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墓”概述
“千人墓”位於廣東省雷州市英利鎮鷹峰嶺北,埋葬著民國初年雷州半島一千多具屍骨冤魂。“千人墓”是黃東哉先生德行見證,感桑梓、昭後人。由有識之士,信男善女,崇尚仁慈,自發捐款修葺美化“千人墓”。承傳先輩仁人志士德行、喚覺斯民不泯亂世仇恨、啟迪後人珍惜盛世明時、寄託告慰千古野鬼冤魂。幾年來,已建成了墓誌碑、簡介碑、芳名碑、五士碑、石拜台等。
如今有識之士又發起建蓋罩“千人墓”石碑的遮風避雨石亭。石亭設計師鄧乃淼,承制師李法怡。石亭寬約3米,深2.5米,左右兩側各3支2.5米高的石柱支撐石亭的頂端。背面兩支石柱正中保留原有的“千人墓”石碑,左右兩側後面兩支石柱之間各嵌入2塊高2.5米寬0.5米的屏風石板。左邊屏風石板鐫刻文人墨客的佳作,右邊的屏風石板刻上建亭前言和捐款芳名。正面和中間的石柱雕刻名人撰寫的對聯。目前徵集到的亭柱楹聯僅有:“不忘亂世苦,珍惜盛世春”和“積善行仁芳名留豐碑,功德垂百代;建亭葺墓青山添勝跡,冤魂慰九泉”兩副,還在繼續徵集,擇優錄用。 自今春發出募捐倡議書後,雷州市後絳村黃東哉的後裔、親屬,徐聞綠家村陳作聖的後裔、親屬及英利各地信男善女紛紛回響,踴躍捐款,時至今日,已籌款3萬多元,足以建亭。謹定於辛卯年十一月廿一日奠基,碑亭將落定塵埃。
千人墓碑記
民國肇造,政局動盪,治安混亂,盜賊蜂起。 民國七年至十五年間,匪首李福隆、陳振彪、蔡海青、陳永富等人嘯聚數千匪徒,盤踞徐聞縣四方山、老宿地、竹林、北合、桃園等地,這伙亡命之徒四出勒索、劫掠,風高放火,月黑殺人,致使雷州大地哀鴻遍野,白骨成堆。民國十四年至十七年間,省政府先後兩次派陳濟棠、張發奎和梁國武、梁公福南下徐聞山剿匪,經過幾年剿撫兼施,處決了陳永富、蔡海青、陳振彪、蔡阿蘭等匪首和一批匪徒,終於平息了雷州匪患。 民國十七(1928年),鄉紳黃東哉及青桐洋一帶的吳華堂、林杏堂、陳作聖等人慷慨解囊,以每具屍骨兩塊大洋,組織發動附近民眾收撿被匪徒殺害的無辜者的屍骨,經過半年時間,共收集了一千多具,集中埋葬於鷹峰嶺北,築冢九畦,占地3500平方米,民眾稱之為“千人墓”。此後每年清明節和天赦節(農曆七月十四日),附近村莊民眾和被害者的後人都自覺到此祭祀,哀悼冤魂。 世事滄桑,星移斗轉。2003年英利鎮人民政府把千人墓列為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崇尚德行的各界人士,又慷慨捐資,修葺墓冢,美化環境,方便遊客憑弔和民眾拜祭。 千人墓,是動亂年代賊寇暴行的見證;拾骨修冢的義舉,是仁人志士的千秋功德。千人墓這一歷史教育的好題材,時刻昭示人們熱愛昌明盛世,珍惜和諧安定。 嗚呼!九畦青冢,千具屍骨,悠悠萬縷冤魂,請安息吧! 程彩撰文 丁亥年清明
修葺美化“千人墓”籌建者:
程 彩、李光楓、蔡美發、鄧乃淼、龐明朗、洪 鑫、陳學成、黃 兼、黃 鑫、李法怡、李 聰、李保全、蔡堪仁、楊榮忠、鍾 壽、梁學深、吳世傑、鄒康祝、鄧秀清、吳娥梅、潘瓊隆、柯雪英、黃美英 統籌:李光楓 (英利國小原校長) 外聯:陳學成 會計:梁學深 出納:鍾 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