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

十堰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

十堰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是於2000年7月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正式掛牌成立的合作金融組織。

簡介

十堰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以下簡稱十堰聯社)2000年7月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正式掛牌成立,履行對各縣聯社的管理、指導、調劑等職能,機構遍布城鄉,是由社員社入股組成、實行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員社服務的合作金融組織。自成立以來,在市委、政府和上級行的正確領導下,以“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支農、抓降、增效三大主題,積極開展各項業務工作,促進了改革、經營、管理三者之間的協調發展,確保了增存、增貸、增收三大工作目標的實現。截止2002年12月底,全轄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餘額達412621萬元,比上年淨增96668萬元;各項貸款餘額266458萬元,比上年淨增64615萬元,其中支農貸款146630萬元,同比多投放35788萬元。成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經營網點遍布城鄉,是聯繫城鄉居民的最佳金融紐帶。十堰聯社所轄的機構網點496個,其中:市級聯社1個、縣級聯社9個,信用社122個,分社341個,儲蓄所23個,有2284名(不含信用站)在崗人員為城鄉居民提供存款、貸款、結算等金融服務。

發展

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管理逐步規範。十堰聯社按照《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章程》和有關法律法規,建立了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科學高效的運營機制。堅持“民主辦社、靈活經營、高效廉潔、文明服務”的經營方針,實行民主管理,選舉產生了理事會、監事會和社員代表大會,建立了“三會”制度,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制定“三會”工作方案,並在工作中認真監督實施,聯社制定的各項管理制度、工作方案、任務指標及重大事項都經“三會”討論通過後實施,真正發揮出“三會”的職能作用,增強了自我約束力和決策的科學性。

加強行業指導和管理,規範經營行為。為充分發揮聯社的行政領導作用,十堰聯社結合實際,先後制定並修訂了《大額貸款管理辦法》、《抵債資產管理辦法》、《計算機安全管理辦法》等制度,制定了《十堰市農村信用社銀行承兌匯票業務操作實施細則(暫行)》,《全市農村信用社綜合門櫃業務系統前台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和辦法的相繼出台,為指導和規範各會員社的經營行為提供了制度上的依據和保障。

主動轉變觀念,不斷進行改革創新。一是不斷深化改革,完善管理體制;改革勞動用工制度,與全體員工簽訂勞動契約,全面實行定機構、定編制、定崗位、定人員的“四定”措施,改革幹部人事制度,實行競聘上崗,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增強了農村信用社的活力;改革分配製度,打破了行員等級工資制度,實行了以效益為核心的結構工資制度;二是實施“信用工程”、“陽光工程”和“聯保工程”等便民措施,建立支農聯繫點;三是實行不良貸款分帳管理,以改善資產質量,化解貸款風險,提高信貸資產經營效益,並實施“一把手工程”;四是推行全員貸款行銷,形成人人參與經營、個個關心效益的新格局。

積極開展小額信貸,竭力支持“三農”。2002年,全轄農村信用社把推行小額信用貸款、創建農村信用工程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信用社在地方各級黨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集中時間、集中人力、集中精力,投入到評定農戶信用等級、發放小額信用貸款的工作之中。截止12月底,全市共評出13個“信用鄉(鎮)”、344個“信用村”、37.8萬戶信用戶、發放貸款證26.2萬戶,貸款證發放面達46%,授信金額12.3億元,全年累計發放小額農貸5.6億元,比上年淨增3.5億元。信用工程的創建和小額農貸的發放,有力地支持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確保了農民春耕、“三夏”和秋播等農業生產的資金需求,促進了農業的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

突出本地特色,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全轄農村信用社積極配合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採取“一縣一品、重點支持”的策略,新增農業貸款3.8億元,加大了對農村支柱產業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了丹江口市的新港高科技農業和水產品開發;竹溪的魔芋、茶葉產業;竹山的藥材和小雜糧種植;房縣的香菇、木耳和藥材;林區的旅遊產業和小水電開發;鄖西的黃姜產業;武當山的旅遊產業;鄖縣柳陂的旅遊觀光農業、規模經濟農業等。

不斷進行業務創新,拓展服務領域。我們在業務經營中,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機制靈活的優勢,組織各級信用社大力開展金融創新活動,不斷拓展服務範圍。市城區聯社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分別制定出相應的信貸服務措施,率先在全省創辦了金融超市,重點行銷民營經濟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和住房消費貸款,累放資金達2.5億元,為2500多戶居民提供了信貸服務。財源信用社把票據業務作為信貸業務創新的一個重要內容,積極為汽車經銷商服務,大力開展銀行票據承兌、貼現、轉貼現業務,僅今年辦理此類業務1萬多筆,金額9806萬元,實現了中間業務收入 149萬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