用很少。
提高生物多樣性、增加群落穩定性
生物多樣性是發揮群落生態綠地系統功能的前提,生物多樣性是在建設生態環境時群落穩定良好的主要內容之一,同時是構成自然景觀的主要要素。近年來,出現了在城市園林化建設中生物多樣性嚴重偏低的現象,這樣不僅導致景觀視覺效果差,而且群落穩定性也低。北京市露地栽培套用的樹木花草總計不過400種左右;廣州市70%以上的綠地,僅僅由35種樹組成;河南己經利用和剛剛利用的園林樹木有150種,僅占全省資源的13%左右。武漢、蘭州、昆明等地也存在類似情況。因此,針對我國城市園林建設中所存在的生物多樣性低、類型單調、結構簡單、功能單一、穩定性差、易退化及維持養護費用高等缺點,在建造城市園林的時儘量充分的利用鄉土植物,一來可以提高物種多樣性,改善群落類型單調、結構簡單的缺點,還可增加群落的穩定性、提高園林的美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