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島名稱
千島群島的名字譯成英語是(Kuril Islands),Kuril源於阿伊努語中的Kuril,意思是“雲”、“霧”,意思是“煙霧迷漫”。而日本人則稱“千島列島”,意思是“一千個島嶼”。群島上的火山很多,時常噴發形成煙霧迷漫的景象。而群島所在的海域也是大霧漫漫,常常籠罩在深沉的霧靄之中,同火山噴發、冒煙現象結合在一起,自然更是煙霧迷漫了。群島的名稱大概來源於此。
主權歸屬
千島群島為鄂霍次克海東南部的天然屏障,扼鄂霍次克海與太平洋的海上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史上日本與俄國圍繞千島群島展開了激烈的爭奪。1855年,俄日雙方決定,千島群島南部歸日本,北部屬俄國,庫頁島暫作懸案。1875年,兩國簽訂《樺太與千島群島北部互換條約》,將日占庫頁島南部與俄占千島群島北部相交換。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奪回換給俄羅斯的庫頁島南部,並奪得沙俄在遠東的大部分權益。1945年前蘇聯出兵東北,收復庫頁島南部與千島群島。
1945年《雅爾達協定》規定,整個千島群島交與前蘇聯,於是千島群島南部的庫納施爾島、伊圖魯普島、施科坦島和赫巴馬伊群島戰後便劃歸了前蘇聯,但日本未予以承認。通常所說的日俄領土爭端指的就是庫納施爾島、伊圖魯普島、施科坦島和赫巴馬伊群島四個地區的歸屬問題。這四個島嶼總面積約5000km²,俄羅斯稱之為“南千島群島”,日本稱之為“北方四島”。
冷戰結束後,由於國力衰微,俄海軍戰略由“遠洋進攻”轉為“近海防禦”,俄太平洋艦隊由中太平洋及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島至白令海,收縮至鄂霍次克海及千島群島外側。同時還關閉了千島群島上的部分海軍基地,駐軍人數也大為減少。然而,最近幾年,為恢復海軍強國的地位,俄開始加強千島群島的軍事實力。俄軍總參謀長2002年在對遠東地區視察之後決定增加千島群島駐軍,重新開放被關閉的軍事基地。同時,俄軍還多次在千島群島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千島群島重新成為俄羅斯遠東基地群中的重要橋頭堡。
18-19世紀沙俄向千島群島擴張
清軍對俄軍的雅克薩之戰與尼布楚條約暫時擋住了沙俄軍隊對中國(清朝)外興安嶺以南和黑龍江流域領土的侵略,沙俄侵略軍轉向東北,於1697-1698年侵占堪察加半島。1697年,沙俄哥薩克軍在堪察加海岸伊齊亞河畔的一個部落,發現了1694年從日本大阪駛往江戶途中的船遇險而漂流來此被土著居民營救出來的日本船老大傳兵衛,並於1701年12月把他送到莫斯科——聖彼得堡。1702年1月,沙皇彼得一世召見了傳兵衛,從傳兵衛口中得到許多有關日本的訊息。彼得一世令傳兵衛學習俄語,又讓傳兵衛向俄人傳授日語。1710年,彼得一世命傳兵衛接受東正教洗禮成為東正教徒,並改名為“加甫里爾”。彼得一世利用傳兵衛開設了日語學校。這是有記載的俄國人與日本人最早的接觸。
自1710年以來的20多年中,俄國人從堪察加半島東岸,先後獲得10多名從日本因遇海上風暴漂流來的日本人,並將他們作為俄國人的日語教師和俄軍侵入千島群島的引路人與翻譯。1736年,沙俄在聖彼得堡科學院附設日語學校,其中不少教師是來自日本的遇險漂流者。
1711年8月,由75名哥薩克組成的俄軍於堪察加半島的洛帕特卡角首次乘船遠征千島群島的占守島和幌筵島,並試圖向當地居民阿伊努人征掠毛皮,但未取得預計目的,同年9月返回堪察加半島。1713年4月,沙俄軍人科茲列夫斯基等從堪察加半島侵入千島群島的幌筵島,並從島上掠回棉花、絲綢、麻織品、日本刀、金幣和阿伊努人。日本學者認為,科茲列夫斯基是第一個來到千島群島的俄國人,他記載下“幌筵島上當時已有南島的庫里爾人帶來鍋、釜、器皿、刀劍、木棉和絹類,為了同溫禰古丹等島進行交易而駛往其處,並且還到堪察加換取海龍、狐狸等皮張”。
1716年12月,沙皇政府命令雅庫茨克統領雅科夫·艾爾琴大校為探險隊長,組成由500名官兵,海員和地理繪圖員的探險隊,前往千島群島調查礦藏以及與日本建立貿易關係等事項,歷經一年,但未獲多少效果。
1721年5月,受沙皇彼得一世派遣的天文、航海學者伊萬·艾弗來諾夫等人,前往千島群島,曾到過國後島、幌筵島,7月返回鄂霍次克。艾弗來諾夫繪製了堪察加與千島群島地圖,並稱千島為日本的島嶼。該地圖失落多年,於1945年為學界發現。
1738年7月26日,以什潘別爾格為隊長,由63名成員組成的俄國探險隊,由堪察加半島乘船航向千島群島,8月14日,經過得撫島,並繪製出所經島嶼的地圖,畫出了31個島嶼。8月24日,因擔心冬季來臨,返航回堪察加半島。
第二年,即1739年6月,以什潘別爾格為隊長,由四艘船組成的俄國探險隊,由堪察加半島向東南海域航行,試圖尋找日本,6月27日,他們見到了海岸,但並不知道他們所處位置在日本本州東北部外海。6月29日,沙俄探險船中的兩艘在現屬本宮城縣牡鹿群島的網地島東南海面拋錨停泊一夜。6月30日,沙俄探險船隊航行至仙台灣,見到仙台灣岸日本陸地的情況。7月2日,沙俄探險船隊返回網地島西北海域暫泊。期間,日本仙台藩曾派遣官員和佛教僧人前往沙俄探險船,並互贈物品,但因語言不通,交往頗不易。仙台日本漁民數人,也曾到沙俄探險船,互換物品。隨後,沙俄探險船隊從網地島海域北返,經北海道、千島群島海域,回到鄂霍次克。同年11月,探險船隊向聖彼得堡政府呈送了該探險船隊遠航到達日本海岸的“報告”。
沙俄探險船隊中的“聖加弗利爾號”,於1739年6月25日在航行中與該船隊失散,它繼續南下,於6月29日到達今千葉縣南部海域,船員乘小舟登岸,向日本居民索取淡水。7月2日,該探險船航行到現在伊豆半島下田海域,再次登入索取淡水。7月5日,“聖加弗爾號”向北返航,於9月2日返抵鄂霍次克。
沙俄探險船隊到達千島群島等地,其重要活動之一是徵收毛皮稅,掠取當地居民的貴重毛皮。與此同時,1754年前後,俄國人已以得撫)島為據點,與日本人進行貿易活動。1767年,沙俄哥薩克已在擇捉島掠取毛皮稅。他們(俄國人)已確切知道自占守島到色丹島、松前島等22個千島群島的島嶼位置。
1771年,擇捉島、得撫島、磨堪留島、羅處和島上的原居民反抗沙俄掠奪者,殺死其21人,另有18人逃回堪察加半島。
1788年,沙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曾命令博物學家拉克斯曼進行俄、日貿易以及設法掌握千島群島。為達此目的,沙俄政府將其在千島群島獲得的三名日本人遇險漂流者派往北海道根室,就俄、日通商貿易與松前藩主進行商談。沙俄政府還把處以流刑的俄國罪犯38人以及20名獵人安置到得撫島,為沙俄掌握該島效力。
1801年,日本幕府在擇捉島的紗那設立守備衙門,並開通色丹島到國後島的航船,是年,日本幕府派官吏前往得撫島,要求俄國人離去,禁止當地居民與俄國人交往與貿易,並在島上樹立“天長地久大日本屬島”的標註。1802年,日本在色丹島建立哨所。1803年,國後島有15個漁場,而1799年以來,在該島謀生居民由320人增至534人。
1805年,擇捉島上的俄國人均已離去。1806年秋,俄美公司下屬福斯托夫中尉的遠征隊從鄂霍次克起航,到達時屬中國(清朝)領土的庫頁島,奪占了日本人在該島久春古丹的據點。1807年4月25日,俄國遠征隊的船又到擇捉島,俘獲日本守備人員數人,掠取物資,然後返回鄂霍次克。
1811年夏,俄國海軍少校戈洛弗寧所率“黛安娜號”測量船測量了千島群島中的羅處和島、宇志知島,計吐夷島、新知島、知理保以島、磨堪留島、得撫島西岸、擇捉島東岸和北岸等地,並於7月5日到達國後島泊港,補給糧食和淡水期間,俄、日雙方在國後島發生衝突,戈洛弗寧等數名俄人被日軍扣押,“黛安娜號”副船長里科爾德被迫返回鄂霍次克。次年的1812年8月27日,里科爾德又率船隊到達國後島泊港,並以俄國所俘獲的日本人作為交換,要求日方交還戈洛弗寧等俄人,但未達目的。直至1813年5月26日,里科爾德第三次前來泊港,幾經交涉,里科爾德才將戈洛弗寧等8人領回。
日俄在千島群島地區的接觸、交往與爭奪,直至1813年,俄國鄂霍次克長官通過里科爾德致函日本,首次向日本提出希望日俄之間劃定邊界以及在邊境開展集市貿易之事。而日本德川幕府則實行鎖國政策,不願通商貿易。關於日俄邊界,幕府主張日本達到擇捉島,俄國達到新知島,擇捉與新知之間的島嶼定為空島,不準居民居住。這樣,得撫島和知理以島便是“空島”。幕府認為,漂流民的遣返可在得撫島進行。但事後日本、俄羅斯雙方未能隨即就劃界問題進行聯繫與會談。
1828年,獲得沙皇政府給予專營權的俄美公司,將大約百名卡吉克阿留申人移居得撫島,為公司獵取海獸,以獲珍貴皮毛。1837年,俄美公司將在鄂霍次克獲得的數名遇難救起的日本漂流民送往擇捉島。1843年又將8名日本漂流民送往擇捉島。1845年,又有俄國船來到擇捉島,再次試圖與日本進行通商貿易等事宜的商談,但未獲得積極結果。在美國海軍準將培理(1794-1858)於1853-1854年2月兩次率艦打開日本鎖國的形勢下,1854年12月21日,俄國全權代表普佳金(又譯普提雅廷)與幕府交涉員簡井政憲、川路聖謨在下田簽署了《日俄友好條約》,該條約的第二條規定:“今後日本國與俄國之邊界在擇捉島和得撫島之間。擇捉島全部屬於日本,得撫島全部及其以北之庫里爾群島(即北千島群島)”屬於俄國。”
該條約於1856年11月10日互換了批准書。日本學者認為,“於是,多年來日俄兩國間一直懸而來決的千島群島的邊界已經劃定,兩國糾紛遂告結束。”但事實糾紛並未結束。
日、俄在爭奪千島群島的同時,還暗中爭奪著屬於中國(清朝)疆土一部分的庫頁島。包括庫頁島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是中國清政府“采捕參珠之地”和供八旗使用的“圍獵山場”,歸吉林將軍屬下的寧古塔副都統、三姓副都統以及琿春協統直接管轄。
然而,1803年,沙皇政府卻賦予俄美公司的創建者,第一個沙俄環球探險隊隊長列扎諾夫的使命之一便是“勘察黑龍江口;了解庫頁島上居民的人種,並搞清楚其究竟屬於日本還是中國,與該島建立關係。”
1851年,以涅維爾斯科依為首領的沙俄“考察隊”,又對庫頁島和黑龍江下游地帶的中國領土進行非法考察。自1856年起,俄國向庫頁島移民(殖民)並在那裡建立殖民據點,圖謀侵占庫頁島。而日本卻在中國庫頁島南部一帶直到北緯50°附近擴展漁場。日俄在中國庫頁島形成爭奪對抗之勢。與此同時,沙俄擴張侵略勢頭不斷向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中國領土侵入。
1857年5月,沙俄將軍穆拉維約夫下令把黑龍江的“左岸屯居地往前擴展。450家哥薩克占領了自烏斯特——斯特列耳卡到小興安嶺山腳下的地方。又在烏斯特——結雅設立了一個輕炮兵營地。穆拉維約夫給部下作了詳細指示,要事先通知那些不願在俄國統治下生活的中國居民遷過黑龍江去。穆拉維約夫命令阿穆爾沿線第一區司令官,告誡他凡是接觸到的滿員(滿清政府官員),如果他們方面露出任何敵意,將會遇到進軍黑龍江右岸的(沙俄)遠征軍把他們的武裝解除。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千島群島,西太平洋北部,在堪察加半島頂端的洛帕特卡角與北海道東北的納沙布角之間有一串珠狀的島嶼所形成的的弧形島群。它連線堪察加半島和日本北海道,西瀕鄂霍次克海,東臨太平洋,由占守島、幌筵島、新知島、得撫島及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齒舞群島(後四島日本稱為“北方四島”,為俄日爭議島嶼)等近40個島嶼組成,總面積約15600km²。大小島嶼像商量好了似的,排列有序,形成了一條奇特的“島鏈”,正好是太平洋與鄂霍次克海的天然分界線。群島南北綿延達1200餘公里,島上火山縱橫,地勢崎嶇,海岸線曲折、陡峻。千島群島之間有多條海峽。島弧一側為千島海溝,最深處達10542米。群島中擇捉島最大,面積3139km²,有海灣10餘處,可停泊大型艦船。
地貌特徵
群島主要由火山岩礁組成,有火山160座,其中活火山38座,有太平洋火環之稱。地震頻繁,平均三天一次,多為海底地震,強震之後伴有海嘯。各島山峰聳立,地勢崎嶇,千米以上高峰40餘座,阿萊德山最高,海拔2339米。島上河短流急,多石灘、瀑布。群島海岸大部為懸崖陡壁,岸線曲折,近海水深,有良港。擇捉島單冠灣水深港闊,適於大批艦艇隱蔽停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襲擊珍珠港的日本聯合艦隊,曾集結隱蔽在單冠灣。蘇聯在國後島和擇捉島建有機場,可供重型轟炸機起落。
千島群島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殼運動頻繁。島弧瀕大洋一側為千島海溝。各島均為火山島,主要由新第三紀和第四紀火成岩構成。以山地地形為主,平均海拔500-1000米,火山眾多,已知有160座,其中活火山35座。最北部的阿特拉索夫島上的阿萊得火山,海拔2339米,為島群最高點。
氣候特徵
群島受季風影響較大,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涼爽潮濕。平均氣溫:2月-6~ -7℃,最低達-25℃;8月10(北部)~17℃(南部)。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全年多霧,夏季尤甚。12月至次年4月,多西北風,風力4-6級。千島海流流向西南,流速0.3-1.2節。
溫涼濕潤的海洋性季風氣候,夏季涼爽,冬季寒冷,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北部10℃,南部17℃,最冷月2月平均氣溫-6~-7℃,最低氣溫-25℃。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夏季稍多,約占年降水量的30%-40%。受千島寒流影響,太平洋側較冷,持續多霧;對馬暖流則使南部島嶼西側溫暖。冬季,受阿留申低壓的吸引,氣鏇頻繁過境,經常有暴風雪,有時一天降雪深度可達1.5米。河流短小湍急,水量豐富,秋季水位較高。湖泊主要為火口湖和湖。植被貧乏,主要是小葉林和高草,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較少,共有近千種植物。中部和北部有赤楊、偃松和岩高蘭等,南部分布著岳樺和千島竹組成的矮曲林,西南部有雲杉、冷杉混交林和落葉松稀林以及長有藤本植物的落葉闊葉林。土壤是生草土、草甸土和沖積土,森林中主要是含有大量火山碎屑物的弱灰化土。群島陸上動物貧乏,主要棲居著棕熊、狐、狼和金花鼠等。鳥類豐富,集聚在海岸峭壁上,常形成“鳥市”。海生動物多,有海狗、海獺和海豹及鮭魚等經濟魚類。有鐵、銅、金等礦藏。
自然資源
千島群島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四島位於冷、暖流交匯處,水產豐富,漁業發達,是世界三大著名漁場之一。國後島產大蟹、海參,擇捉島是捕鯨基地,地下礦產也非常豐富。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該四島扼守“黃金水道”,附近水域是俄羅斯出入北太平洋的捷徑之一,也是俄羅斯往返堪察加和楚科奇以及北美各口岸的必經之路。四島擁有許多天然良港,這些港口港闊水深,可長年停泊大型船舶。比較有名的有色丹島上的斜古丹港,擇捉島單冠灣的年蔭港和天寧港。
戰略地位
千島群島為俄羅斯在西太平洋北部的弧形島群,位於堪察加半島和日本北海道之間,西臨鄂霍次克海,東臨太平洋,為鄂霍次克海的東南屏障,扼鄂霍次克與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全長1200公里,由兩列大、小千島群島組成,中間有多條海峽。島弧一側為千島海溝,最深處為10542米。群島中以擇捉島最大,面積3139km²,有海灣10餘處,均可停泊大型艦船。俄羅斯在幾個島分別建有機場或潛艇基地。
千島群島中的主要島嶼有占守、幌筵、新知、得撫等島以及與日本有爭議的北方四島(擇捉、國後、齒舞、色丹)。各島以山地為主,海拔500-1800米。氣候濕潤,冬季寒冷,夏季涼爽多霧,是千島群島自然環境的顯著特徵。這是因為群島附近海域為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匯之地。前者從白令海經千島群島東側洋面南下,後者從赤道海域帶來大量熱能與潮濕水氣,沿著日本列島外側長驅北上,二者在千島群島東南方的洋面上相匯,互相滲透,相持不下,形成了“海洋鋒區”。在這種海洋鋒區的兩側,溫度差異大,很容易生成霧。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使千島群島和北海道一帶,成為太平洋上有名的“霧海”。春天和秋天海霧分布的範圍最廣,出現頻率最高,因為在這兩個季節里,千島群島及附近海面盛行南風和西南風,日本暖流所攜帶的大量暖濕氣體,隨風飄送到冷水海面的上空,形成了大量的霧氣。
千島群島附近的海域是當今世界上第一大漁區——西北太平洋漁區的核心部位。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黑潮)交匯,在它們的接合處形成了“潮鋒”,海流中大量的浮游生物又為魚類提供了餌料,魚群十分集中。日本的漁民大多在這個漁場捕魚,儘管大霧漫漫為捕魚帶來了眾多不便之處,但是那豐富的鮭魚和鱒魚實在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使千島群島附近千帆競過,形成一派熱火朝天的捕魚場面。
島民狀況
島上居民
千島群島上居民以阿伊努人居多,主要從事捕魚業和林業。南部島嶼飼料很多,可發展畜牧業,北部只適宜於狩豬。宜耕地多種植馬鈴薯和蔬菜。主要經濟中心是庫里利斯克。 阿伊努人在公元五世紀時被稱為“毛人”,因為他們的特徵是皮膚比較黑,毛髮濃密而長,有波紋,臉上和身上的汗毛都很多,身材不高,成年男子身高約1.6米。他們的面孔具有歐洲人的特徵,語言與毗鄰的各民族和國家的語言沒有任何相似之處,男人留著紅鬍子。
島民文化
阿伊努人有自己的節日和祭祀活動,最有名的是“熊祭”,他們喜歡用鑿子在剝了皮的圓木上雕刻動物,尤其是熊的形象,日本稱之為“阿伊努雕”。阿伊努人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善於刺繡,喜愛舞蹈。他們創作了不少詩歌,憑著記憶代代相傳。有一部分從歷史上流傳下來的阿伊努族語的長篇敘事詩,內容豐富,朗誦一遍都需要很長的時間。 阿伊努人有自己的語言——阿伊努語,屬抱合語,這是一種獨立的語言。世界上除阿伊努人以外,只有愛斯基摩人和美國印第安人使用抱合型語言。
人種探源
他們穿的衣服很象居住在極北地區的部族的服裝,他們的傳說故事和流傳的眾多敘事詩歌,與大洋州和澳大利亞各土著居民的民間(口頭)創作有許多共同的地方。總之,這種混合文化令人不可思議,至對這一現象也未作出解釋。
有人認為,他們的祖先是新石器時期早期(約六七千年以前)就從東南亞遷居到日本。某些學者認為,阿伊努族人是阿拉伯移民,他們在某個時期控制了遠東廣大地區後分布在本州諸島。從公元7世紀後半期起阿伊努人被稱為“蝦夷”,系夷狄之意,大約從公元14世紀中葉起逐漸地改稱為阿伊努人。“阿伊努”一詞,在該族語言中是“人”的意思。從16世紀起有一部分阿伊努族人遷移到庫頁島一帶。在17-18世紀,阿伊努族大部被消滅,今天僅剩下不足兩萬人,大部分移住在北海道中部和北部的日高、旭川、釧路等地,少數遠移庫頁島和千島群島一帶,也有一部分散居在本州的一些地方。
被迫同化
阿伊努人原先主要靠漁獵為生。公元18世紀末,德川幕府直接派官吏管理千島,開闢了十幾個漁場,同時實行同化政策,要求阿伊努人改變風俗習慣,剃去鬍鬚、潔發、穿和服、按日本方式改名換姓。19世紀以後,日本開始對北海道等各島進行開發,普及大和民族的文明。這樣一來,阿伊努人的傳統生活方式進一步發生了變化,他們放棄了傳統的捕漁和打獵,成了過定居生活的農民。
最大島嶼
群島最大島嶼擇捉島長200公里,寬約30公里,面積3139km²。地形陡峻多山,漁業發達,是捕鯨基地。島上有海灣10餘處,均可停泊大輪船,東南岸單冠灣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海軍基地。國後島面積約1500平方公里,隔根室海峽同北海道相對,西南部海灣可停泊巨輪,東岸的古釜布為不凍港。
擇捉簡介
擇捉島在西北太平洋日本北海道東北,隔國後海峽與國後島相鄰。擇捉島的坐標為北緯45°33′28″、東經148°45′15″。呈東北-西南向。地勢高,有散布山(1587米)、西單冠山(1566米)等火山。冬季風強,夏季較弱,有濃霧。富森林,有熊和赤狐等動物。人口10900人(1992年)。主要城市為紗那。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魚類養殖場為世界最大養魚場之一。沿岸可停泊大型船舶的海灣約有十幾處,並有捕鯨根據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南雲忠一率領的部隊,就是在此島嶼集結,發動了珍珠港之役,因而引爆美國參戰。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和總統普京曾先後宣布,俄方可以根據蘇日1956年簽署的《聯合宣言》,將南千島群島(日本稱為北方四島)中的齒舞群島、色丹島歸還給日本,以解決兩國間的領土爭端。 雖然俄國內對此爭議很大,並不同意歸還兩島;但日本還是表示,“政府在領土問題上的立場沒有變化,不明確北方四島的歸屬,日本不會同俄羅斯簽署和約”。 根據1956年同日本簽署的《聯合宣言》,蘇聯只承認齒舞與色丹兩個島嶼的歸屬有爭議,國後和擇捉島則絕對屬於蘇方。其實,有爭議、可以就前兩個島進行談判,並不一定意味著讓給日本。
擇捉謎團
法國探險家在擇捉島附近翻了船,狼狽不堪地游到了這個小島。飢餓難耐的他只想找點東西吃,結果在一個水窪里發現了幾條僵硬的小魚。他趕快支起鍋灶,煮起魚來。可令他驚訝的是,在水溫50-60℃時,小魚居然活了過來,在熱騰騰的水裡游來游去。他往島深處走去,看見了一個死火山,火山底盛著湛藍的湖水,湖水從一個小河流出,一摸,發現水竟是熱的。在火山口及附近,他發現了好多奇怪的石頭,不僅個頭巨大,而且雕刻上了各種線條、花紋、符號及飛鳥,像是蘊涵著某種神秘的意義。那些凍僵的小魚能在50-60℃的水溫中存活,真是件奇怪的事情。而那些被雕刻上神秘符號的怪石究竟是何人所為,就更是一個不解之謎了。
爭議問題
對於日本指責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計畫視察日俄兩國有爭議的南千島群島,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涅斯傑連科30號作出措詞強硬的回應,指日方的言論可能會損毀俄日關係,是不能接受的。
涅斯傑連科在新聞發布會上重申,南千島群島,也就是日方所稱的北方四島,是俄羅斯領土,俄總統在本土安排視察行程遭外國干涉是不適當和不能接受的,為著俄日關係積極發展,他呼籲日方不要重複這種沒有建設性的困局。
2010年9月29日,梅德韋傑夫明確表示,南千島群島是俄羅斯非常重要的地區,肯定會去視察。日方隨即警告說,這樣將嚴重損害日俄關係。
爭議起源
俄羅斯邊防軍在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附近水域射殺一名日本漁民,引起日官方強烈抗議;隨後,又傳兩名俄公民在日連續遇害,俄日關係更加蒙上了陰影。這些事件折射出俄日“北方四島”領土爭端問題的複雜性和激烈性。
千島群島位於堪察加半島和北海道之間,經濟和地緣戰略意義尤其重要。1875年,日俄簽署條約,千島群島全歸日本。隨著二戰接近尾聲,蘇美在1945年2月的雅爾達會議上達成默契:千島群島歸屬蘇聯。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發起遠東戰役。千島群島戰役是遠東戰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945年8月18日,蘇軍開始攻擊千島群島。日本在該群島駐軍多達8萬,並修建有9座機場(可容納600架飛機),其中6座都在群島最北端防禦最為堅固的占守、幌筵兩島上;這兩島還建有兩個設施完善的海軍基地——片崗和柏原。但由於此時日本的海空力量已消耗殆盡,部署在千島方向的海空軍僅配備數艘小艇和8架飛機。
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距堪察加半島最近的島嶼——占守島。它是蘇軍向南進攻的跳板,也是日軍設防的重點,由地道和交通壕相連線的鋼筋混凝土和土木質火炮機槍工事遍布全島,日本守軍約8000人,配備64輛坦克。
蘇軍岸炮從12公里外的堪察加半島轟擊占守,以“基洛夫”號巡洋艦為首的蘇軍驅逐艦隊掩護登入部隊上岸。蘇軍先遣支隊在片港海軍基地附近狹窄地段搶灘,但由於缺乏重武器,未能向縱深進展。清晨,蘇軍主力分兩個梯隊登入時,遭日軍的猛烈轟擊,多艘登入艦艇被炮火擊沉擊傷,一度相當被動。
隨後,戰鬥重心向島內轉移,雙方反覆爭奪兩個高地。蘇軍以反坦克槍、衝鋒鎗、機槍和集束手榴彈混合火力,擊退了日軍坦克的多次反撲,海軍中士維爾科夫用身體堵住了日軍主要火力點的射擊孔。到傍晚,蘇軍最終控制了兩制高點。19日,得知裕仁天皇投降詔書的日軍一面主動提出停戰,一面仍積極備戰。蘇軍繼續向縱深進展,但很快陷入更加艱苦的攻堅戰。幸虧此時駐千島日軍接到了無條件投降的命令,至23日午後,占守島守軍全部投降。
蘇軍立即向南進攻,此後的一系列登入基本未遭抵抗,進行得非常順利。蘇軍結束千島群島北部的戰鬥,同時開始進駐南千島。蘇軍在擇捉島登入,1.35萬日本守軍不戰而降。蘇軍占領國後和色丹,蘇軍遠東總司令部宣布“千島登入作戰”完畢。2日,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直到5日,蘇軍才結束了占領齒舞的最後行動。
在歷時半個多月的戰役中,日軍傷亡1018人,被俘6萬多人。蘇軍傷亡1567人。雙方的傷亡幾乎都集中在占守島爭奪戰中。此後,前蘇聯和俄羅斯一直實際控制著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整個千島群島,大大改善了其在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環境。日方多次要求歸還“北方四島”,均未成功。
重要事件
俄將在南千島群島建軍事城
2014年7月3日,俄特種公司宣布為伊圖魯普島軍事城綜合建設工作進行招標,契約起價為54億盧布。按照招標規則,承包商應該在2015年11月15日前完成所有施工工作。標書顯示,這座軍事城擁有多個建設項目:為軍官和士兵及服務人員建造多所公寓型宿舍、家屬區、訓練場、燃料庫、倉庫、擁有50個床位的綜合醫療所、可容納500人的食堂及配備通訊樞紐的師級司令部、團級司令部、可容納330位學員的教學樓等。另外,還將建設一座集文化娛樂和體育設施於一體的綜合樓,包括擁有400個座位的音樂廳、商店、網際網路俱樂部、圖書館、藥店、咖啡廳、餐廳、理髮店等。
擇捉島是南千島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在擇捉島和國後島駐紮的第18機槍炮兵師是俄部署在南千島群島的唯一常備部隊。對於國防部的這一決定,俄軍事專家巴雷舍夫表示,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下,俄應當加強對這一地區的軍事設施建設,這樣可以有效保護俄羅斯對這片領土的控制,從而保障遠東地區的安全。
軍事演習
2014年8月12日,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表示,在太平洋的千島群島展開軍事演習。俄羅斯東部軍區發言人Alexander Gordeyev將軍表示,演習已經開始,部署在千島群島區域的各軍種參與其中。超過1000名士兵、五架武裝攻擊直升機和100個其它軍事設備將參與演習。俄羅斯與日本對千島群島主權存在爭議,此舉料將激怒日本。
基地建設
2016年3月25日,俄國防部長謝爾蓋·庫茹蓋托維奇·紹伊古表示,考慮在千島群島設立基地以部署太平洋艦隊(司令部設於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艦艇。紹伊古稱:“將在今年4月起派遣太平洋艦隊調查團進行為期3個月的考察調查設海軍基地的可行性“”。他還說,2016年將在千島群島部署兩套岸防飛彈系統和新型無人機。
日本共同社稱,俄軍正加緊在島上完善包括士兵及家屬宿舍在內的基礎設施,以便軍隊長期駐留。共同社評論稱,“一旦設立基地,北方四島的歸還將變得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