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律
黃鐘
![黃鐘](/img/d/22f/nBnauM3XzYTN0kDN1IjM5IDN4QTM5ETM4ITMxADMwAzMxAzLyI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大呂
古代樂律名。古樂分十二律﹐陰陽各六﹐六陰皆稱呂﹐其四為大呂。 《周禮·春官·大司樂》:乃奏黃鐘,歌大呂,舞雲門,以祀天神。
太簇
據《呂氏春秋通詮》記載,太簇,是古代音樂十二律中陽律的第二律。清黃宗羲《答劉伯繩問律呂》:“太簇長八寸,積六百四十八分。”古人將十二律與十二月相配,太簇配正月,所以太簇也是農曆正月的別名。
夾鍾
![夾鍾](/img/c/110/nBnauM3X4ETN3kTMyMjM5IDN4QTM5ETM4ITMxADMwAzMxAzLzI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姑洗
古代樂律名。古樂分十二律﹐陰陽各六,第五為姑洗。
仲呂
中呂。古樂十二律的第六律,又稱小呂。詳"十二律"。
農曆四月的代稱。古有"孟夏之月,律中仲呂"之說,故稱。
蕤賓
古樂十二律中之第七律。律分陰陽奇數六為陽律名曰六律;偶數六為陰律名曰六呂。合稱律呂。蕤賓屬陽律。
《周禮·春官·大司樂》:“乃奏蕤賓,歌函鍾,舞大夏,以祭山川。”
林鐘
古代樂律名。古樂分十二律﹐林鐘為其一。
夷則
古代樂律名。古樂分十二律﹐陰陽各六,夷則為其一也。 十二律制:古代律制,用三分損益法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種律制。
南呂
古代樂律名。古樂分十二律﹐陰陽各六,南呂為其一也。
十二律制:古代律制,用三分損益法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種律制。
無射
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
因鐘聲合乎無射的意律,故用無射作鍾名。
應鐘
應鐘也是古代樂律名。古樂分十二律﹐陰陽各六,應鐘為其一也。
與節氣
十二律呂是中國人的發明,我們研究音樂,常提到石、土、管、弦,其實這都是後來的。最早是管,吹奏的,弦就是絲,彈琴就是絲弦,所謂"絲竹管弦"。我們中國的音樂與西方人不同的,是聲音比較細,這是由於中國幾千年來,都是農業社會,不像美國一開始就是工業社會,過群體生活。西方人運動也是大家一齊來,中國人的運動打拳,各人打各人的。音樂方面,中國人彈琴,是給自己聽的。西方文化,由於群體社會,藝術表現是給別人欣賞的,不是自己欣賞的。其次音樂的發展也與中國不同,中國的音樂是不規則的,因其不規則,音樂藝術的境界就很高了,而西方的音樂是規律化的,表面上聽起來很好,實際上真要講究律呂還差得很。可是中國的音樂太深了,就更難使人欣賞了解。曾經有一個笑話,有一個人彈了一輩子箜篌,有一次開演奏會,聽眾滿堂,可是他只彈了一半,聽眾都走光了,只剩下一個老太婆坐在那裡流眼淚,這位箜篌家大為高興,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到底還有一位知音,詢問之下,原來這位老太婆是一位寡婦,聽了"哆!哆!當!當!"的箜篌聲,回想起彈棉花的亡夫,所以不禁流下眼淚來。從這個笑話,可知中國音樂不容易欣賞,律呂的道理,不容易了解。