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十二經別出處:《靈樞.經別》
是十二正經離、入、出、合的別行部分,是正經別行深入體腔的支脈。
十二經別(twelve divergent meridians)是十二正經離、入、出、合的別行部分,是正經別行深入體腔的支脈。
--------------------------------------------------------------------------------
十二經別多從四肢肘膝上下的正經別出(離),經過軀幹深入體腔與相關的臟腑聯繫(入),在再淺出於體表上行頭項部(出),在頭項部,陽經經別合於本經的經脈,陰經經別合於相表里的陽經經脈(合),故有“六合”之稱。
足太陽、足少陰經別,從膕部分出,入走腎與膀胱,上出於項合於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足厥陰經別從下肢分出,行至毛際,入走肝膽,上繫於目,合於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足太陰經別從髀部分出,入走脾胃,上出鼻頞,合於足陽明經;手太陽、手少陰經別從腋部分出,入走心與小腸,上出目內眥,合於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手厥陰經別分別從本經分出,進入胸中,入走三焦,上出耳後,合於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手太陰經別從本經分出,入走肺與大腸,上出缺盆,合於手陽明大腸經。
由於十二經別有離、入、出、合於人體表里之間的特點,不僅加強了十二經脈的內外聯繫,更加強了經脈所屬絡的臟腑在體腔深部的聯繫,補充了十二經脈在體內外循行的不足,擴大了經穴的主治範圍。例如:十二經別通過表里相合的六合作用,使得十二經脈中的陰經與頭部發生了聯繫,從而擴大了手足三陰經穴位的主治範圍。手足三陰經穴位之所以能主治頭面和五官疾病,與陰經經別合於陽經而上頭面的循行是分不開的。
經別,就是別行的正經。十二經別的循行,都是從十二經脈的四肢部分(多為肘、膝以上)別出(稱為“離”),走入體腔臟腑深部(稱為“入”),然後淺出體表(稱為“出”)而上頭面,陰經的經別合入陽經的經別而分別注入六陽經脈(稱為“合”)。所以,十二經別的循行特點,可用“離、合、出、入”來概括。每一對相為表里經別組成一“合”,十二經別共組成“六合”。十二經別的功能主要是加強和協調經脈與經脈之間、經脈與臟腑之間,以及人體各器官組織之間的聯繫。
足太陽經別
從足太陽經脈的膕窩部分出,其中一條支脈在骶骨下五寸處別行進入肛門,上行歸屬膀胱,散布聯絡腎臟,沿脊柱兩旁的肌肉到心臟後散布於心臟內;直行的一條支脈,從脊柱兩旁的肌肉處繼續上行,淺出項部,脈氣仍注入足太陽本經。
足少陰經別
從足少陰經脈的膕窩部分出,與足太陽的經別相合併行,上至腎,在十四椎(第二腰)處分出,歸屬帶脈;直行的一條繼續上行,系舌根,再淺出項部,脈氣注入足太陽的經別。
足少陽經別
從足少陽經脈在大腿外側循行部位分出,繞過大腿前側,進入毛際,同足厥陰的經別會合,上行進入季脅之間,沿胸腔里,歸屬於膽,散布而上達肝臟,通過心臟,挾食道上行,淺出下頜、口旁,散布在面部,系目系,當目外眥部,脈氣仍注入足少陽經。
足厥陰經別
從足厥陰經脈的足背上處分出,上行至毛際,與足少陽的經別會合併行。
足陽明經別
足陽明經別:從足陽明經脈的大腿前面處分出,進入腹腔裡面,歸屬於胃,散布到脾臟,向上通過心臟,沿食道淺出口腔,上達鼻根及目眶下,回過來聯繫目系,脈氣仍注入足陽明本經。
足太陰經別
從足太陰經脈的股內側分出後到大腿前面,同足陽明的經別相合併行,向上結於咽,貫通舌中。
手太陽經別
、手太陽經別:從手太陽經脈的肩關節部分出,向下入於腋窩,行向心臟,聯繫小腸。
手少陰經別
手太陰經別:從手少陰經脈的腋窩兩筋之間分出後,進入胸腔,歸屬於心臟,向上走到喉嚨,淺出面部,在目內眥與手太陽經相合。
手少陽經別
、手少陽經別:從手少陽經脈的頭頂部分出,向下進入鎖骨上窩。經過上、中、下三焦,散布於胸中。
手厥陰經別
從手厥陰經脈的腋下三寸處分出,進入胸腔,分別歸屬於上、中、下三焦,向上沿著喉嚨,淺出於耳後,於乳突下同手少陽經會合。
手陽明經別
手陽明經別:從手陽明經脈的肩髁穴分出,進入項後柱骨,向下者走向大腸,歸屬於肺;向上者,沿喉嚨,淺出於鎖骨上窩。脈氣仍歸屬於手陽明本經。
手太陰經別
:從手太陰經脈的淵腋處分出,行於手少陰經別之前,進入胸腔,走向肺臟,散布於大腸,向上淺出鎖骨上窩,沿喉嚨,合於手陽明的經別。
主要功能
十二經別的循行布散部位範圍較廣,有些部位則是十二經脈所不及之處,因而在生理、病理及治療等方面都有其一定的重要作用。
l.加強了十二經脈中相為表里的兩條經脈在體內的聯繫。
2.加強了體表與體內、四肢和軀幹的向心性聯繫。
3.加強了十二經脈對頭面部的聯繫。
4.擴大了十二經脈的主治範圍。
5.加強了足三陰、足三陽經脈與心臟的聯繫。
分布部位
經別 | 別,入 | 胸腹部(合) | 出(頸項穴) | 合(陽經) |
一合 | 足太陽-足太陰 | 入中,入肛( 承扶 ) | | |
至中,合太陽
| 屬膀胱,之腎,散心 |
至腎,系舌本
| 出於項(天柱) | 足太陽 |
二合 | 足少陰-足厥陰 | 入毛際(維道),入季肋間 |
至毛際,合少陽
| 屬膽,上肝,貫心,夾咽 |
與別俱行
| 出頤頷中 (天容) | 足少陽 |
三合 | 足陽明-足太陽 | 至髀,入腹里( 氣沖 ) |
至髀,合陽明
| 屬胃,散脾,通心,循咽 |
與別俱行,絡咽,貫舌本
| 出於口(人迎) | 足陽明 |
四合 | 手太陽-手少陰 | 入腋 |
入腋(極泉)
| 走心,系小腸 |
屬心,走喉嚨
| 出於面( 天窗 ) | 手太陽 |
五合 | 手少陽-手厥陰 | 入缺盆 |
下腋三寸入胸中(天池)
| 走三焦,散胸中 |
屬三焦,循喉嚨
| 出耳後(天牖) | 手少陽 | |
六合 | 手陽明-手太陰 | 入柱骨入腋( 中府 ) | 走大腸,屬肺, 循喉嚨 |
入走肺,散大腸
| 出缺盆( 扶突 ) | 手陽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